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肠道菌群和人体的代谢、营养、免疫、发育、衰老、众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尹震宇教授表示,菌群移植相当于给患者肠道“土地”重新播撒健康的“种子”和“肥料”,目的是重建患者肠道内部的健康微生态平衡。
“肠道菌群和人体的代谢、营养、免疫、发育、衰老、众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尹震宇教授表示,菌群移植相当于给患者肠道“土地”重新播撒健康的“种子”和“肥料”,目的是重建患者肠道内部的健康微生态平衡。
“福建省首个微生态诊疗中心于8月1日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成立,中心以菌群移植技术为核心,为更多难治性复杂性疾病患者带来新希望。”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微生态诊疗中心执行主任任建林教授说,“例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耐药、肿瘤治疗增敏等问题,我们依托规范化技术平台与多学科协作,建立了全流程标准化体系,并以消化内科为中心,联合肝胆胰外科、肿瘤科、神经内科、重症医学科等,可以为患者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
据了解,菌群移植治疗范围包括难治性艰难梭菌感染、传统治疗无效的炎症性肠病、顽固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肝病等消化系统慢病;自闭症谱系障碍、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2型糖尿病、肥胖等代谢性疾病;肿瘤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等疾病都可以通过肠道菌群移植治疗。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微生态诊疗中心将肠菌制成胶囊,方便患者使用。医院供图
“举例来说,肝脏是和肠道联系最为密切的器官,肠道菌群产生的代谢物(如短链脂肪酸)和炎症因子,通过门静脉直抵肝脏,肝脏分泌的胆汁也可以反过来影响肠道微生态的平衡。”谈及肠道菌群移植治疗疾病的机制,任建林教授解释,当肝病患者菌群失衡时,毒素入肝可诱发炎症和纤维化,肠道菌群移植能有效阻断这一恶性循环。
“我们在微生态研究领域有着良好的研究基础,具备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落地的条件。”尹震宇院长介绍,肠道微生态会影响如慢性肝病、慢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的病程和转归。通过肠道菌群移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尤其对部分HBeAg阳性、抗病毒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可以提高这类患者转阴率,部分患者甚至出现乙肝表面抗原清除,迈向临床治愈。对激素治疗不敏感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肠道菌群移植的治疗,在长达12个月的随访观察中,这些患者的整体临床缓解率、内镜下粘膜愈合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希望今后更多患者在新成立的微生态诊疗中心通过肠菌移植,提高生活质量,早日康复。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