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280分,你还想读什么书?"赵建国猛地把手里的啤酒瓶往地上一墩,玻璃碎片溅起。
赵磊蹲在门口的小板凳上,低着头,手里捏着那张已经被汗水浸湿的估分纸。
屋外,王叔正在院子里大声喊着:"建国,火车票买好了,下礼拜就走!"
01
夏日的傍晚,工地宿舍里闷得像蒸笼。赵建国坐在床沿上,面前散落着一堆皱巴巴的钞票和硬币,五角的,一块的,还有几张十块的。他的手指粗糙得像砂纸,每数一张钞票,指尖就发出轻微的摩擦声。汗珠顺着他的额头滑下,滴在那些钱上。
"爸,我估分280。"赵磊的声音很小,几乎被电风扇呼呼的转动声淹没。他蹲在门口的小板凳上,校服已经洗得发白,袖口磨破了好几个洞。手里那张估分纸被他捏得皱巴巴的,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各科分数。
赵建国的动作停住了,手里握着的五块钱纸币在微微颤抖。他抬起头,看着儿子瘦弱的背影,心里涌起一阵说不出的复杂情绪。
"280?"他重复了一遍,声音里带着浓重的山东口音。"你知道咱家现在什么情况吗?"
宿舍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隔壁房间传来电视里的新闻播报声,什么股市涨跌,什么经济发展,这些对他们来说都太遥远了。
赵建国猛地站起身,拿起床头柜上的啤酒瓶,里面还剩下半瓶温热的啤酒。他仰头喝了一大口,然后把瓶子重重地往地上一墩。玻璃碎片四处飞溅,发出清脆的破裂声。
"下礼拜跟你王叔去东莞电子厂!"他的声音在狭小的宿舍里显得格外响亮。"包吃包住月入四千,比在家混日子强!"
赵磊的肩膀微微颤抖了一下,但他没有转过身来。只是更深地低下头,手指无意识地抠着校服上的破洞。
夜深了,工地上的噪音渐渐平息。赵建国坐在床边,点了根烟,火光在黑暗中闪烁。他打开床头的铁皮箱子,里面整齐地放着一些旧衣服和证件。他翻出一张泛黄的高中毕业证,上面的照片已经模糊不清,但分数栏里的数字还能看得清楚:497分。
他想起十八年前,自己也是这样坐在父亲面前,听着父亲算账,说家里没钱供他上大学。那时候一本线是500分,他差了3分。父亲说去工地打工,一个月能挣八百块,够全家人吃饭了。
后来他真的去了工地,在一个冬天的早晨,从三层楼高的脚手架上摔了下来。左腿骨折,住院两个月,花了三万多。那时候三万块对他们家来说是天文数字,到现在还没完全还清。
烟雾在昏暗的房间里缭绕,赵建国狠狠地吸了一口,然后用力地掐灭在烟灰缸里。他看着毕业证上的分数,仿佛能看到十八年前的自己,那个也曾经有过梦想的少年。
隔壁房间传来赵磊翻身的声音,很轻,但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赵建国知道儿子还没睡着,就像十八年前的自己一样,在黑暗中睁着眼睛,想着不知道的未来。
02
赵磊回到房间时,墙上的挂钟指向十点半。这是他和父亲共用的房间,两张单人床并排放着,中间只隔了一道薄薄的帘子。父亲的鼾声已经响起,带着疲惫和沉重。
他蹑手蹑脚地走到自己的床边,从枕头底下摸出那张准考证。在昏暗的灯光下,准考证上的字迹显得模糊不清。他用铅笔在背面写了几个字:"6月25日 9点",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它塞进床垫的缝隙里。
等确认父亲睡熟后,他悄悄打开那台用了多年的老旧笔记本电脑。这台电脑是他初中时父亲花了八百块钱买的二手货,键盘上好几个键已经失灵,屏幕也经常闪烁。
开机的声音在安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响亮,赵磊紧张地看了看帘子那边,确认没有动静后才松了口气。电脑慢慢启动,桌面上的图标一个个显现出来。
他打开浏览器,在搜索栏里输入"2024年全国物理竞赛获奖名单"。网页加载得很慢,进度条一点点往前爬。赵磊的心跳得很快,手心里全是汗。
页面终于打开了,密密麻麻的获奖者名单出现在屏幕上。他用鼠标滚动着页面,一行行地寻找着。突然,屏幕右下角弹出一个消息提醒,是QQ上班主任张老师发来的:"保持平常心"。
赵磊心里一紧,赶紧关掉页面,生怕被父亲发现。他回复了一个"知道了",然后关掉聊天窗口。
床垫下面放着的不仅仅是准考证,还有一沓奖状。那些奖状被他用塑料袋小心包好,藏在最隐蔽的地方。有市级数学竞赛二等奖,有省级物理竞赛一等奖,还有几张优秀学生的奖状。
