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吴青梅大姐是一位老支边,今年都七十八岁了,耳朵不聋眼睛不花,一个人还能去超市购物。吴大姐的老伴比吴大姐大五岁,虽然已年过八旬,他的身子骨还算硬朗,生活能自理,就是有腿疼的毛病,只限于在室内运动。
(!侵权必究)
吴青梅大姐是一位老支边,今年都七十八岁了,耳朵不聋眼睛不花,一个人还能去超市购物。吴大姐的老伴比吴大姐大五岁,虽然已年过八旬,他的身子骨还算硬朗,生活能自理,就是有腿疼的毛病,只限于在室内运动。
吴大姐和他老伴都是老支边,他俩是在新疆恋爱结婚生儿育女的,直到退休后才回到上海和女儿一起生活。有关吴大姐和她老伴的支边往事和情感生活经历,根据吴大姐的讲述,我整理成文,分享给亲爱的读者朋友们。
图片来源网络
据吴大姐回忆,她是1964年6月下旬离开上海的,那天上海街头巷尾都弥漫着一股离别的愁绪和闷热的气息,吴青梅和同学们乘坐的大巴车在市区内转了一圈,直接开往了火车站,前往送行的亲人们也潮水般涌向了上海车站。
时代的号召如激昂的战歌,高音喇叭里反复播放着支援边疆建设的伟大号召,车站广场上锣鼓喧天,载歌载舞,街道和相关部门专门举行欢送仪式,没有儿女去支边的群众也自发地来到车站,欢送支援边疆的有志青年。
当时的车站广场和车站内的月台上人山人海,吴青梅背着简单的行囊,挥泪告别父母亲人,告别了她生活了十七年的大上海,登上了即将远行的列车。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吴青梅不敢往车窗外看,她怕看到父母流泪的样子心里会难受。
汽笛一声长鸣,列车缓缓启动,此时站台上一片哭喊声,原本喧闹嘈杂的车厢里顿时安静下来,就如沸腾的热锅里突然倒进了一桶冷水。紧接着,车厢里也相继传来哭泣声和哽咽声,一向坚强乐观的吴青梅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埋头痛哭起来。
不知过了多久,车厢里渐渐平静下来,车轮与铁轨的撞击声越来越清晰,大家似乎都忘记了和亲人分别的痛苦,又相互说笑,谈论着未知的远方,憧憬着未来的美好。
无情的列车一路狂奔,过了嘉峪关,窗外的景色从繁华的城市逐渐变为广袤的田野、连绵的山脉,最后是茫茫的戈壁荒漠。吴青梅的心中既有对家乡的思念,又有对即将开启新生活的期待,她的心里真的是五味杂陈,百感交集。
列车到达新疆境内的大河沿车站时,吴青梅突然发起了高烧,口腔出现了溃疡,领队负责人叫来卫生员,给吴青梅打了退烧针,并告诉她多喝水,还给了她几片去火的药片。
在大河沿休息了一天,大家又分乘多辆大卡车继续前行。出发前卫生员又给吴青梅注射了退烧针剂,给了她几片感冒药和去火药,嘱咐她一定要多喝水按时服药。在旅途中生病,吴青梅可真是遭罪了。
一路风尘一路颠簸,每到一个驿站(中途停车休息吃饭或住宿的地方),有责任心的卫生员都会找到吴青梅,给她测量一下体温,生怕她有个好歹。
几十辆军用敞篷卡车就如一条长龙,在戈壁沙漠中一路向前,最终来到了天山脚下,来到了多浪河畔的农一师下属团场驻地,吴青梅被分在了十一连,是连队的拖拉机驾驶员张建新驾驶拖拉机把他们十几个上海支边青年从团场接到连队的。
