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红雷姚晨演技巅峰?这剧号称近30年国产谍战最佳,网友:太经典

B站影视 2024-11-28 18:00 14

摘要:至少这样的质量,以及这个片名,让Sir忍不住打开了网盘,一怒之下重刷了一遍那部16年前的谍战剧:

前些天,一部名叫《深潜》的谍战剧登陆爱奇艺。

热度不高,口碑也一般。

Sir本来看看第一集下饭。

没想到,却看到了这样拉丁舞式的枪战镜头……

只好默默地点了网页右上角的“×”。

并非一无是处。

至少这样的质量,以及这个片名,让Sir忍不住打开了网盘,一怒之下重刷了一遍那部16年前的谍战剧:

《潜伏》。

然后一本满足。

对,又是它。

喜欢它的粉丝,早就对里面的金句倒背如流。

甚至,从《潜伏》里还引申出了许多为人处世的理论:

比如,在面对赚钱机会而举棋不定时,想想“两根金条”;

不知道如何拍领导马屁时,想想“斯蒂旁克理论”。

除此之外,还有各式各样的,在现在的电视剧里都看不到的台词。

△ 但也多半是吴站长的金句

但仅仅是追忆似水年华吗?

不。

在这部电视剧刚开播时,我们可能还会沉浸在惊心动魄的谍战中,或是惋惜余则成与翠平最后被迫错过的人生.......

但当这部剧在播出16年后。

随着时间的沉淀。

我们才发现,在这个惊险刺激的故事后,它的内核,才是一直让这部剧矗立谍战片巅峰的根源。

而且,也是与我们当下息息相关的:

在命运当前,人的无力与漂泊感。

它是一个无关乎成王败寇、一个党派、一个立场,而是去描述一个又一个的理想主义者的死亡,被吞噬,被冲散的故事。

我们就从两滴眼泪开始说起。

01

理想主义者A面

李涯,是整部剧里唯独一个能与余则成这样的“老狐狸”过上几招的人。

他的起点非常高。

与余则成同为军统特训班的优秀毕业生,被安插在延安,成为戴笠最看好、也在彼时潜伏最成功的密派。

对于李涯的评价,戴笠只有十二个字:只蛰伏,不启用,待战时,见奇效。

可惜的是,李涯为了协助吴敬中调查余则成与左蓝的关系,而“不小心”被余则成揭露身份后,以“人质”的方式,交换到了天津站。

对于李涯来说,他身上是染上了些“红色”味道的。

他熟悉延安的做事风格,以至于来到了天津站后,对这些弯弯绕绕的人情世故,丝毫不开窍。

虽然嘴上抱怨着延安伙食差,来到了天津后,能在餐桌上看到些荤菜。

伙食好了,生活好了。

可,他的目的却并不在此。

一句话,让李涯形象立了起来:

我干这一行真不图立功受奖

为党国消除所有的敌人

让孩子们过上好日子

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李涯正在执行第二次任务,为了保护袁佩林,与他一起躲在妓院绣春楼里。

外面是纷纷攘攘的声色犬马,屋内谈论起纯粹的理想。

这放到现在,谁看都会觉得这是句“可笑”的话。

但,回看李涯这一生,却无法指责这样单纯的理想主义是错的。

甚至,放在现在来看,都是难能可贵的。

尤其,在彼时的天津站,早已经树倒猢狲散,人人心怀鬼胎。

它并不是一个报效党国的所在,而是,一块在动荡时期漂在海上的浮板。

抓住它,喘口气,接着再游到对岸上去。

人人自保的时候,李涯偏是那个时代下,工作最努力的人。

在他最后留下的“黄雀”任务,给余则成留下了几百人的党国潜伏名单里,其中有市井流氓,街头无赖,人群鱼龙混杂。

就是为了给余则成制造一个巨大的迷魂阵。

也正是这个,恰好拖住了余则成想要撤退的脚步,让他走上了另一条命运的道路。

他也是最想要走到中心的人。

他周围的人,都各自有方向:

吴站长,渴望犯错误,在捞够了之后,能被“判”个告老还乡,远离官场;

余则成,作为延安安插在党国的卧底,只想让延安的胜利“尽早来到”。

只有李涯。

能问出这种“傻问题”:

