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张雪峰不建议报考的专业” 又成了家长和学生们热议的话题。作为一名在教育领域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的教育工作者,我非常理解大家在专业选择上的纠结和焦虑。与其盲目跟风他人的观点,不如今天就跟着我的视角,一起深入剖析这些专业背后的真实情况,让大家能更清晰地做出判
志愿
愿意
最近,“张雪峰不建议报考的专业” 又成了家长和学生们热议的话题。作为一名在教育领域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的教育工作者,我非常理解大家在专业选择上的纠结和焦虑。与其盲目跟风他人的观点,不如今天就跟着我的视角,一起深入剖析这些专业背后的真实情况,让大家能更清晰地做出判断。
很多人都在说这些专业 “坑”,但实际上,专业本身并没有问题,真正的矛盾点在于当下这些专业的教育模式与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严重脱节,存在着巨大的 “认知鸿沟”。
一、新闻传播专业
就拿新闻传播专业来说吧。我有个学生小王,毕业于一所顶尖的 985 高校。当初,他怀揣着对新闻事业的无限憧憬,毅然选择了这个专业。大学四年,他勤奋刻苦,努力学习新闻理论、采访写作、编辑排版等专业知识,满心期待着毕业后能在新闻行业大展宏图。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一击。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媒体行业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媒体市场不断萎缩,广告收入锐减,岗位数量大幅减少。而另一边,新媒体行业蓬勃发展,但招聘时更看重的是实际操作能力,比如短视频制作、新媒体运营技巧等。
小王在学校学到的那些理论知识,在新媒体的实际工作场景中难以直接运用。最终,他无奈选择转行做运营,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学起,之前的专业知识几乎白费,职业发展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二、工商管理专业
工商管理专业也有着类似的情况。乍一听这个专业,很多人都会觉得高大上,认为毕业后能直接进入企业管理层,拿着高薪,掌控大局。但实际上,这个专业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侧重理论知识的传授。
我认识好几个该专业的毕业生,刚进入职场时都傻了眼。他们在书本上学到的各种管理模型,像 SWOT 分析、波特五力模型等,在实际工作中根本派不上用场。企业需要的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人才,而不是只会讲理论的应届生。
这些毕业生只能从基层岗位做起,重新学习实际的工作技能和管理经验,之前的理论学习和实际工作之间仿佛隔着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
三、环境科学专业
还有环境科学专业,名字听起来非常高端前沿,给人一种致力于解决全球环境问题、守护地球家园的感觉。我有个学生小李就选择了这个专业,本以为毕业后能在环境领域大显身手。可等他真正进入就业市场才发现,企业在招聘相关岗位时,更倾向于环境工程专业的实操人才。
环境科学专业的课程大多围绕理论研究展开,培养学生对环境现象、环境问题的分析和研究能力。但企业实际需要的是能够熟练操作环境监测仪器、进行污染治理工程设计和实施的专业人员。小李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施展,求职过程四处碰壁,找一份满意的工作变得异常艰难。
四、教育学专业
从专业定位来看,似乎是要培养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很多学生和家长都觉得学了这个专业以后当老师是顺理成章的事。但现实远没有这么简单。如今教育行业竞争愈发激烈,教师岗位的招聘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般情况下,公立学校招聘教师至少需要硕士学历,本科学历的教育学专业毕业生很难找到理想的岗位。而且,就算学历达标了,光有理论知识也不行。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教学场景和学生的问题。如果缺乏实践经验,在面试时就很难脱颖而出,入职后也难以胜任教学工作。
五、生物科学专业
生物科学专业也让很多学生陷入纠结。我有个学生选择了这个专业,在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他逐渐发现,虽然生物科学专业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涵盖了生物学的各个领域,但并不是所有生物相关的工作都适合本专业的毕业生。
很多企业在招聘时,更倾向于生物工程或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这是因为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专业更注重应用和实践,培养的学生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在生物产品研发、生产等实际工作中的需求。
而生物科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更侧重于理论研究,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距。这就导致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时选择范围相对较窄,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
高考加油!
点个“赞”,+“在看”,并“分享”给更多人,让孩子打破高考志愿信息差。
来源:观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