在团场往拖拉机上装行李时,张建新就觉得吴青梅不对劲,她萎靡不振,脸颊发红,嘴唇干裂,满身沙尘。张建新就问她:“你是哪里不舒服吗?是不是生病了?”“我头疼嗓子疼,浑身难受……”在异乡猛然得到了陌生人的关心,吴青梅心里很温暖也很感动,话没说完眼泪就流了出来。原来他俩还是同乡,张建新是部队复员后直接来到新疆的,比吴青梅早来一年。
回到连队驻地,张建新帮大家把行李卸下来,就小跑着去了连部。一会功夫,连队卫生员就跟着张建新来到了吴青梅他们的住处,卫生员给吴青梅测量了体温,她还在发烧,口腔也有了炎症。卫生员给吴青梅注射了退烧药和抗生素,嘱咐她多喝水,并通知伙房给吴青梅做了病号饭。
三天后,吴青梅的病情才有所好转,这期间张建新给她送来了冰糖,还想办法弄来了绿豆,让炊事员给她熬了冰糖绿豆汤。吴青梅病愈后,也领到了一套没有领章帽徽的绿军装,成为了人人羡慕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兵团战士。
图片来源网络
吴青梅他们所在连队虽然不是新建连队,可连队的生活条件也很艰苦。住的是简陋低矮的地窝子,风沙常常堵住地窝子的入口。伙食更差,吃的是窝窝头,菜里几乎见不到一个油花,不是水煮萝卜就是水煮白菜,想吃一顿肉可是难上加难。但吴青梅没有丝毫抱怨,她迅速投入到了生产劳动之中。
每天天刚亮,吴青梅就跟着几名老战士一起下地打田埂引水洗碱,改良土壤,垦荒造田,还有一部分体质好的青年要去挖引水渠。新疆的天气早晚时间冷得要命,到了中午,毒辣的太阳晒在皮肤上,就像火烤一样。过了不长时间,吴青梅白皙的皮肤就变得黝黑粗糙,双手也磨出了厚厚的老茧。
当年的日子很苦,好在连队干部和战友们对她们女青年都很关照,特别是张建新,他经常驾驶拖拉机跑团场,每次去团场,他都会到共销社买一点好吃的偷偷送给吴青梅。每次往劳动现场送饭,张建新也会想方设法多给吴青梅半勺菜或多给她两片肉,这一点吴青梅心里很清楚,她也发自内心地感激张建新。
要说张建新吧,人很淳朴善良,也很勤劳,就是个头不高,再加上戈壁滩紫外线强,他的皮肤被晒得黑里透红,给人一种又黑又矮的感觉。因为他乐于助人,常有战士搭乘他驾驶的拖拉机去团场供销社买生活用品,大家对他的评价还是不错的。
一晃就到了1970年秋天,当时吴青梅所在十一连已垦荒造田两千多亩,种植的棉花和小麦长势特别好,连队还养猪种菜,连队战士的吃住条件都有了很大改善。考虑到支边青年都到了结婚的年龄,周指导员就建议大家搞好生产工作的同时,个人问题也要抓紧时间解决。
当时好多战士都自由结合,找到了心仪的对象。张建新因为其貌不扬,他的婚姻问题却遇到了困难,二十三四岁的战友们都结婚了,二十八岁的张建新还没有对象。吴青梅虽然对张建新的印象很好,可看看全连数他的个子矮,吴青梅心里也很纠结。
连队周指导员是个细心的人,也是个热心肠,他看出吴青梅对张建新有意,也知道张建新特别喜欢吴青梅,便有意撮合他俩。一天,周指导员找到吴青梅,笑着说:“小吴啊,咱连的张建新你不陌生吧,他勤劳善良乐于助人,年年都是咱们连队的生产标兵人。我看你们俩挺合适,要不要我来给你俩当介绍人?”
