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搞钱真相,看懂少走10年弯路

B站影视 2025-02-24 18:36 1

摘要:“人放弃一件事,原因往往只有一个——不赚钱,或者没有钱再支撑下去了。”

你为什么会放弃一件事?

太累了?

没兴趣了?

还是看不到希望?

也可能都不是。

“中关村第一才女”梁宁曾说:

“人放弃一件事,原因往往只有一个——不赚钱,或者没有钱再支撑下去了。”

钱,才是根本。

那么,我们要怎样才能赚到钱呢?

作为著名的产品战略专家,梁宁将自己从业30年来悟透的商业真相,总结在《真需求》一书中。

书中不仅有理论,更有大量荡气回肠的商业故事。

能让你在看透商业真相的同时,理解人性,洞察社会,看到赚钱背后最本质的真相。

专栏作家万维钢曾说:

收入越高的人,越不相信人脉。

因为他们深知,人只能与对自己有需求的人建立关系。

在书中,梁宁讲了一个“曲别针换别墅”的故事。

加拿大一位26岁的外卖小哥,手里有一枚特大号的红色曲别针。

2005年,他将曲别针放在网上进行交换。

很快,有人用一支鱼形的钢笔换走了曲别针。

此后,他又依次换到了一个带笑脸的门把手,一台旧烤炉,一台旧发电机,一个古老的百威啤酒桶,一辆旧的雪地汽车。

交换进行到这里,外卖小哥手里的东西,已经比最初的曲别针升值了上万倍。

然而,故事还没完。

不久,加拿大的一家雪地汽车杂志换走了那辆旧雪地汽车,交换的物品是一次旅行。

外卖小哥又用这次旅行,交换了一份录制一张唱片的机会。

之后他把录制唱片的机会,交换给了一位歌手。

随着交换的继续,这位曾默默无闻的外卖小哥,成了风靡一时的网红。

此时,一位导演邀请他去参加自己的新节目。

结果加拿大一个小镇的政府,想在节目中宣传小镇,愿意用一套别墅的使用权,来交换上节目的机会。

外卖小哥欣然同意。

在这个故事里,外卖小哥并没有什么人脉。

他之所以能用一枚曲别针,换到一套别墅,只因有人需要他手里的东西。

梁宁在书里就反复强调:

你能连接的人,不是你的人脉;你能帮到的人,才是你的人脉。

无论你的微信里有多少好友,也无论你们见过多少次面,聊过多少次天,吃过多少顿饭。

若对方对你毫无需求,在你需要他时,他也可以毫无负担地拒绝你。

人脉的本质,其实是一场旗鼓相当的利益交换。

因此,与其攀谈人脉,不如经营好自己。

当你变得足够强大时,人脉资源自然会找到你。

作家木子说:

在千愁万绪的现代生活中,情绪价值就是最宝贵的资源。

情绪价值看不见摸不着,但它能让人收获心灵上的满足。

在书里,梁宁讲了苹果耳机的故事。

2001年,苹果推出了一款耳机。

当时,所有的耳机线都是黑色的,唯有苹果用了纯白色的线。

于是,无论走到哪里,苹果用户只要看到某人胸前有一根纯白色的线,就会有一种找到同类的感觉。

梁宁说:“很多用户与苹果的情感连接,就是从这一条白色的耳机线开始的。”

芸芸众生行色匆匆,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世界里奔走,但那条白色的线仿佛暴露了彼此心灵的某种相通。

而这种微妙的情感,正是情绪价值的体现。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为情绪价值付费。

淘宝上的中药材,很多都是原产地的供货价。

可你到同仁堂去买,相同的药材,价格可能贵上几倍,只因它给用户提供了一种保障感。

那些担心买到假药材的人,愿意为这种保障感付费。

100元一瓶的酒和1万元一瓶的茅台,区别大吗?

