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苹果CEO库克曾表示,在已开放使用Apple Intelligence技术的国家内,iPhone 16系列销量更高。而iPhone 16销量平淡,则被认为是因为AI技术在部分地区未能应用。
2025年将是AI商业化落地元年,智能手机行业的争夺战尤其激烈。
苹果CEO库克曾表示,在已开放使用Apple Intelligence技术的国家内,iPhone 16系列销量更高。而iPhone 16销量平淡,则被认为是因为AI技术在部分地区未能应用。
2月20日iPhone 16e的发布会上,苹果强调将在今年4月推出支持简体中文在内的多语言版Apple Intelligence。
△iPhone 16e:最廉价的苹果AI手机
苹果在国内的AI功能,经过数次传言变化,最终合作方花落阿里巴巴。后又有传出百度或将合作,开发处理图像和文字的AI搜索功能,以及提升中文版 Siri 的体验。
在此之前,国内主流手机品牌们已然来了一次“DeepSeek大团建”。就在三四天内,华为、荣耀、vivo、OPPO、小米等厂商纷纷高调接入DeepSeek-R1。
自从去年AI手机的概念愈加火热,几乎所有的主流手机厂商都推出了自己的AI技术,试图将其转化为用户换机的驱动力。
而随着苹果国行AI能力即将落地,以及各家国产手机厂商对DeepSeek的融合部署,手机厂商们在中国市场的AI大战,即将进入正面交锋。
AI战场
AI手机已然进入正面交锋的新阶段。
为了按照计划在中国大陆推出Apple Intelligence,苹果和国内多家厂商进行过洽谈,最终花落阿里巴巴,原本传言的合作伙伴百度,或将负责开发处理图像和文字的AI搜索功能。三星宣布与智谱的Agentic GLM合作在新手机Galaxy S25搭载AI能力。
对苹果而言,在中国找到合适的AI合作伙伴至关重要,这影响到其市场份额的波动。中国是苹果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过去两年,苹果在华收入持续下滑,2025年财年第一财季(2024年第四季度)同比下降了11%。
从进度上看,两家世界级智能手机巨头在中国国内的AI能力还需要时间进行适配开发。相比之下,国内手机厂商在AI上的进度就有所超前,并且信心倍增,这源自春节期间DeepSeek在全球范围内的火爆。
DeepSeek大模型的优势在于,能够用较低的训练成本实现高性能推理,并且开源路线可以令企业根据自身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补足自身在大模型研发实力上的短板。
2月5日,华为率先在纯血鸿蒙系统中的小艺App上,上架了DeepSeek-R1智能体测试版,并于几天后升级为正式版,还新增了“联网搜索”功能。
随后在2月8日上午,荣耀也宣布正式接入DeepSeek,系统版本MagicOS 8.0以上用户,可将YOYO助理升级到最新版本,与DeepSeek-R1进行流畅对话。
vivo也官宣旗下蓝心大模型将与DeepSeek融合,可提供图片生成、AI文本创作、AI问答等功能。
2月20日,OPPO发布折叠屏旗舰Find N5时,宣布小布助手将接入满血版DeepSeek,支持深度思考、联网搜索,并且用户无需下载和多步打开。
2月23日,小米超级小爱也上线了DeepSeek-R1,默认使用联网搜索,输入“打开深度思考”即可开启。
过去一年,各大手机厂商纷纷加速布局AI技术,华为有“盘古大模型”,小米有“超级小爱”,vivo有“蓝心大模型”,OPPO有“AndesGPT”,荣耀有“魔法大模型”等。
竞逐之下,各大厂商挖掘出不少功能花活。如AI修图,将一张照片中不需要的人物、景物抹去,AI填补空白降低违和感;AI翻译、自动字幕等功能可以在浏览视频时提供便利;AI语义总结等功能可以帮助提高办公效率。
但箭在弦上,DeepSeek这趟车不得不上。这其实展现了行业的一个困境——对于智能手机的配置迭代,数码圈里最常说的就是“我可以不用,但你不能没有。”
在长焦微距、超声波指纹、四等边全面屏等各种配置上,都经历过网友们如此严苛的检验,当前最火的的AI也同样如此,谁家缺席了AI功能,就等于掉队了,因此没有哪家手机厂商敢怠慢。
DeepSeek时刻?
AI的前景无疑是光明的。据Canalys预计,2024年,AI手机渗透率将达到17%,预计2025年AI手机渗透将进一步加速,推动全球渗透率将达到32%。
尽管从数据来看,AI像是智能手机市场增长的推动力,但细想之下,不如说AI是手机厂商在创新“黔驴技穷”的情形下,紧紧抓住的救命稻草。毕竟如今凡是新推出的机型,都会将AI能力作为重要宣传点。
iPhone因开创了智能机时代,之后在各行各业的发展关键节点,都会以“iPhone时刻”作比喻,此时此景,是否意味着国内智能手机行业迎来了“DeepSeek时刻”?