这些奖状对他来说是宝贝,但对父亲来说,可能只是一堆没用的纸片。就像那些高考复习资料,他都要趁父亲不在家的时候偷偷拿出来看。
父亲的鼾声停了一下,赵磊立刻屏住呼吸。过了几秒钟,鼾声又响起,比刚才更沉重。他知道父亲每天都很累,在工地上搬砖运沙,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
赵磊轻轻地合上电脑,躺在床上。透过窗户,他能看到外面的夜空,几颗星星在云层间若隐若现。他想起小时候,父亲还会指着星空给他讲故事,说要好好读书,将来能坐办公室,不用像他一样在工地上受苦。
但现在,父亲似乎已经不相信读书能改变什么了。每当赵磊提起学习的事,父亲总是会说:"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还不是要靠手艺吃饭。"
赵磊摸了摸床垫下的准考证,那张薄薄的纸片承载着他所有的希望。明天晚上,他还要偷偷登录网站,看看有没有最新的消息。
03
第二天中午,太阳正毒,工地上的活儿暂停了。赵建国回到家里,准备简单吃点午饭。他正在厨房里煮挂面,听到院子里传来脚步声。
"建国在家吗?"是对门张婶的声音,她端着个空醋瓶站在门口。
"在呢,张婶。"赵建国探出头来,手里还拿着勺子。
张婶走进院子,眼睛却在屋里瞟来瞟去。她看到赵磊正在厨房里帮忙,立刻提高了嗓门:"哎呀,小磊也在啊。听说你们高考完了,考得怎么样啊?"
赵磊端着碗,动作停顿了一下。"还行吧,阿姨。"
"还行?"张婶的声音更大了,"我家明明估了580分呢,想报山东大学。以后就是大学生了,不像我们这些没文化的。"
赵建国正在院子里给电动车换轮胎,听到这话直起腰来。电动车是他花了八百块钱买的二手货,用了好几年,轮胎都磨平了。他用抹布擦了擦手,语气里带着不服气:"读那么多书有啥用?我这腿就是念高中时打工摔的,还不是照样得干活挣钱。"
张婶看了看他的腿,又看了看赵磊,眼里闪过一丝同情,但更多的是优越感。"话不能这么说,现在社会不一样了,没有文凭哪能找到好工作?"
"好工作?"赵建国冷笑一声,"一个月挣几千块钱,够干什么的?还不如早点出去打工,实实在在挣钱。"
赵磊端着面条的手有些颤抖,一根面条掉在地上。他盯着地面看了几秒,也没有弯腰去捡。锅里的汤还在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但他突然觉得没有胃口了。
"我听说小磊准备去南方打工?"张婶继续问,"年轻人出去见见世面也好,比在家里闲着强。"
"是啊,跟他王叔去东莞电子厂。"赵建国的语气里带着一丝骄傲,"包吃包住,一个月四千块,比读书强多了。"
张婶点点头,但眼里的表情有些复杂。她知道赵磊在学校里成绩不错,老师们都夸他聪明。但看到赵建国这样坚持,她也不好多说什么。
"那行,祝小磊在外面发展得好。"张婶拿着醋瓶准备离开,"等明明上了大学,我们也算是亲戚了,以后可以互相照应。"
等张婶走后,院子里安静了下来。赵建国继续摆弄他的电动车,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赵磊站在厨房门口,看着父亲弯腰工作的身影。
"爸,面条煮好了。"他轻声说道。
"嗯,来了。"赵建国放下手里的工具,走向厨房。路过赵磊身边时,他伸手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别听你张婶胡说八道,好好干活比什么都强。"
赵磊点点头,但心里却五味杂陈。他知道父亲是因为自己的经历才这样想,但他也知道,有些路必须要走,有些梦想必须要追。
04
查分前一夜,赵建国睡得不太安稳。也许是因为明天就要知道儿子的成绩,也许是因为想起了自己当年的经历。他在床上翻来覆去,半梦半醒间,总觉得有什么事情要发生。
凌晨两点多,他起身去厕所。经过赵磊房间时,发现门缝里透出微弱的灯光。那盏台灯是他三年前给儿子买的,十五块钱的地摊货,灯泡已经换了好几次。
赵建国蹑手蹑脚地走过去,透过门缝往里看。赵磊正坐在书桌前,面前摊开着什么东西。他的动作很轻很小心,像是在处理什么宝贝。
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沓奖状。那些奖状在台灯的光线下闪闪发光,上面的字迹清晰可见。最上面那张印着"省级物理竞赛一等奖",下面还有好几张,都是各种学科竞赛的获奖证书。
赵磊小心翼翼地把这些奖状往书包里塞,动作轻得像怕惊醒什么。他的表情很专注,眼里有种赵建国从未见过的光芒。
赵建国心里嘀咕:"这玩意儿能当饭吃?"但同时,他也感到一丝困惑。儿子什么时候得的这些奖?为什么从来没有跟他说过?
