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走进社区乡村、车站机场、企业车间……今年寒假,安庆师范大学5000余名学生化身服务家乡的“急先锋”,奔赴22个省级行政区、44个地级市、71个县区服务基层需求,扎根家乡沃土,上好“行走”的思政课。
走进社区乡村、车站机场、企业车间……今年寒假,安庆师范大学5000余名学生化身服务家乡的“急先锋”,奔赴22个省级行政区、44个地级市、71个县区服务基层需求,扎根家乡沃土,上好“行走”的思政课。
默默耕耘 走好服务基层“最先一公里”
寒假伊始,来自安徽省马鞍山市的法学类专业2023级(3)班的徐雨婷便报名参加了“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马鞍山市雨山区检察院的办公室里、马鞍山市客运站的自助机旁、马鞍山总医院的门诊厅内……徐雨婷在基层一线“连轴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就是要用脚步丈量故土,在基层的沃土中成长。”徐雨婷表示。
点、横、撇、竖,笔锋游走间,墨香在空气中弥漫开来……。在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向阳社区内,校青年实践服务中心成员、化学专业2024级(2)班的刘诺言身着红色马甲,俯身案前,用传统书法传递美好祝愿。“一笔一墨总关情,当看到居民们拿到春联的笑容时,感觉付出真的很值得,基层广阔天地,青年大有可为!”她说道。
专业赋能 打造文化潮品“新特产”
白色积木搭建“礼让”牌坊,灰黑色积木拼接两侧墙体,方寸间重现六尺巷的古朴韵味。2021级动画专业的汪润所设计制作的六尺巷积木文创在桐城市邮政分公司“上新”。从构思设计草图,再到积木模型逐渐成型,他反复打磨每一个细节。“六尺巷窄而天地宽,希望以此为载体,传递源远流长的‘和’文化。”他表示,把青春热血洒在社会实践的大舞台上,特别有意义。
“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我更应该‘冲锋在前’!”返乡后,新闻学专业2023级(1)班的洪诗怡第一时间便报名了共青团万宁市委的“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播放量达2354次、转发总量近8万,她将专业技能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精心制作文旅宣传视频,助力家乡“潮”出圈。“尽管在拍摄的过程中面临许多困难,但通过自己的力量让更多人看到家乡,我非常满足。”她说道。
精神滋养 理论宣讲送入百姓家门
电子工程与智能制造学院“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成员兵分多路,分别前往马鞍山市西梁山社区、安庆市千岭乡千岭村社区及铁岭站前社区等地,将“两弹一星”红色精神送入寻常百姓家。为做好宣讲,团队实地走访两邓故居,多次开展试讲,反复优化宣讲课件,提升宣讲效果。“我们希望通过生动的宣讲,让爱国精神、科学精神浸润更多人的心灵。”宣讲团成员、电子信息类专业2023级(3)班的李苏皖表示。
“常见的毒品都有哪些呢?”化学专业2024级(2)班的冯晓慧的“禁毒小课堂”在安徽省巢湖市金码头小区内开讲。为了进一步扩大宣传范围,冯晓慧顶着寒风,走街串巷,深入公园、集市等人流密集场所,通过发放禁毒宣传手册、播放禁毒宣传视频等方式开展宣传。她感叹道:“作为大学生,能用自己的知识守护他人健康,这种责任感和成就感是课堂外的宝贵收获。”
知行合一 助力志愿服务“零距离”
“感谢你不畏严寒与我们并肩作战。”“您的行为让我们看到了青年学生的朝气蓬勃。”……寒假以来,学校共收到80余封来自不同单位的感谢信。当新闻传播学类专业2024级(1)班的陈静雯得知自己获得宿州汽运集团宏运志愿服务总队的春运“优秀志愿者”称号时,她惊喜不已。“这是一份荣誉,更是激励,我会继续用自己的力量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
志愿服务25天、累计志愿时长达150个小时,这是法学类专业2024级(4)班的张子凡在安徽省和县农商银行“埋头苦干”的收获。从挂号预约,到引导办理业务、讲解金融知识,再到厅内秩序维护,她的每一项工作都做得细致入微。“做志愿服务的不仅是他人,还有自己。”她表示,未来她将继续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
“实践期间,该同学在岗位上热情服务、勤勉尽责,出色完成了各项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各级地方团组织为参与“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青年学子寄来感谢信。截至目前全校累计收到86封感谢信。扎根基层、为民服务、干在实处,安庆师大青年学子扎根家乡沃土,在志愿服务中凝聚力量,用青年声音、青年温度、青年责任擘画了一幅青春、奉献、奋斗的美丽画卷。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