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业里,管理干部就像 “承重墙”—— 基层员工看干部的样子,高层看干部的结果。一个团队垮了,往往是干部没扛起责任;一个团队强了,一定是干部有担当。
企业里,管理干部就像 “承重墙”—— 基层员工看干部的样子,高层看干部的结果。一个团队垮了,往往是干部没扛起责任;一个团队强了,一定是干部有担当。
管理干部的 “责任” 不是 “官衔” 带来的权力,而是 “岗位” 赋予的使命;“担当” 不是 “口号” 里的豪言,而是 “关键时刻” 的行动。本文从实际工作场景出发,拆解管理干部必须扛的 4 大责任、必须有的 3 种担当,附具体做法和案例,让 “责任与担当” 从抽象概念变成可落地的行动指南。
责任不是 “想不想扛”,而是 “必须扛”—— 这是管理干部存在的价值。没尽到责任的干部,就像漏雨的屋顶,再漂亮也护不住团队。
带队伍不是 “管人”,是 “让人愿意干、会干、能干好”。有的干部手下人不少,却 “出工不出力”,问题就出在没尽到带队伍的责任。
某生产车间,王师傅技术好但不爱说话,李师傅嘴甜但毛躁。之前的干部让王师傅去对接客户(总搞砸)、李师傅去盯生产线(总出错)。新干部来了,让王师傅带徒弟练技术、李师傅去协调物料(发挥沟通优势),车间效率立刻涨了 20%。
怎么做:
• 花 3 天时间,写下每个下属的 3 个优点、2 个不足(比如 “小张:细心、有耐心,但怕冲突”);
• 把任务按 “要求” 分类(比如 “需要耐心的”“需要魄力的”),再匹配对应的人;
• 别让 “老实人” 干最多的活,让 “滑头” 占便宜 —— 不公平的队伍,永远带不好。
下属做错事,骂 “你怎么这么笨” 没用,教 “下次怎么做才对” 才是责任。某销售干部发现新人总谈崩客户,不是批评,而是带他跟 3 次单,现场说:“客户说‘太贵了’,你别说‘不贵’,要说‘这个价格能给您省 30% 的维护成本,您看……’” 新人很快上手。
关键动作:
• 下属第一次做新任务时,你先演示一次(比如 “我写这个报告时,会先列这 3 个重点”);
• 他做完后,别只说 “不行”,要说 “这里可以改得更清楚,比如……”;
• 把 “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写成手册(如 “客户投诉处理 3 步法”),让大家照着做。
下属搞砸了,干部要 “扛责任”,但不能 “替他干”。某项目组弄丢了客户,经理没让下属背锅,而是对上级说 “是我没盯紧”,转头对下属说 “咱们一起分析哪里错了,下次怎么改”。下属既愧疚又感激,后来主动挽回了客户。
底线:下属的错,你有责任(没教好、没盯紧);但改正的事,必须让他自己做(不然永远不长记性)。
干部的核心任务是 “拿结果”—— 公司付你工资,不是让你 “看起来很忙”,而是让你 “把事做成”。
接到 “季度销售额 100 万” 的目标,别只喊 “大家加油”。某干部是这么拆的:
• 团队 5 人,每人 20 万;
• 按客户类型拆:老客户复购占 60%(12 万),新客户占 40%(8 万);
• 再拆成动作:每人每周要拜访 3 个老客户、开发 2 个新客户(根据历史数据,这样的动作能达标)。
拆解公式:大目标 = 数字拆分(分到人、分到时间)+ 动作拆分(做什么能达成)。
某干部总说 “我只看结果”,结果月底目标差一半 —— 因为他没发现下属把精力都花在了 “没价值的客户” 身上。
正确做法:
• 每周花 1 小时,检查每个人的 “关键动作”(比如 “老客户拜访了吗?新客户线索够吗?”);
• 发现偏离方向,立刻调(比如 “你现在跟进的 3 个客户意向低,先换另外 2 个”);