他想起儿子平时的表现,总是很安静,很听话。成绩虽然不算顶尖,但也不差。老师们都说他聪明,就是有些内向。
正想着,赵建国准备转身回房。脚下却踢到了门口的纸箱子,发出沉闷的响声。他低头一看,是自己昨天给儿子准备的打工行李。
纸箱里装着一个迷彩背包,是他花了三十块钱买的。背包里整齐地放着几件换洗衣物,两条裤子,三件T恤,还有一双新布鞋。这些都是他精心挑选的,想让儿子在外面体体面面的。
还有一些日用品,毛巾、牙刷、洗发水。赵建国甚至还放了一盒感冒药,担心儿子在外面不适应。
看着这些东西,再看看房间里儿子整理奖状的身影,赵建国心里涌起一种说不出的复杂情绪。一边是他为儿子精心准备的打工生活,一边是儿子默默收藏的学习成果。
房间里的台灯还在亮着,赵磊已经把奖状收拾好了。他坐在床边,手里拿着准考证,在灯光下仔细看着上面的信息。
赵建国知道明天就要查分了,儿子肯定也很紧张。但他更担心的是,如果成绩真的不理想,儿子会不会接受现实?
他轻轻地离开了门口,回到自己的房间。躺在床上,他想起了当年自己查分的情景。那时候还没有网络,要到学校去看榜单。他记得自己一路跑到学校,在人群中挤来挤去,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名字和分数。
497分,距离本科线差了3分。那一刻,他觉得整个世界都暗了下来。
现在,他不希望儿子也经历同样的失望。与其让儿子在现实面前受挫,不如早点让他认清现实,踏踏实实地工作。
但是,看到儿子刚才整理奖状的样子,赵建国心里又有了一丝不确定。也许,事情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简单?
05
查分当天,赵建国早早就起床了。他在厨房里煮了小米粥,炒了两个鸡蛋,还切了咸菜。这是他能做的最好的早餐了。
"磊子,起来吃饭。"他轻声叫着儿子。
赵磊从房间里出来,眼睛有些红肿,显然一夜没睡好。他坐在餐桌前,端起碗喝了一口粥,但显然没有胃口。
"爸,我想等会儿再查。"赵磊放下碗,声音有些发抖。
"查就查,有什么好怕的。"赵建国装作不在意的样子,"反正结果都一样,早查晚查都得面对现实。"
吃完早饭,赵建国打开了那台老旧的电脑。电脑开机的时候发出轰鸣声,风扇呼呼地转着。桌面上的图标一个个显现出来,系统提示音响起。
"你准考证号多少?"赵建国问道。
赵磊从口袋里掏出准考证,手指有些颤抖。"14370…"
赵建国一把抢过准考证,自己看着上面的数字。他打开浏览器,在地址栏里输入省教育考试院的网址。网页加载得很慢,他不耐烦地敲着桌子。
"怎么这么慢?"他嘟囔着。
赵磊坐在他身边,双手紧紧握着,指关节都发白了。他看着屏幕上的进度条,心跳得越来越快。
终于,查分页面打开了。赵建国找到查分入口,手指在键盘上笨拙地输入准考证号。每输一个数字,他都要停顿一下,确认无误后再继续。
"14370681…"他一边输入一边念叨,"身份证号后六位是…"
页面开始缓冲,屏幕上出现了"正在查询中,请稍候"的提示。赵建国眼睛瞟向墙上的日历,心里盘算着:还有五天王叔的火车就要开了,得赶紧把行李再检查一遍。
就在这时,赵磊突然喊了一声:"爸,等一下!"