为什么像陆桥山这样的人,还能受到党国重用。

像你我这样的忠心耿耿的,却得不到好报。

余则成此时并不知道,这句话也会一语成谶,成为他下半辈子的判词。

而,李涯之所以能问出这样的问题,还是他依旧对党国有着期待。

他期待自己所信仰的党派能给予自己肯定,能让自己所信仰的理想,不会落入虚空。

所以,他能如此大义凛然地说出:

“我运即国运”这样的雄心壮志的话。

就算是国民党在江北逐渐失守,他还是信仰国民党能给他带来的未来。

李涯是真傻。

而傻的人,注定是要吃亏的。

他想不到自己的理想主义,会是他上吊的绳。

在一次余则成设计暗杀陆桥山,并将杀人凶手嫁祸于李涯的手下时。

李涯又一次觉察到了背叛。

吴站长并不想去蹚浑水,甚至,他将更多的私心偏向了自己的爱徒余则成身上。

被余则成扇了一巴掌的李涯。

梦醒了。

他憋住了自己的脾气,在直起腰来的时候,面带微笑。

注意他的用词。

他喊了两次“副站长”。

为什么要强调这个头衔。

还记得在之前他所说的“我运即国运”吗?

李涯一直坚信的是,有才华的、忠诚的人,得以重用。

但,面前的余则成是什么来路?他真的忠诚吗?

李涯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如果往下继续查,余则成在自己面前暴露是迟早的事儿。

这是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的事儿。

但,余则成却因为是“副站长”,吴站长的亲信,就高自己一头,自己到最后,却就成了那个被捏的软柿子。

曾经的那句,“我运即国运”又一次在李涯心里回荡开。

他前所未有地感受到了他所信仰的党派,带来的不公与不信任。

李涯并没有当下发作。

却回到自己的办公室,默默流下泪。

此时,他认命了。

从倍受重用的“佛龛”,到屡次行动失败的“李队长”,而这一巴掌下,又打碎了他之前的雄心壮志。

李涯的生命,以一种壮烈的、仓促的方式结束。

他虽然没有像廖三民那样,为了自己的信念而牺牲。

但,这两个理想主义者的结伴离去。

也不失一种悲壮的浪漫。

在李涯死时,眼睛无法闭上。

他也许还有着太多未尽之事,也没能看到坚信的那份信仰给他营造的未来。

此时。

那句“我运即国运”,是否又一次在他心头萦绕,宛如已经告诉了他,一年后的结局呢?

02

理想主义者的B面

《潜伏》的故事里,李涯与余则成是互为镜像的两个角色。

他们同样是理想主义者。

你可以说,李涯是幸福的,他死在对未来还有期待的时刻,他解脱了;

但,余则成却是痛苦的。

他要清醒地活着,带着死去的、活着的人活着:

正如旁白里所说。

每当身边有人死去他都会想到自己活着的价值

这是他更大的悲伤

他屡次告诉自己

你是殉道者

你要承受这些折磨

这些折磨就是理想的代价

与翠平的最后一面,就算是有着巨大的欣喜与念念不舍。

他只能是呆呆地望着近在咫尺的人。

在上飞机前,他还抱有能回到翠平身边的幻想。

当,飞机起飞后,才得到通知,自己有可能要在台湾降落时。

吴敬中嘟囔了一句,在天上也要受支配啊。

余则成冷冷地看了他一眼,命。

接着,笑了。

余则成的笑,向来不能当“喜乐”的情绪看待。

他笑,是无奈。

是苦笑。

然后,他又脸色一沉,这下才意识到,刚刚与翠平的那一面,也许就是此生的最后一面了。

在此时,他对于未来“命”的走向,还没有做过多设想。

辗转多地时,余则成从未忘记打听翠平的下落。

但,组织给来的反馈。

人不好找,你们也没有机会在一起了。

并且,也迅速地为余则成安排好了接下来的另一场带有“目的”的婚姻。

他还在疑惑,是真结婚,还是假结婚?

当即被组织告知,这就一场不得有误的任务。

余则成还有自己的选择么?

喜欢什么人,跟什么人结婚,过日子,都已经被组织安排好了。

接下来,他再与自己接头的组织者交谈时,情绪就有了微妙的变化:

当听到自己已经正式入党时,余则成并没有马上表现出欣喜。

而是平静了片刻,微笑,转移了自己的视线,再说“我会奋斗终生的。”

△ Sir想夸孙红雷演得真好

移开目光,表示此刻的心虚。

为谁奋斗?

