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说去年,智联招聘在北京国贸地铁站投放四周广告,报价198万,还不包括制作费,即便有折扣,估计也得100万。这还只是一个地铁站,当时智联招聘的广告覆盖了全国34个城区的核心场景,2000多个地铁站,1500多条城市主干道。
又到了传说中的“金三银四”,招聘旺季来临,各大招聘平台又开始在地铁站、公交站、商场疯狂打广告了。
他们的广告词年年都差不多,无非就是“来我这儿找工作,超容易,还能和老板直接谈”。但实际用过的人都知道,这其中的水可深着呢。
就说去年,智联招聘在北京国贸地铁站投放四周广告,报价198万,还不包括制作费,即便有折扣,估计也得100万。这还只是一个地铁站,当时智联招聘的广告覆盖了全国34个城区的核心场景,2000多个地铁站,1500多条城市主干道。
如此烧钱打广告,效果倒是显著,智联招聘APP因为流量暴增,服务器都一度宕机。其他招聘平台也不甘示弱,在北京地铁站短短几个月就投了大几千万的广告费。
这么多钱砸下去,来平台找工作的人确实多了,可招聘平台就能赚钱了吗?答案是不一定。招聘平台要想赚钱,得找工作的人和招人的公司都多才行。要是找工作的人太多,招人的公司却少,那只会增加运营成本,很难赚到钱,因为平台主要是从企业身上赚钱。
以boss直聘为例,不同招聘岗位价格不一样。像工程师、设计师这类普招岗位,发布新岗位不用花钱。但运营、商务这种竞招岗位,发布招人信息就得花钱,而且不同岗位金额不同。
比如运营岗位起步价128元一天,只能主动查看20个人和10个人主动沟通,想查看更多人就得加钱。商务岗位起步价比运营还贵40元,升级费用也更高。要是查看和沟通次数用完了,还有搜索畅聊卡,一个月40次畅聊权益,要388元,另外还有曝光刷新卡、置顶卡、牛人炸弹等各种产品。
你看,boss直聘的付费点都是围绕让双方更快更精准聊起来设计的,把岗位曝光、查看、沟通等功能细化,组合出不同权益卡。企业买的权益越多,匹配候选人越精准,沟通次数也越多,就能更快找到合适人选。
boss直聘做的是平台生意,只有找工作和招人双方需求都高,才会更依赖平台,平台也才有机会赚更多钱。要是双方匹配度不精准,就会促使企业付费提高匹配准确度。智联招聘和前程无忧等其他招聘APP也有类似产品,本质上没太大差异,只是名字不同。
所以,想要吸引更多企业在自家平台开新岗位赚钱,就得有更多找工作的C端用户,这也是春节后招聘平台大量投放广告,尤其是在打工人多的地铁站、公交站投放广告的原因。
这些招聘平台也想过从找工作的人身上赚钱,推出了VIP服务。不过,我去网上查了查,发现这个VIP服务付费的人好像不多,毕竟对很多人来说,花钱找工作感觉不太靠谱。在企业不断降本增效的大环境下,招聘平台想从企业身上赚钱越来越难,于是把目光投向了蓝领招聘。
前面提到的几个平台,主要撮合的是白领工作,这些工作看着光鲜,但对招聘平台来说有个缺点,就是白领离职率不高。企业招到一个人,起码半年、一年甚至两年才会再来招人,招聘频率低,平台卖产品的机会就少,自然赚不到多少钱。
蓝领领域就不一样了,流动性高,人群规模也大。根据相关报告,中国7.47亿就业人口中,蓝领劳动者群体规模超4亿,占比超53%。但长期以来,蓝领找工作信息渠道狭窄,基本靠劳务转介绍、工友或老乡介绍、线下施工等传统方式。而且蓝领临时用工多,人员流动大,很多制造业密集城市的打工人还得去线下集散中心找活,比如北京马驹桥、深圳三和、苏州三里桥,大多是打短工或日结。所以,蓝领市场对招聘平台来说,是规模大、频率高且未被充分渗透的巨大增量市场。
2021年,boss直聘推出面向蓝领市场的海螺优选,开始向低线城市渗透。从财报来看,这业务干得还不错,入驻企业数量环比增加45%,蓝领业务收入占整体收入比例超38%。不过,boss直聘不是蓝领招聘领域的唯一玩家,快手在这块市场做得更热闹。
2022年1月,快手正式上线快聘直播带岗,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直观、实时地向打工人介绍工作内容、环境和食宿等,减少了信息误差。再加上蓝领群体和快手用户高度重合,业务发展得很好。据快手数据,到去年年中,快手全年招聘类短视频直播观看量超1000亿人次,内容互动数据接近70亿。
蓝领招聘市场想要进一步互联网化,还面临不少问题。比如有些岗位难以标准化,很多工厂一次性要招十几人甚至上百人,很难一对一详聊和精准匹配技能。而且虽然可以通过短视频求职,但要去工厂试工,这过程中又容易产生新的信息差。这些问题,就是蓝领招聘平台接下来需要努力解决的方向。
来源:彤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