他伸手想要按键盘上的后退键,但已经太晚了。屏幕上的缓冲进度条已经走到了尽头,成绩页面突然跳了出来。
分数弹出来的瞬间,赵建国只是直勾勾地盯着屏幕,眼神里满是震惊和难以置信——
686分。
手里的鼠标啪地掉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声音。赵建国嘴巴张得老大,半天说不出一个字。他就那样直挺挺地愣在原地,眼睛瞪得像铜铃。
"这…这是…"他的声音卡在喉咙里,"这是你的成绩?"
旁边的赵磊突然捂住了嘴,眼里闪过一丝慌乱和不安。他看着父亲震惊的表情,心里五味杂陈。
屏幕上的成绩单清清楚楚地显示着:语文130分,数学145分,英语140分,物理98分,化学94分,生物79分,总分686分。
赵建国反复看着这些数字,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伸手去摸屏幕,想确认这不是幻觉。
"686?"他重复着这个数字,声音越来越大,"六百八十六?"
房间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墙上的挂钟滴答滴答地响着,每一秒都显得格外漫长。赵建国看着儿子,儿子看着地面,谁都没有说话。
过了很久,赵建国才找回了自己的声音:"磊子,你不是说估分280吗?"
赵磊的眼泪突然涌了出来,但他努力不让自己哭出声。他知道,有些话是时候说出来了,有些秘密也是时候揭开了。
06
赵建国像疯了一样冲出家门。他顾不上换衣服,顾不上锁门,甚至顾不上自己的腿伤。他一瘸一拐地跑向学校,手里紧紧握着那张刚打印出来的成绩单。
路上的行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投来好奇的目光。一个满身汗水的中年男人,穿着工作服,拿着一张纸,眼神里带着某种近乎疯狂的光芒。
赵建国平时很少来学校,上次来还是开家长会的时候。他对学校的布局不太熟悉,在楼道里转了几圈才找到办公室。
"张老师!张老师!"他推开办公室的门,声音在走廊里回荡。
办公室里有几个老师,都被他的声音吓了一跳。张老师正在批改作业,看到赵建国冲进来,立刻站起身。
"赵建国同志,你怎么了?"张老师关切地问。
赵建国把成绩单拍在桌子上,由于激动,整张桌子都在震动。"张老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分数…这分数真的是我儿子的?"
张老师看了看成绩单,又看了看赵建国,眼里流露出复杂的情绪。她知道这一刻迟早会到来,但没想到会是这样的场面。
"赵建国同志,你先坐下,我们慢慢说。"张老师示意他坐到旁边的椅子上。
"我坐不住!"赵建国的声音因为激动而颤抖,"我儿子平时成绩不是这样的,他估分才280,怎么会考686?是不是哪里搞错了?"