• 别等 “最后一天” 才着急,过程盯紧了,结果才不会差。
下属说 “没预算做活动”,有的干部只会说 “公司就这样,克服一下”;有的干部会带着数据找上级:“做这个活动能多赚 5 万,需要 2000 元预算,您看……” 后者往往能拿到资源。
记住:上级给你 “目标”,也给你 “争取资源的权力”—— 这是你的责任,不是麻烦。
团队里的 “坏风气”(比如偷工减料、拉帮结派、虚报费用),根源都是干部 “没制止”。守规矩不是 “唱高调”,是避免团队 “出大错”。
某干部要求 “不准迟到”,自己却总晚到半小时,下属嘴上不说,慢慢都开始迟到。后来换了个干部,每天提前 10 分钟到岗,团队迟到率立刻降到 0。
简单道理:你怎么做,团队就怎么学。
有员工虚报 100 元打车费,有的干部觉得 “小事” 算了。结果其他人跟着学,最后查出有人虚报上万。
正确处理:第一次就严肃说 “这是底线,下次再犯立刻处罚”—— 护小错,就是养大患。
给 “关系好的下属” 多派轻松的活、给 “不喜欢的下属” 穿小鞋,看似 “自己方便”,实则在团队里埋雷。某干部因为偏心,导致骨干员工集体辞职,项目直接黄了。
原则:规则对所有人一样(包括你自己),别用 “人情” 破 “规矩”。
优秀的团队不只是 “能做事”,还有 “共同的样子”—— 比如 “遇到问题不甩锅”“对客户负责”。这些文化不是贴在墙上的标语,是干部一言一行带出来的。
某客服团队的文化是 “客户第一”,不是因为培训多,而是因为:
• 有客户凌晨打电话,干部亲自接(而不是让下属接);
• 客户投诉处理错了,干部带头道歉;
• 员工为了客户利益加班,干部一定说 “辛苦了,我请你吃饭”。
怎么做:
• 把公司文化拆解成 “具体行为”(比如 “诚信”=“不骗客户、不瞒上级、不坑同事”);
• 每次团队会议,用一个 “符合文化的小事” 当例子(比如 “小王今天主动帮客户解决了额外问题,这就是‘客户第一’”);
• 遇到违反文化的事,立刻指出来(比如 “咱们不说‘这不是我的事’,要说‘我帮你找负责的人’”)。
担当不是 “平时说得好听”,是 “难的时候敢站出来”。没担当的干部,顺境时看着还行,逆境时立刻露馅。
项目黄了、客户跑了、设备坏了…… 这种时候,躲在后面的干部,永远失去人心;站出来的干部,才能带团队翻盘。
某仓库因暴雨漏水,淹了一批货。主管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没抱怨 “天气预报不准”,而是:
• 带头搬货(哪怕浑身湿透);
• 对团队说 “先抢救货物,损失我来跟总部解释”;
• 事后复盘 “下次怎么提前预防”(而不是追责)。
团队没人抱怨,反而更齐心 —— 因为 “天塌下来,有干部顶着”。
担当的动作:
• 出事时,第一句话别说 “谁干的”,说 “先解决问题,需要什么我来协调”;
• 对上级,先认责任(“是我没考虑周全”),再说方案;
• 对团队,别传递焦虑(“完了,这次肯定要被骂”),要给信心(“咱们一起想办法,一定能解决”)。
企业发展总要面对 “没做过的事”(比如新业务、新流程),干部不敢试,团队就只能原地踏步。
某传统零售干部,看到年轻人都在直播买东西,主动申请 “试做直播”。一开始效果差(没人看、不会说),他没放弃:
• 自己先学直播技巧(每天看 3 小时别人直播);
• 带着团队试错(今天换产品、明天改话术);
• 对上级说 “失败了我承担,成功了能给公司开新路”。
3 个月后,直播成了团队第二大销售渠道。
试的智慧:
• 别 “盲目试”(比如投入所有资源),搞 “小成本测试”(比如先花 1000 元、用 2 个人试);
• 跟团队说 “允许犯错,但要从错里学东西”(比如 “这次没人看,下次咱们标题写得更吸引人”);