这还需要从DeepSeek带来的功能加成,以及后续的影响来分析。
回想之前的大模型,其主要作用是回答一个简单问题,辅助用户获取筛选后的答案。这不仅对用户输入的提示词要求颇高,对于涉及多方面、多步骤的复杂问题,还需要用户一一拆解分别提问,最后再把答案拼装起来。
在此过程中,用户在效率、准确度方面的体验感将会大打折扣。
这次的DeepSeek则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以致于以往并不相信AGI现阶段能成功的朱啸虎,不禁发出感慨:“AI是不是产生意识了?”令他的态度发生180度大转变的是,DeepSeek好像真的在思考。
DeepSeek在回答用户提问时会展示详尽的思考过程,就好像无论跟它说什么,它真的能理解含义,上下文逻辑表达通畅,甚至遣词造句还带有语气。首先是肯定问题的价值,然后设身处地思考用户的提问意图,为满足其期待而回答问题。
这样的“贴心”体验,与以往问一句答一句,略显笨拙的手机智能助手相比,简直是降维打击了。有了DeepSeek的加持,确实能让智慧问答等AI体验升级。
但是,或许也仅限于此了,因为最终的评判标准,还得看用户们买不买账。
在使用过程中,用户难免会产生一个疑问——下载DeePSeek、文小言、通义、豆包等APP的体验,与AI手机本身有多大差距?AI的回答并不是每次都对,“幻觉问题”如何解决?
这些问题,现阶段不那么好回答,而且从数据上看,AI并没能为智能手机带来较大的增量。
Canalys调研显示,在手机厂商密集发布AI旗舰机的2024年四季度,中国智能手机总出货量同比增长5%,但主要受益于备货国补、年末促销等原因,AI的作用并不明显。而且,2024年最畅销手机排行中,并无AI功能的iPhone 15系列位居前列,也从侧面提供了印证。
而且,2024年9月份iPhone16系列推出后,苹果也没有获益颇丰。据苹果2025年第一财季(2024年10月至12月)报告显示,iPhone销量同比下滑近100万台,净销售额691.4亿美元,低于上年同期的697亿美元。
即使DeepSeek大火,当前的AI赛道依然缺少杀手级的应用,在用户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后,手机端AI功能的使用率可能会进一步下降。
当前来看,即使DeepSeek为AI手机带来热度,也并不能逆天改命。
AI赋能手机,任重道远
AI手机已然是智能手机今后的主赛道,那么用户会有多依赖AI?
至少在当下,AI很难说是一个完全靠谱的“智慧管家”,在结果的准确性上仍有不小的进步空间。
例如AI修图,无论消除还是扩图,都经常会出现莫名其妙的处理结果;指令交互上,AI也时不时会出现南辕北辙的理解。
即使DeepSeek来了,也同样不是万能的,其以逻辑推理见长,但在内容真实性辨别上并无十分显著的进步,所谓“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的幻觉现象仍然存在,这样一来,逻辑推理的能力越强,错误程度越离谱。
例如,数码爱好者小陈,其每天都多次体验DeepSeek,在他看来,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他对搜索引擎的需求。可除此之外,小陈并没有感受到更明显的提升,虽然能够为其提供更精准的问答体验,但也仅限于此。
“我还在等OPPO的小布助手集成DeepSeek,看有什么样的体验提升,AI是一个大趋势,期待早日成为我购买新机的理由。”小陈对AI手机的未来保持乐观。
除了体验上的问题,AI的安全性也需要引起重视。
去年10月份,前荣耀CEO赵明在发布会现场,仅用一句指令,手机就自动下单了2000杯咖啡,这种系统级的深度功能,吸引了众多眼球。
对于这种AI通过获取手机屏幕信息,自动与应用进行交互的系统级功能,360创始人周鸿祎提出了安全性质疑——美团App根本不知道是一个AI在模拟人类手指操作。这也是人们对于AI技术发展的担忧之一。
AI想要进一步壮大,关键不仅在于AI厂商,更贴近消费者的手机厂商的努力也十分重要。要实现系统级的AI操作,需要手机厂商与App厂商展开深度合作,打通三方数据和权限,逐步打造一个庞大的AI生态,并对安全性做出更完善的保障。
整个手机行业还需要等待全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例如硬件算力的突破,软件体验的升级,到那时,AI手机才是进入了下一个阶段,AI能为智能手机带来多大的增量,答案也会更清晰。
DeepSeek是否真能力挽狂澜还未可知,确定的是,技术发展是不会止步的,每到迟滞阶段,总有新的技术迭代通往“柳暗花明又一村”,智能手机作为生活、工作的刚需,必然能够不断突破框架,持续进步。
结语
技术的进步,伴随着对用户习惯的改变。
手机作为日常的重要工具,其操作逻辑已经为用户所熟知并且依赖,AI功能的丰富,虽然会极大地简化用户的使用习惯,但适应全新的交互,仍是一个不容易的过程。
而且,AI的智能化会逐步趋于一致化。未来关键在于,如何通过端侧AI深度理解用户的行为习惯和需求,并基于具体场景提供个性化服务,领先友商,实现真正的差异化优势。
这不仅是手机厂商的思考,也是整个AI行业面临的课题。
来源:一点One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