张老师看着他,叹了口气。她走到自己的办公桌前,打开抽屉,从里面拿出一个厚厚的文件夹。
"这些年来,赵磊获得的所有奖状和证书都在这里。"张老师把文件夹放在桌子上,"他是我教过的最优秀的学生之一。"
赵建国瞪大了眼睛,看着文件夹里厚厚的一沓材料。有获奖证书,有竞赛成绩,还有各种推荐信。
"这些…这些都是我儿子的?"他的声音变得很轻很轻。
"不仅如此。"张老师继续说道,"赵磊去年就获得了国防科技大学的保送资格。他怕你不同意,一直让我替他保密。"
赵建国感觉头晕目眩,仿佛整个世界都在旋转。他抓着桌子边缘,努力让自己保持清醒。
"保送?国防科技大学?"他重复着这些词汇,好像在说外语。
"这孩子心思重,知道家里的情况,又怕你觉得读书花钱多。"张老师的声音里带着心疼,"他每天晚上都在准备各种竞赛,白天装作普通学生的样子。"
赵建国想起昨晚看到儿子整理奖状的情景,一切都开始变得清晰起来。原来那些不是什么无用的纸片,而是儿子努力的证明。
"老师,我…我真的不知道。"他的声音哽咽了,"我以为他成绩不好,我以为…"
"你以为什么?"张老师问道。
"我以为他跟我一样,读书读不出什么名堂。"赵建国低下头,"我就想让他早点出去工作,能挣钱养家。"
张老师看着这个朴实的中年男人,心里涌起一阵同情。她知道每个父亲都是爱孩子的,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
"赵建国同志,你儿子是个好孩子,也是个聪明的孩子。他从来没有埋怨过你,相反,他一直在努力证明自己。"
赵建国抬起头,眼里已经盈满了泪水。他想起儿子这些年来的表现,那些他以为是叛逆的行为,原来都有着不同的意义。
07
张老师从抽屉里拿出一封信,信封已经有些发黄了,边角也卷了毛边。
"这是赵磊写给你的信,他说如果有一天你知道了真相,就把这封信给你看。"张老师把信递给赵建国。
赵建国接过信,手指在颤抖。信封上用钢笔写着"爸爸收",字迹清秀工整,一笔一划都很认真。
他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生怕撕坏了什么。信纸是普通的作业纸,但被折得很整齐,没有一点褶皱。
"爸,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也许你已经知道了我的成绩。我想告诉你,我并不是故意要骗你,我只是不知道该怎么说。"
赵建国的眼泪开始滴落在信纸上,字迹被晕开了一些。他用手抹了抹眼睛,继续往下读。
"我知道家里的情况很困难,我也知道你因为腿伤的事情心里一直有疙瘩。每当看到你拖着受伤的腿在工地上干活,我就告诉自己,一定要好好学习,一定要让你过上好日子。"
"从初中开始,我就开始准备各种竞赛。每天晚上等你睡了,我就偷偷看书。那些奖状和证书,我都藏在床垫下面,因为我怕你觉得我不务正业。"
赵建国想起昨晚看到的那一幕,心里涌起一阵心酸。原来儿子一直在默默努力,而他却一无所知。
"获得保送资格后,我没敢告诉你,怕你觉得我不安分,不愿意去打工帮家里还债。但是爸,我选择了武器工程专业,我想学会制造能保护工人的机器,让他们在工作的时候能够平平安安的,再也不会像你一样受伤。"
读到这里,赵建国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他趴在桌子上,肩膀剧烈地抖动着,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落下来。
"爸,我知道你可能会生气,会觉得我不听话。但是我想告诉你,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让你骄傲,让你知道你的儿子没有让你失望。"
"等我毕业了,我就能找到好工作,就能挣很多钱,就能让你不用再去工地上干活。爸,相信我,好吗?"
信的最后,还有一行小字:"如果你看到这封信,请不要生气,也不要怪张老师。她只是在帮我实现梦想。"
赵建国把信紧紧抱在怀里,仿佛要把它融进自己的身体里。他想起这些年来和儿子的相处,那些他以为的沉默和冷漠,原来都是儿子在默默承受着压力。
"老师,我…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他的声音哽咽得厉害,"我以为我是在为他好,我以为…"
"你是一个好父亲,赵建国同志。"张老师安慰他,"你只是不知道赵磊的真实想法。现在一切都明白了,不是吗?"
赵建国点点头,但眼泪还是止不住地流。他想起儿子这些年来的懂事和听话,想起他从来没有抱怨过家里的困难,想起他默默承受着自己的不理解。
"我该怎么办?"他问张老师,"我该怎么面对他?"
"回家告诉他,你为他骄傲。"张老师说,"这就足够了。"
08
赵建国从学校回到家时,发现赵磊正蹲在楼道里打电话。他的声音很轻,但在安静的楼道里,每个字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叔,对不起啊,我不能跟你去东莞了。"赵磊的声音里带着一丝轻松,也带着一丝坚定。
电话那头传来王叔的声音:"怎么了?是不是你爸改主意了?"
"不是的,叔。我…我考上大学了,得去读书。"
电话那头安静了几秒钟,然后传来王叔爽朗的笑声:"好小子,有出息!我就说嘛,你这么聪明,怎么可能考不上大学?"
