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吉林省万昌镇孤家子村,提起退役军人王志刚,乡亲们总会竖起大拇指。这位被大家亲切称为“能人”的汉子,用实干诠释着对家国的赤诚,更成了十里八乡的骄傲。近日,他被吉林省推荐为第三批“中国好人榜”候选人,这份荣誉,是对他多年来扎根乡土、反哺家乡的最佳注脚。
在吉林省万昌镇孤家子村,提起退役军人王志刚,乡亲们总会竖起大拇指。这位被大家亲切称为“能人”的汉子,用实干诠释着对家国的赤诚,更成了十里八乡的骄傲。近日,他被吉林省推荐为第三批“中国好人榜”候选人,这份荣誉,是对他多年来扎根乡土、反哺家乡的最佳注脚。
1974年出生的王志刚,1991年穿上军装,五年军旅生涯淬炼出钢铁般的意志。1996年退役后,他放弃了外出发展的机会,带着“让家乡富起来”的执念,一头扎进了这片生他养他的黑土地。
万昌镇的沃土自古盛产好米,王志刚敏锐地瞄准了绿色有机水稻的潜力——“咱得让家乡的米打出名气!”可创业之路从不是坦途:启动资金捉襟见肘,农耕方式停留在人力劳作,田间设备陈旧落后,种植技术更是摸着石头过河。但军人不服输的劲儿在他身上刻得极深:他揣着干粮跑省城,找农业专家“把脉问诊”;踏着晨露赴邻县,拜师学艺钻研种植技巧;寒冬腊月守在稻田边观察墒情,三伏天钻进大棚记录数据……凭着这股韧劲儿,他硬是从“门外汉”变成了水稻种植的行家里手。
“一个人富不算富,乡亲们都富才是真的富。”王志刚把这句话刻在心里。他拿出全部积蓄,引进先进农机设备,一口气整合700亩土地搞集约化种植。机器轰鸣代替了镰刀挥舞,科学管理取代了经验主义,水稻产量一年一个新台阶。孤家子大米凭着粒长饱满、米香浓郁的好品质打响名号,300人的小村庄,人均年增收达2.5万元,周边3000多人还因此找到了工作。2018年,他注册成立吉林弘孝堂实业有限公司,推出“吉稻乡”品牌,构建起从田间到餐桌的产销闭环,让家乡的好米走进了更多家庭。2023年初,他又在长春新区承包2000余亩土地,尝试有机蟹田水稻和大豆种植,“要让老百姓花最少的钱,吃上最放心的粮”,这句承诺里,藏着他对“共同富裕”最朴素的追求。
在乡亲们眼里,王志刚不仅是“致富带头人”,更是揣着热心肠的“大好人”。他成立“弘孝堂善粮爱心基金”,承诺每卖出1斤“吉稻乡”大米,就向慈善总会捐出1角钱,点滴积累汇成暖流。村里没路灯,他自掏腰包装上;逢年过节,低保户总会收到他送来的米面油;他组织退役军人看望抗战老兵,听他们讲峥嵘岁月;还常年资助九台鸡鸣山小学的两名困难学生,从学业到心理,一管就是八年、六年。早在2016年,他经营火锅店时,就坚持每天为附近60岁以上老人送免费早餐;2023年春节,他给玉潭镇养老中心送去物资,又购置60个装满急需药品的医药箱,挨家挨户送到低保户手中。从2022年起,每年4000余斤爱心大米的捐赠,更成了他与困难群众的“约定”。
长春好人标兵、吉林省最美家乡人、吉林好人……一张张奖状背后,是王志刚用行动书写的“退役不褪色”。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这位老兵始终站在前列,用军人的担当、创业者的闯劲、公益人的温情,让家乡的土地更肥沃,让乡亲的笑容更灿烂。
中国吉林网吉刻APP
记者 王涛
图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初审: 梁欢欢 复审: 孙晓云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本文来自【中国吉林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