• 成功了,把功劳给团队;失败了,自己扛责任。
下属问 “这个客户能不能降价”“这个方案要不要改”,有的干部总说 “你问上级去”“大家投票吧”—— 看似 “民主”,实则 “推卸责任”。
某项目组讨论 “要不要接一个利润低但能打开新市场的订单”,吵了一下午没结果。经理听完两边意见,说:“接。理由有三个:第一,新市场对我们更重要;第二,利润虽然低,但能分摊固定成本;第三,我来跟总部解释。” 后来这个订单帮公司打开了区域市场。
拍板的底气:
• 拍板前,听全各方意见(别只听自己喜欢的);
• 拍板时,说清 “为什么这么定”(让下属理解,不是盲目服从);
• 拍板后,不管结果好坏,不怪别人(“这是我定的,有问题我负责”)。
有的干部觉得 “当了官就能指挥人”,对下属呼来喝去,却从不解决实际问题(比如 “你必须完成,完不成自己想办法”)。这种干部,团队表面服,心里恨。
出了问题就说 “是下属没执行好”“是市场变化快”“是上级没支持”,从不反思自己。一次甩锅,失去一分信任;多次甩锅,团队就会 “看着你翻车”。
只做 “不出错的事”,不做 “该做的事”(比如不敢批评老油条、不敢推新方法)。这种干部,团队看似 “稳定”,实则慢慢僵化,最后被淘汰。
责任与担当不是天生的,是练出来的。每天做一点,就能慢慢养成:
别只记 “自己干了什么”,记 “帮下属扫清了什么障碍”(比如 “帮小李争取到了额外预算”“解决了小张和其他部门的矛盾”)。坚持一周,就会发现 “责任” 不是负担,是价值。
别总说 “再议”“再想想”,逼自己快速分析:“选 A 有什么好处、什么风险?选 B 呢?我能承受最坏的结果吗?” 练多了,拍板就会越来越果断。
比如 “大家总抱怨打印机慢”“报表模板不好用”,别等下属提,自己主动去协调(换打印机、改模板)。这些小事最能让团队感受到 “你在为他们负责”。
小张刚当主管时,怕担责:下属问问题,他总说 “等我问上级”;项目出问题,他先找 “是谁的错”。团队士气低,业绩垫底。
后来他变了:
• 带队伍:发现小王怕客户投诉,就陪他接了 3 天电话,教他 “怎么回应客户才满意”;
• 达目标:把 “月销 50 万” 拆成 “每人每天要做的 3 件事”,每天盯进度,缺资源就自己跑去找;
• 敢担当:有次发货出错,他没怪仓库,对客户说 “是我没检查好,我亲自送过去并赔偿损失”,客户反而成了回头客。
半年后,团队业绩冲到部门第一,下属说:“跟着张主管干,知道他不会让我们白扛事,再难也愿意拼。”
管理干部的 “权威”,不是来自 “职位”,而是来自 “你为团队扛了多少事、担了多少责”。下属愿意跟着你干,不是因为你 “官大”,而是因为:
• 跟着你,能学到东西(尽带队伍的责任);
• 跟着你,能做成事、有奔头(尽达成目标的责任);
• 遇到事,你不会让他们一个人扛(有担当)。
责任与担当,说起来大,做起来小 —— 可能是教下属一个方法,可能是替团队挡一次责,可能是在犹豫时拍一次板。但正是这些 “小事”,慢慢积累成团队的 “信任” 和 “战斗力”。
当你把 “责任” 当成习惯,把 “担当” 当成自然反应,你就会成为 “下属愿意追随、上级愿意托付” 的优秀管理干部。
第6期【中高层管理者核心能力修炼】管理公开课武汉开班。
管理的本质,管理自己,影响别人,才是合格的管理者!
8月08日-09日系统提升管理能力与管理素养,学习管理的底层逻辑,管理路径,管理方法,管理核心,管理思想,目标管理,管理团队,提升管理水平的卓有成效的管理实战课程,小班教学,案例研讨,辅导演练,工具落地,名额有限,提前报名,预留席位。
来源:榜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