"谢谢叔叔一直照顾我们家。"赵磊的声音有些哽咽,"火车票的钱我会还给你的。"
"瞎说什么呢?"王叔的声音更大了,"考上大学是好事,读书好,读书好啊!你爸知道了肯定高兴坏了。"
赵建国站在楼梯口,听着这段对话,心里涌起一阵暖流。他想起王叔这些年来对他们家的帮助,想起自己刚才还在为儿子的打工做准备。
"叔,我爸他…"赵磊的声音有些犹豫。
"你爸怎么了?"王叔问。
"我怕他生气,怕他觉得我骗了他。"
"生什么气?"王叔的声音里带着不解,"儿子考上大学,当爸的高兴还来不及呢。你等着,我这就给你爸打电话,恭喜他。"
"叔,别…"赵磊想阻止,但电话已经挂断了。
赵建国走上楼梯,看到儿子蹲在那里,手里还拿着电话。阳光从窗户照进来,在他身上投下长长的影子。
"磊子。"他轻声叫道。
赵磊抬起头,看到父亲站在楼梯口,眼睛红红的,手里还拿着那封信。他心里一紧,以为父亲要责备他。
"爸,我…"
"别说了。"赵建国走过去,在儿子身边蹲下来,"是爸对不起你。"
父子俩就这样蹲在楼道里,谁都没有说话。楼下传来邻居们的说话声,楼上传来电视机的声音,但这一切都显得很遥远。
过了一会儿,赵建国的手机响了。来电显示是王叔。
"建国,恭喜啊!"王叔的声音从电话里传出来,"你儿子考上大学了,还是那么好的大学!"
赵建国看了看身边的儿子,接起电话:"王叔,谢谢你这些年来的照顾。"
"客气什么?"王叔笑着说,"我就说小磊不是一般的孩子,你看看,这不就证明了吗?"
"是啊。"赵建国的声音有些颤抖,"我这个当爸的,太糊涂了。"
"别这么说,你也是为了孩子好。"王叔安慰他,"现在一切都明白了,好好供孩子读书。有什么困难,叔叔一定帮忙。"
挂断电话后,赵建国看着儿子,心里涌起一阵愧疚。他想起刚才在学校看到的那些奖状和证书,想起儿子信里的话,想起这些年来自己的固执和偏见。
"磊子,爸知道错了。"他伸手拍了拍儿子的肩膀,"你是个好孩子,爸为你骄傲。"
赵磊的眼泪终于控制不住了,他扑到父亲怀里,紧紧地抱着他。父子俩就这样拥抱在楼道里,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们身上,温暖而安静。
09
晚上,赵建国特意去菜市场买了肉。这是他很少做的事情,因为肉太贵了,平时只有过年过节才舍得买。但今天不一样,今天是值得庆祝的日子。
他买了半斤五花肉,还买了几个西红柿,准备做红烧肉。这是他会做的为数不多的几道菜之一,也是赵磊小时候最喜欢吃的。
厨房里传出炒菜的香味,在整个房间里弥漫开来。赵磊坐在房间里,看着父亲忙碌的身影,心里涌起一阵暖流。
"磊子,吃饭了。"赵建国把菜端到桌子上,有红烧肉,有西红柿鸡蛋,还有一盘青菜。
饭桌上摆着平时舍不得吃的菜,但父子俩都没有说话。赵建国不停地给儿子夹菜,碗里的菜堆得像小山一样。
"爸,够了,够了。"赵磊看着碗里的菜,有些无奈。
"多吃点,你看你瘦的。"赵建国继续夹菜,"以后去了大学,要自己照顾自己。"
赵磊低着头,小口小口地吃着饭。他知道父亲这是在表达歉意,表达关爱,虽然方式有些笨拙。
"爸,红烧肉做得很好吃。"赵磊抬起头,对父亲笑了笑。
"是吗?"赵建国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小时候你最喜欢吃这个了。"
"现在也喜欢。"赵磊说。
父子俩继续吃饭,气氛慢慢变得轻松起来。赵建国想起儿子信里的话,想起他对自己的理解和宽容,心里涌起一阵感动。
"磊子,那个保送的事情…"赵建国试探着问。
"爸,你如果不同意,我可以不去。"赵磊放下筷子,"我可以参加正常的高考,报考其他大学。"
"为什么?"赵建国问。
"因为我不想让你担心,不想让你觉得我瞒着你。"
赵建国看着儿子认真的表情,心里涌起一阵心酸。这个孩子总是在为别人着想,为家里着想,为他这个父亲着想。
"不,你去。"赵建国的声音很坚定,"去学校报到的东西,爸给你买。"
