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60后”陈家贵、林显成、罗伟杰等“深一代”,到“80后”姜李、吴景明、黄斯年等“深二代”,《关内关外》用两代深圳人的命运,展现从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深圳从小渔村到国际大都市的发展转变。作者以此为引线,来探讨我们的城市和城市里的众生,要过的“关”到
“我是新一代的深圳移民,写作是我的爱好,书写深圳故事是我早就想做的事。”
近日,第九届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颁奖典礼在上海举办,来自广东深圳的作家“人间需要情绪稳定”推出的《关内关外》荣获一等奖。
从“60后”陈家贵、林显成、罗伟杰等“深一代”,到“80后”姜李、吴景明、黄斯年等“深二代”,《关内关外》用两代深圳人的命运,展现从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深圳从小渔村到国际大都市的发展转变。作者以此为引线,来探讨我们的城市和城市里的众生,要过的“关”到底是什么?是3米高的铁丝网,还是横亘在人心中的壁障?
日前,羊城晚报记者在上海采访了“人间需要情绪稳定”,听她诉说写作背后的故事和深圳精神。
《关内关外》
致敬在深圳的千千万万普通人
“夕阳西下,遍地黄金。路上尘土翻飞,出门做工的人们腾云驾雾似的往家赶。
一个声音喊:阿华,你去边度?
去深圳!”
这是小说《关内关外》的开头。书如其名,《关里关外》的故事灵感来自于过去深圳特区的管理线——在2018年撤关之前,一道3米高的铁丝网将深圳分为特区内和特区外,俗称关内和关外。
关内关外的发展截然不同,关外机器轰鸣,关内高楼林立,五湖四海的“城市移民”蜂拥而至,小小的边防证,承载了无数人的淘金梦,而进入关内的检查口,则是见证奇迹的“入场券”。
“这是一本骨架早已在我心中的书,我在深圳生活多年,周末喜欢去图书馆和博物馆,对深圳的近现代史比较熟悉。当我决定动笔前,也做了很多田野调查,走街串巷采访了很多人,从城中村到大工厂,无论是‘本地人’还是新移民,大家都很愿意交流。深圳本质上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城市。”“人间需要情绪稳定”告诉记者。
《关里关外》是“人间需要情绪稳定”的第三部作品。2022年,她以中国电子科技行业为背景的首部作品《破浪时代》,拿下第六届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特等奖;两年后,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发历程为叙述主线的《一路奔北》再度登顶同一奖项。
“人心里的关,比铁丝网更难拆”。
和前两部作品不太一样,“人间需要情绪稳定”说,《关内关外》在整体激情澎湃的主基调下,还带有一丝悲剧色彩。“因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总有一部分人是被牺牲的,他们也许有遗憾,但并不后悔。我希望这部作品传递给读者的是,不要感谢苦难,但要感谢在苦难中成长起来的自己。这本书既是致敬深圳,也是致敬在深圳的千千万万普通人”。
目前,《关内关外》还在连载中,上部聚焦1985年到1997年香港回归这一时段,下部则从2005年一直写到现在。这其中不仅有属于深圳人自己的故事,也有中国企业在出海过程中的挑战和突破,犹如一部“深圳人的精神志”。“我希望小说能呈现深圳作为改革开放桥头堡发挥的作用,今年底会全部完结。”
人间需要情绪稳定 剪影
深圳人有一股韧劲,从没想过输
时钟拨回到千禧年之后。85后的年轻女生“人间需要情绪稳定”来到深圳南山科技园一家公司报到。