余则成遗漏下了这个主语。为党,为信念,为翠平?

此时,余则成还能面对自己坚定不移的信仰么。

这也是《潜伏》的另一半戏眼。

它在李涯身上,埋下理想主义;而在余则成身上,埋下的是对于信仰的思考。

信仰。

对于余则成来说,到底是什么呢?

他对于立场的选择上,并无李涯那般坚定。

在一开始,被左蓝“策反”时,他不相信自己的军统身份,会在延安有“宽大处理”。

但他还是说了,自己就没有什么信仰,在赶走日本人之后,信仰生活,信仰你。

他信仰爱情。

为了追逐左蓝的脚步,也是在看到了党国的腐败后,开始加入共产党。

但,因为时局特殊,所以,在为共产党潜伏时,他并没有入党。

在左蓝牺牲后,他依旧坚持潜伏。

此时,余则成信仰什么呢?

他只不过是赌赢了一方站队,他相信的是,在这三个月后,天下太平。

内战结束,老百姓能安居乐业。

信仰生活。

他与翠平一起的生活,让他真切感受到了生活。

所以,当翠平靠在他的肩头设想未来的生活时,他笑了,没有催她从这“白日梦”里醒来。

他也渴望拥有这样的日子。

但,最后他的“信仰”并没有给他带来爱情,也没有给他渴望的生活。

他还相信什么呢?

当他望着自己与晚秋的结婚照时,流泪了。

他想起了翠平。

想起在那个破旧的房间里,被“称为”婚姻与爱情的日子,又如此灼热。

他并非信仰某一个主义,或是某种慷慨激昂的口号。

当已经实现了“天下太平”后。

他继续潜伏下去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潜伏》不必点透。

此时的余则成也才终于明白那句“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的沉重。

03

时代与小人物

前两年,《潜伏》的原作者龙一在谈到这个故事时,说过这样一段话:

故事中的每一个转折点,都需要余则成在内心深处撕开一道缝隙,将里边最隐秘的世界揭示出来。而在这个转折点过后,他不得不面对的斗争又自然而然地进入了一个更高、更艰苦、更残酷的层次,其结果又将撕裂他人性和内心更深入的层面……

在Sir看来。

这是为什么余则成在与李涯的勾心斗角,一直是电视剧里最精彩部分的原因。

因为这两个“理想主义者”面对的是共同的、模糊的斗争伦理。

在“真情假意”间,他们都需要伪装自己,以及更进一步地撕裂自己。

最终,也就迎来了殊途同归的宿命结局。

而此时。

当我们将李涯、余则成这AB面结局合起来再看的时候,会发现,这也正是《潜伏》真正要谈论的东西:

大时代下的,人在面对命运的无力感。

他们都在革命的道路上,献出了自己。

但,时代却为他们留下了什么?

不知道。

一个带着失望离开人世,一个带着遗憾遁入黑暗。

他们其实都是悲剧的人物。

没错,《潜伏》不像当下的谍战剧一样,一定要给主角一个光明的结尾,一个美好的未来。

它反而告诉我们:

“残酷”,才是他们大部分人最真实的样子。

在时代巨轮的碾压下。

我们每个普通人,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反抗余地,我们眼睁睁地看着这个世界走向好或坏的一端,随着浪潮,摆出各种不同的姿势。

唯一能抓住的,或许只有谢若琳的处世哲学:

生存主义了。

所以说到底。

当我们再次将《潜伏》翻出来的时候,不仅是对里面金句、笑点的怀念,对理想主义者的默哀,对生存主义的推崇。

更多的,是看到了这其中,时代在小人物身上作用了什么。

以及普通人究竟能承受得了什么。

而这些,其实才是《潜伏》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内核。

毕竟。

在面对时代洪流里,泥沙俱下的冲击时,我们其实无力抵抗历史的左右。

它夺去了,但也赋予了;

它掩盖了,但也揭露了;

它消灭了,但又重生了。

那,我们又应该怎么做?

《潜伏》的最后。

或许导演用吴敬中的嘴,已经回答了这个艰涩的问题:

活着,过生活。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来源:毒舌电影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