抗战烽火 滨城记忆丨中共塘沽第一个支部:点燃滨海地区抗战的革命星火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04 22:05 1

摘要: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面对日寇的野蛮侵略,在我党倡导、建立并维护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华儿女同仇敌忾,经过14年浴血奋战,彻底打败了侵略者,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在全国抗战中孕育的伟大抗战精神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面对日寇的野蛮侵略,在我党倡导、建立并维护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华儿女同仇敌忾,经过14年浴血奋战,彻底打败了侵略者,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在全国抗战中孕育的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天津滨海地区人民在我党组织领导下,义无反顾地投身抗战洪流,为全国抗战胜利做出了应有贡献。从今天起,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委党校(区委党史研究室)、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抗战烽火 滨城记忆》专栏,撷取天津滨海地区抗战的烽火硝烟战场、重要历史事件和英勇革命事迹,重现滨海地区人民浴血奋战、夺取胜利的英勇壮举、精神风貌和宝贵经验,目的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汲取力量、开创未来,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在蜿蜒的海河之畔于家堡高铁站附近,曾经兀立着一座青砖红顶、古朴而不失典雅的学校,这便是位于三槐路10号的原塘沽扶轮小学。在抗战的烽火岁月中,塘沽第一个党支部诞生于此。

塘沽第一个支部旧址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三省迅速沦陷,大批难民逃亡关内。吉林省和龙县教育界董昆一、周铭新、杨明周、周致远等一批革命知识分子,因参加反帝大同盟宣传抗日,遭日军通缉,被迫入关到北平并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8月,董昆一等4人调动来到塘沽扶轮小学任教,与当时中共天津市委接上组织关系。同年9月,经市委批准,在塘沽扶轮小学建立中共塘沽支部,董昆一任支部书记。这是滨海地区的第一个党支部。

塘沽支部建立后,一面开展抗日宣传,揭露卖国的《塘沽协定》,一面着手发展壮大党的组织。在培养和发展党员过程中,党支部注意到在永利碱厂、塘沽开滦码头和铁路塘沽车站等处做工的许光庭、张振声、张逸群等人,思想品质好,有培养前途。董昆一等通过组织文体活动、借阅进步书籍、交流谈心等方式主动接近他们,帮助他们提高思想政治觉悟。为培养这批青年工人,党支部还帮助他们建立校友会,出版油印刊物《自励》,用以交流校友情况和传播进步思想。11月,党支部首先发展许光庭入党。这是党支部在塘沽本地培养发展的第一名党员。

中共塘沽支部第一任书记董昆一(摄于1934年 )

1935年7月,国民党政府与日本侵略者签定《何梅协定》,将华北的政治、军事、经济统治权出卖给日本。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为号召人民抗日救国,塘沽党支部领导党员和进步青年学生刻印传单标语在塘沽各处秘密散发和张贴,宣传《八一宣言》,揭露国民党政府的卖国罪行。11月25日,汉奸殷汝耕在通县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控制了冀东包括塘沽在内的22个县(区)。在民族危亡关头,北平各大、中学学生于12月9日举行了英勇的抗日救国大游行,即“一二九”运动。为配合“一二九”运动,塘沽党支部组织几十名进步青年在塘沽英语补习班集会,组织“塘沽青年学术研究会”,出版油印小报,宣传“一二九”运动,号召青年抗日救国。通过各项活动,塘沽涌现出一大批爱国青年,他们虽当时没有加入党组织,但经过培养,大都奔赴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

1936年2月,鉴于日益高涨的对日斗争需要,按照市委指示,中共塘沽支部改建为中共塘沽特别支部,下辖永利碱厂、塘沽开滦码头、塘沽扶轮小学3个基层党支部。5月,为反对日本侵略者苛刻的新厂规,特别支部组织永利碱厂工人发动罢工,有力启发了工人们的觉悟,党的主张得到进一步传播。此后,在日寇高压统治下,特别支部坚持隐蔽作战,为革命胜利保存了火种,一直等来日本侵略者的无条件投降和塘沽解放。

来源:津滨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