听了周指导员的话,吴青梅的脸一下子就红到了脖子根,她说张建新确实不错,只是她还未想过个人问题。周指导员笑着说:“小吴,你不会是以貌取人吧?”这下吴青梅的脸更红了,因为周指导员戳中了她内心的想法。
随后,周指导员又找到张建新,张建新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指导员,我这条件,能行吗?”指导员拍着他的肩膀说:“怎么不行,你踏实能干,吴青梅也是个好姑娘,你们俩准能把日子过好。勇敢大方一点,主动出击,肯定马到成功。”
在周指导员的撮合下,吴青梅和张建新开始了频繁接触。他们一起在田间劳作,休息时,张建新会带着吴青梅去多浪河抓鱼,还教吴青梅学习游泳。渐渐地,两颗心越靠越近,吴青梅发自内心地爱上了张建新。
1971年冬季,团部批下了吴青梅和张建新的探亲家,周指导员让他俩结伴回上海探亲过春节。一路上,张建新给了吴青梅无微不至地关爱和照顾,吴青梅更是铁了心要一辈子和张建新在一起。
可回到上海,吴青梅的母亲却对自己这个未来的女婿不满意,她嫌张建新又矮又黑,还嫌吴青梅没有眼光,竟然找了一个其貌不扬的男朋友。吴青梅却故意对她妈说:“妈,你说啥也晚了,团部已经批准我俩结婚了,我已经是他的人了……”
事已至此,吴青梅的妈妈只能打掉牙往肚子里咽,她也只有自己生闷气的份了。
探亲结束回到连队不久,吴青梅就和张建新登记结婚了。婚礼简单而热闹,连队的战友们都来送上祝福。他俩在简陋的婚房里,看着彼此,眼中满是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婚后,两人的日子过得忙碌而幸福。吴青梅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张建新则更加努力地工作,一年后他俩就有了爱的结晶,吴青梅生了一个白胖的儿子,张建新给儿子起名叫张新生,就是在新疆出生的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
第二年,吴青梅又生下一个女儿,起名叫张秋花,因为女儿出生在秋天,正是收棉花的季节。因为在两年的时间里生了两个孩子,张友们给她起了一个外号—高产女劳模。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双儿女在边疆的土地上慢慢长大,两个孩子都继承了父母的勤劳与善良。在家帮父母做家务,在学校里认真学习,成绩都很优异。战友们和学校的老师都说吴青梅夫妻俩真有福气,生养了一双懂事的儿女。
张新生十七岁那年,国家出台了新政策,可以将一个孩子的户口迁回上海落户。这对于吴青梅一家来说,是个艰难的抉择。两个孩子,应该让谁回上海呀?张新生特别懂事,也理解父母的心情,就主动把回上海的机会让给了妹妹,他说他是男儿,好男儿志在四方,他愿意留在新疆。
最终,张秋花回上海读高中,跟着外婆一起生活。张新生继续在新疆读书,他也更加勤奋努力,他说一定要考上大学。
1993年秋天,张新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新疆大学,他是连队子弟第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次年秋天,张秋花考上了华东师范大学,吴青梅的一双儿女都出人头地了,她和张建新别提有多高兴了。
大学毕业后,张新生分配到在乌鲁木齐政府机关工作,工作后不久就结婚成家了。张秋花大学毕业后当了一名高中老师,三年后调到教委工作。
随着年龄的增长,吴青梅和张建新的身体逐渐不如从前。退休后他们在乌鲁木齐和儿子儿媳一起生活了不到半年,吴青梅就闹着回上海。她父亲去世后,母亲一直一个人生活,坚决不和她弟弟一起生活,吴青梅不放心,毕竟老母亲也八十多岁了。
回到上海后,吴青梅和张建新开始适应大都市现代化的生活。虽然城市的喧嚣和繁华与边疆的宁静截然不同,但他们在女儿的陪伴下,渐渐找到了生活的乐趣。八十五岁高龄的老母亲耳不聋眼不花,生活完全能自理,她倍感欣慰。
老母亲去世后,正好赶上老弄堂里的房子拆迁,吴青梅夫妻俩就把所有的积蓄拿出来,加上老弄堂拆迁分到的一半拆迁款,在女儿家附近买了一套五十平的楼房,一室一厅一厨一卫,房子虽不大,但楼层不高,购物也方便,住着很满意。
吴青梅和张建新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他们把青春和热血洒在了新疆的戈壁滩,为边疆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得到了后人的尊敬和爱戴,历史的功劳簿上也为他们记上了浓重的一笔。
如今,吴青梅和张建新在上海安享晚年,看着儿女幸福的生活,回忆着过往的岁月,他俩心中很欣慰也很满足。他们的故事,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激励着后人不忘初心,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讲述完自己的支边往事和情感生活经历,吴青梅大姐笑着说:“新疆戈壁滩是我们挥洒汗水和青春的广阔天地,也是我和张建新恋爱的摇篮。新疆,是我们一代支边人永远眷恋的地方。”
图片来源网络
时光荏苒,岁月流转,边疆的风沙虽已远去,曾经的戈壁沙漠也成了良田绿洲,但他们一代支边人的爱情与奉献精神,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将在历史的长河里闪耀着永恒的光芒。
作者:草根作家(感谢吴大姐提供素材)
来源:草根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