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再见爱人》的节目组可能也不会想到,麦琳作为一个素人不仅在热度上碾压黄圣依、杨子夫妻,且以一己之力将已播出三季、不温不火的真人秀节目打造成现象级综艺。这应该也出乎麦琳、李行亮夫妻的意外。
麦琳的大火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这像一面镜子,可以洞见世间无数真相。
《再见爱人》的节目组可能也不会想到,麦琳作为一个素人不仅在热度上碾压黄圣依、杨子夫妻,且以一己之力将已播出三季、不温不火的真人秀节目打造成现象级综艺。这应该也出乎麦琳、李行亮夫妻的意外。
离婚似乎一开始就不是嘉宾们的初衷,参加节目的三对夫妻更像在践行一次流量之旅,但他们的亲密关系也的确都面临一点问题——谁人的家事不如此呢?通过曝光无伤大雅的适度隐私来换取流量(且不说还有巨额的通告费),事先评估是一桩划算的买卖。这样的真人秀带有某种表演成分,但又不可避免会暴露一些真性情。
麦琳、李行亮两人最初是以三人组中相对模范的夫妻面貌登场的。所以其他两对总有一人每晚在离婚选项上打勾,麦李组合则默契地选择“否”。两人最初的婚姻裂痕设定是:麦琳过于节省,且认为歌手李行亮不能体谅她作为全职主妇的辛苦,不能用行动体现对她的爱;李行亮则对麦琳的强势不满,且对永远无法满足麦琳的需求而手足无措。近两年来,麦、李两人的争吵渐多,想通过上节目来发现问题的症结。
所以一开始,麦琳与李行亮很多时候都是在秀恩爱。麦琳也在努力体现她作为全职主妇善于操持家务与关心李行亮的一面。但没想到麦琳会那么快逸出原初剧本,展现更真实的一面。全天24小时摄像头记录下,麦琳不像一个合格的全职主妇,她比较邋遢,不讲卫生——内衣乱放、将水杯当烟灰缸,导游手册乱丢,她会指使李行亮整理行李箱,也会忘记将熏鸡放入冰箱——而李行亮则主动去做,她会表功说自己垫了马桶圈但实际上是李行亮垫的……
麦琳也总是不断强调自己如何辛苦操劳家务、照顾孩子,一生只爱李行亮一个人,完全没有个人私心,而李行亮又是如何不能共情她。但让她回忆自己曾做了哪些让李行亮感动的事情,却沉吟良久,答不上来。而李行亮类似的行为却可以信手拈来,只不过在麦琳的表述里,丈夫的这些行为都做得不到位,不能走进她的“心趴”。
节目一开始,大家口诛笔伐的对象还是所谓“爹味”浓重的杨子。麦琳的形象是一点点崩塌的,她的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她永不满足的情绪勒索,她在“熏鸡事变”中的睚眦必报,她口口声声只愿李行亮开心却不断无理批评他冷血、自私,将他PUA至怀疑自己有病的程度……节目播到第五集,她已经开始与李行亮讨论离婚问题了——“孩子和钱能全归我吗?”
问题来了:在镜头前,每人都有表演的成分,何以麦琳如此快现了原形?事前设定的话题剧本或许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但更多可能还是她自己也hold不住自己的性情。其他两对就没有如此失控。李行亮在安抚不了麦琳情绪时深度崩溃,自我怀疑到要去看心理医生。但可能更需要看医生的是麦琳。所谓情绪勒索的“麦学”,背后更深层次可能是一种心理或精神问题:一个人的内心有一个巨大的负面情绪黑洞,导致要不断向周边人不知餍足地吸纳。
很多观众不太理解,李行亮何以这么多年,深信麦琳爱他且一切以他为中心?这的确是一种过于严重的认知偏差。但我身边却恰好有类似的例子:亲密关系的一方足够热情,有时也的确投入了迥异常人的照料,但更多时候却是连个人生活都打理不好,但他(她)却能把正向的典型案例时时挂在嘴边,作为自己奉献与付出的铁证,经由千百次的灌输,变成自我不容置疑的人设。如果对方性情弱势,且对日常细节缺乏足够的敏感,就很容易被洗脑——对方口口声声宣示的关爱信息左右了他的判断。
麦琳与李行亮的关系说明了一个问题:经济与性别差异并不必然能决定亲密关系中的强弱。李行亮的收入与社会地位不低,但他在家庭中完全处于弱势,全部财产都要上缴给麦琳,几乎每一笔支出都要征得她的同意。一个经济、性别弱势但性情强悍的人,仍然可以在一种亲密关系中实施单向操控,这会解构对身份政治的迷执。
在麦琳指认杨子为“最完美伴侣”,却对李行亮认可葛夕对刘爽的关爱不依不饶时,葛夕对麦琳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你已经觉醒了。这真是“点题”之言。
更值得留意的是节目中那些受邀的点评嘉宾,在前几期的节目中,虽然麦琳表现出了非凡的情绪索取能力,但绝大部分点评者仍站在她这边,更多批评李行亮情商低,认为她作为全职主妇缺乏安全感需要额外的关爱。譬如papi酱就说:“只有女性可能才明白,麦麦(麦琳)的那个情绪到底在哪儿,我跟你说的不是事儿,你在跟我解决问题,我跟你解决的不是这个问题。”还是在批评李行亮不能解决麦琳的问题。
这是最有趣的一个现象。那么一个爱着麦琳、想方设法讨好麦琳的李行亮,那样具象地呈现在大家面前,像困在“鬼打墙”的绝境中,不知如何纾解与麦琳的关系,满足她的情绪价值。但那些点评嘉宾却被一些流行的概念所遮蔽,用一种“想象的他者”来取代现实中更复杂的男女关系。
只有黄执中点破麦琳是一个“委屈怪”,永远不希望配偶“偿债”成功,训练对方对我的每一个反应都要战战兢兢,用别人的痛苦来证明自己的重要性。麦琳把自己困在了谎言里,她需要做的一件事是先对自己诚实,她一直讲只要李行亮开心她就开心,可这是她自己骗自己的话,因为她完全不在乎李行亮的感受。
黄执中说,麦琳不要把自己讲给别人听的话连自己也相信了,在一圈一圈的谎言里,她自己都知道真实是什么,一个人在健康的情况下,一般不会让自己困在这么大的谎言里。这段评论已经很克制了,但他几乎就是在说麦琳存在某种心理或精神疾病。这些评价一开始给黄执中带来很多恶评,口碑几乎崩坏。但慢慢地,绝大部分吃瓜群众都认为他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其他节目嘉宾的判断也越来越与他具有一致性。
在这场亲密关系的辨析中,我们发现,越是热衷身份政治的评论者,越容易看走眼。因为话语具有遮蔽作用,他(她)们被一套理念所牵引,忽略了不为它所覆盖的更丰富与复杂的现实。而真正应该追求的是平等权利,而不是让某种身份处于一种特权地位。在围绕麦琳、李行亮的争议中,很高兴看到一种更为日常的理性最终战胜了刻板的基于身份建构的理性。就此而言,还是要感谢麦琳与李行亮,虽然我相信综艺节目有粗疏的剧本,但她与他的个性发挥,给我们提供了一面镜子,不仅让我们反省亲密关系,还能反观作为评介者的我们自身是否受制于某种流行的偏见。
•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责编 陈斌
来源:人生百态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