普通人没有品酒师的敏感度,其实喝不出高低。

那些愿意花钱买茅台的人,不过是想彰显自己的地位,买的也是一种情绪价值。

可能很多人都还记得2021年,鸿星尔克的直播间被瞬间买爆的事。

因河南水灾,业绩不是很好的鸿星尔克,默默捐了5000万。

这种“野性捐款”的行为,触动了广大网友的爱国情感,才有了接踵而来的“野性消费”。

很多时候,人们愿意付费,是因为它能唤起一个人内心的某种情感。

而情感,无价。

饥渴时的一杯水,寒冬里的一碗热汤,悲伤时的一个拥抱,都能让人铭记于心。

人是感情的动物,每个人都有情感需求。

当你能为他人带去情感上的慰藉时,你的价值就会被无限放大。

看过这样一句话:

人性不是本恶,也不是本善,人性都是自私的。

没有人会不为自己考虑。

在书里,梁宁讲了可口可乐打开我国市场的故事。

1986年,英国女王首次访华,BBC拍了一部纪录片。

央视想买这部纪录片来播放,但缺少经费。

而可口可乐拿着钱,想打开我国市场,却苦于没有宣传渠道。

于是,可口可乐花钱买下了纪录片的播放权,送给央视。

条件是:在纪录片播出前后的时间段,插播可口可乐的广告。

央视欣然同意。

从此,可口可乐作为第一家有央视背书的外企,广告效果拉满。

可仅有广告还不行,还需要有给力的线下销售渠道。

深谙人性的可口可乐公司,准备了大量冰箱,免费送给上海高档火锅店,同时还免费为餐厅培训促销员。

而促销员向就餐的顾客推销可口可乐,还能拿到额外的酒水提成,工作热情高涨。

很快,可口可乐就靠着广告和促销,一步步打开了我国市场。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参与其中的媒体、火锅店、促销员等,都能获益。

倘若有一方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利益可图,这件事也不会那么顺利。

反观另一个故事的结局,就没有这么完美了。

有家公司试图让AI承担一部分人工客服的工作。

但要让AI实现自动应答,就必须先对AI进行训练,将一些经常遇到的问题和常规答案不断告诉AI。

而训练AI的任务,却交给了这家公司的人工客服。

这里就面临着一个问题,一旦AI训练成功,人工客服就会大量失业。

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人工客服自然不会全力以赴训练AI。

最终,AI客服计划没能达到预期。

梁宁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件事能做大,是因为受益者多。”

只有受益者多,才能达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

否则,就会有人泼冷水,扯后腿,这就是人性。

我们唯有学会正视人性,脚下的路才能越走越宽。

人之一生,如白驹过隙。

那些在我们内心停留时间足够长的人和事,才会存储在我们的记忆里,挥之不去。

梁宁认为,商海中很多人就是利用这一点,才取得了成功。

书里,有个脑白金的故事。

当初为了将脑白金推出市场,史玉柱做了很多事。

在产品没有正式亮相前,他就让十几名文案高手,在一家酒店里封闭写了十天。

之后又经过反复打磨,最终确定了5篇商业软文。

他将这几篇商业软文,大篇幅投放在报纸上。

接着,他又专门写了一本小书,将脑白金的药用价值,以及在国外的火爆,统统写了进去。

他把这本小书夹在报纸里,随报分发到了千家万户。

其实,无论发布商业软文,还是随报送书,他都是在想方设法占用人们的内心时长。

只有在用户内心停留的时间足够长,用户才会念念不忘。

然而,这还没完。

很快,脑白金疯狂的电视广告从天而降,而广告语则是一个精心打磨的病句。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虽然时间过去了十几年,但这魔性的广告语,相信很多人都还记忆犹新。

可既然说了不收礼,为何又要收脑白金?

史玉柱故意用一个有语病的广告,依旧是想抓住用户的内心时长。

因为有语病,用户才会思考,才会讨论。

这一思考,一讨论,脑白金给人的印象就更深了。

梁宁在书里就说:

所有深度关系,一定是深度认同。在深度认同之前,一定是内心时长。

没有足够的内心时长,就不会有进一步的了解,更不会产生认同。

也就不会再有其他的故事发生。

无论是人生还是赚钱,只有走进别人的内心,你才有机会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在《真需求》一书的序言里,梁宁写道:

一个能在商业世界成功的人,一定是对自己的需求诚实,并能如实地看到对方需求的人。

只有找到用户的真需求,你才能挣到钱。

而要找到真需求,就要提升自己的认知,看透商业本质,找到赚钱背后的真相。

能在一秒内看到事情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也看不清事情真相的人,自然是不一样的命运。

虽然这世间,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赚钱方式,但商业的真相不会变,赚钱的本质不会变。

只有拨开层层迷雾,看清纷繁复杂的世界背后最本质的真相,你才有机会真正挣到钱。

来源:学长的大口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