赵磊猛地抬起头,眼里闪着泪光。他以为父亲会反对,会觉得他不听话,没想到父亲会这样支持他。
"爸…"
"别说了,吃饭。"赵建国又给儿子夹了一块肉,"好好吃饭,吃饱了才有力气学习。"
饭桌上重新安静下来,但这次的沉默是温暖的,是充满理解的。外面的夜色渐渐深了,但屋里的灯光很亮,照在父子俩的脸上,温暖而安详。
赵建国看着儿子吃饭的样子,心里涌起一阵骄傲。他想起张老师说的话,想起王叔的祝贺,想起邻居们将来羡慕的眼神。但最重要的是,他知道自己的儿子是个好孩子,是个有出息的孩子。
"磊子,爸以前说的那些话,你别往心里去。"赵建国突然说道。
"我知道你是为我好。"赵磊看着父亲,"爸,你辛苦了。"
赵建国的眼眶又红了。他想起这些年来为了生活的奔波,想起儿子默默承受的压力,想起自己的误解和偏见。但现在,一切都过去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10
八月底,正是新生入学的时候。赵建国早早就起床了,帮儿子收拾行李。这次的行李和之前准备的完全不同,不是打工的迷彩背包,而是一个崭新的拉杆箱。
箱子里装着新买的衣服,有几件衬衫,几条裤子,还有一双皮鞋。赵建国还给儿子买了一台新的笔记本电脑,虽然不是最好的,但也足够用了。
"爸,太多了。"赵磊看着满满的行李,有些不好意思。
"不多,不多。"赵建国一边收拾一边说,"第一次出远门,什么都要带齐了。"
除了衣服和日用品,赵建国还给儿子准备了一些家乡的特产。有他亲手做的咸菜,有当地的特色小食,还有一袋家里种的花生。
"这些东西可以和同学们分享。"他对儿子说,"让他们尝尝我们山东的味道。"
去火车站的路上,赵建国拄着拐杖,步履有些蹒跚。他坚持要自己送儿子,尽管腿脚不便,尽管王叔主动要来帮忙。
"爸,你在家休息吧,我自己能行。"赵磊推着行李箱,担心地看着父亲。
"不行,第一次出远门,爸得亲自送你。"赵建国的语气很坚定。
火车站里人很多,到处都是送别的场面。有的家长满眼不舍,有的学生兴奋激动,有的家庭在默默流泪。
赵建国帮儿子办理托运手续,检查车票,确认座位号。他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很认真,生怕出什么差错。
"磊子,到了学校给家里打电话。"他一遍遍地叮嘱,"有什么困难就说,别一个人扛着。"
"我知道,爸。"赵磊点点头,"你也要注意身体,工地上的活儿别太累了。"
检票的时间到了,赵磊提起行李准备进站。就在这时,赵建国突然一把抱住了他。
这是父子俩很少有的拥抱。赵建国的怀抱很结实,虽然因为长年的劳动有些粗糙,但很温暖。他在儿子耳边低声说:"儿子,爸以前糊涂,是爸对不起你。你在学校好好学,家里不用操心。"
赵磊紧紧回抱住父亲,哽咽着说:"爸,你放心,我一定好好学。以后我会让你过上好日子的。"
"不要有压力,只要你健康快乐就行。"赵建国拍着儿子的背,"爸等着你的好消息。"
火车开始检票了,赵磊不得不松开怀抱。他提起行李,向检票口走去。走了几步,他又回过头,看着站在那里的父亲。
赵建国冲他挥手,脸上带着笑容。那是赵磊很少见到的笑容,真诚而温暖。
火车慢慢开动了,赵磊趴在窗户上,看着站台上的父亲。赵建国一直站在那里,直到火车消失在视线里。
车厢里,赵磊拿出手机,给父亲发了条短信:"爸,我上车了。谢谢你这些年的照顾,我爱你。"
很快,赵建国回复了:"路上小心,好好学习。爸也爱你。"
看着这条短信,赵磊的眼泪又涌了出来。他想起这些年来和父亲的相处,想起父亲的辛苦和不易,想起自己的隐瞒和父亲的误解。但现在,一切都过去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火车在夜色中穿行,载着一个少年的梦想,也载着一个父亲的希望。车窗外的风景不断变化,但车厢里的温暖一直在延续。
来源:一才的篮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