时逢正午,阳光炙热,高楼大厦倒映着蓝天,宽敞的马路上却没有一个人。“我居然在这个千万级人口的城市感受到了一种原野般的空旷。等到12点过后,无数年轻人从办公楼中涌出,井然有序地在马路上穿行。如果那时就有无人机俯视,想必这画面就和非洲动物大迁徙一样壮观。”
回忆起对深圳的第一印象,“人间需要情绪稳定”说,“当时我就觉得深圳果然厉害,没有一个闲人,也隐隐感觉自己没有选错,这是一个能够展开大格局,书写大篇章的奇迹之城。”
深圳的飞速变化给她带来别样的体验,也激发了她的创作冲动和灵感。在深圳的这些年,“人间需要情绪稳定”一直在科技公司从事海外市场拓展工作。她以深圳为起点,先后在欧洲、东南亚及印度开拓市场。
“很多欧洲古城,十几年如一日,街还是那条街,人还是那些人,你感觉不到变化。但是对深圳而言,可谓日新月异,穿着人字拖的深圳人,眼中的激情比天气还炙热,看到路上有根草,都想知道有没有商业价值。”
她不仅见证了中国高科技产品在海外发展的历程,也亲身体验了国际局面的动荡对企业的直接影响。
“2019年,当时美国已经意识到中国制造的强大,推出了非常多的限制性条约,对中国科技行业的影响比较大。当时我正在伦敦出差,对此非常感慨,感觉很难受,不吐不快,于是开始在网上写小说。”正是在这股冲动下,“人间需要情绪稳定” 的第一部深圳文学作品《破浪时代》诞生了。
在她看来,深圳人有一股韧劲,有一股遇强则强的精神,“我经常在全球出差,如果看到中国人拿着电脑在机场里飞奔,我会认为他可能是深圳人。因为他们真的不想输,可能会受挫折,但是从来没有想过输。”
“人间需要情绪稳定”说,深圳人就像一锅沸腾的水,永远咕噜着,不知疲倦。一如深圳的冬天,簕杜鹃和异木棉繁花似锦,没有生不逢时,只有拼命绽放;一如深圳的春天,落叶被新芽挤下去,像极了深圳人淘汰自己的狠劲。
《破浪时代》
写网络小说带来不一样的情绪满足
和其他网文作者相比,“人间需要情绪稳定”无疑是一位“低产”作家,她每天只写一两个小时。身为企业高管,她每天投入本职工作常常在10小时以上,再加上全球出差的工作节奏,决定了她在网上码字的时间不长。但写作过程让她感到轻松而愉悦,也给她带来了和本职工作截然不同的满足感。
“我身处科技制造行业已经很多年,对工程制造、物流,海外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都比较熟,所以写起来有非常多的纪实成分,再加上一定的艺术加工,创作过程对我来说是非常解压的。”“人间需要情绪稳定”说:“实际上,在工作中我面临的挑战更大,但有时你付出了成倍的努力,结果可能不如预期。那我就会在虚构的这个世界里,去实现现实中我希望出现的结果,这对我来说是巨大的情绪价值。”
《一路向北》
从《破浪时代》到《一路奔北》再到《关里关外》,“人间需要情绪稳定”将她的职场洞察熔铸成了文学作品,她一直在书写现实题材,“因为现实已经足够精彩,我只需要在小说里去校正它,或者说是有所期待”。
为了让《关里关外》更具有深圳特色,她在写作中尝试带入了一些粤语,同时每个篇章开头还配了一首当年的流行金曲歌词。“我没什么语言天赋,我不是广东人,普通话不标准,英语只能商用,日语只能阅读,粤语只能唱K,但好在深圳这座城市如此包容,书中的人物也多是移民,他们从外地来到这里,从0到1和这个城市融合,他们的学习过程,想必和我差不多。”
“人间需要情绪稳定”很喜欢深圳古代的一个称呼——新安。1573年,明朝建县管理深圳及香港,名为新安县,寓意去旧鼎新,化危为安。新安,新安,在她眼中,深圳,就是新、安二字最好的诠释。
深圳体育中心
【作家简介】
人间需要情绪稳定:
阅文集团品牌作家。曾在大型高新企业营销领域工作十余年,见证中国高科技产品在海外从寂寂无名到声名远播的历程。代表作《破浪时代》《一路奔北》,分别获第六届、第八届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特等奖。
记者| 何晶
图片|受访者提供
来源:羊城派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