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夜幕降临,万籁俱寂,城市的灯光像是无数个不愿入睡的灵魂在闪烁。你躺在床上,刷着手机,嘴里还嚼着点什么,想着“算了,明天再开始健康生活吧”。天亮之后,又是新的一天,新的“明天再说”。
夜幕降临,万籁俱寂,城市的灯光像是无数个不愿入睡的灵魂在闪烁。你躺在床上,刷着手机,嘴里还嚼着点什么,想着“算了,明天再开始健康生活吧”。天亮之后,又是新的一天,新的“明天再说”。
但你的身体可不会陪你一直拖延。
中国的糖尿病患者早已突破1亿,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糖尿病,不是老年人的专利,也不是胖子的特权,而是一个潜伏在每个人身边的“沉默杀手”。
更可怕的是,它往往在你毫无察觉的时候,已经悄悄控制了你的身体。
想要活得长久,活得健康,光靠吃药可不行,日常习惯才是关键。尤其是睡前的那几个小时,若是踩了雷,糖尿病就像个“死缠烂打”的债主,迟早找上门来!
医生忠告:睡觉前,这四件事千万别做!
很多人白天忙得像陀螺一样,三餐凑合着吃,到了晚上才觉得该好好“犒劳”自己。
夜宵摊上的烧烤、奶茶、甜品……一口下去,灵魂都得到升华。可你的胰岛却在崩溃,人家本来准备休息,你却扔给它一大堆高糖、高脂的食物,让它连夜加班。
血糖波动大,胰岛素抵抗就容易找上门,久而久之,糖尿病就这样悄悄发生。
有个真实案例让人后背发凉:一位38岁的IT男,长期熬夜加班,晚上回家总要点一份烧烤配可乐。
几年过去,他的体重从65公斤飙升到90公斤,体检一查,空腹血糖已经飙到12mmol/L,确诊2型糖尿病。他才30多岁,就已经站在了糖尿病的悬崖边上!
中医怎么说?《黄帝内经》里早就提醒过:“胃不和则卧不安。”晚上吃得太多,特别是甜食、油腻的东西,会让脾胃运化失常,湿热内生,久而久之,气机紊乱,糖尿病就这样慢慢酝酿出来。
怎么办? 晚餐适量,尽量在睡前3小时结束进食。如果真的饿了,可以选择一小杯温牛奶,或者几颗坚果,但别让胃里塞满高糖高脂的食物,否则血糖会在你睡梦中悄悄作乱!
现代人的睡前仪式感,基本离不开手机。短视频、八卦新闻、电视剧,一刷就是两小时,明明困得睁不开眼,手指却还在机械地滑动屏幕。
问题是,你的大脑根本停不下来。
屏幕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影响睡眠质量。而睡眠不足,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加重,血糖调节能力下降,糖尿病风险飙升!
一项哈佛大学的研究发现,长期睡眠不足(每天少于6小时)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60%!
中医的解释更直接——“久视伤血,夜卧伤阴”,阴阳失衡,五脏受损,自然百病丛生。
怎么办? 睡前1小时,戒掉电子设备,给大脑放个假!可以听点轻音乐、看看纸质书,或者做做冥想,让身体慢慢进入休息模式。睡眠好,血糖稳,糖尿病自然离你远一点。
有多少人,白天忍气吞声,到了晚上开始复盘一天的不爽?和同事的争执、老板的批评、伴侣的冷战,这些负面情绪像滚雪球一样,在夜晚变得越来越大。
但你知道吗?情绪失控,血糖也会跟着失控!
当人愤怒、焦虑、紧张时,体内会释放大量的皮质醇和肾上腺素,这些激素会让血糖飙升。
长期处于高压状态,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糖尿病风险自然激增。
中医讲“怒伤肝,思伤脾”,意思是,情绪不稳定,脏腑功能也会跟着乱套。肝火旺,脾气虚,湿热滞留体内,糖尿病自然就找上门了。
怎么办? 睡前放下手机,远离争吵,不要在晚上做重要决定!可以练习深呼吸、泡个热水脚,或者写写日记,把情绪整理好,别让坏情绪成为健康的杀手。
有些人怕半夜起夜,索性睡前不喝水。但你知道吗?长期缺水,血液会变得更粘稠,血糖浓度也会更高,糖尿病的并发症风险直线上升!
糖尿病患者本身就容易脱水,尤其是血糖高的时候,身体会通过尿液排出多余的糖分,而水分也会被带走。如果晚上不补充水分,血液粘稠度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上升。
怎么办? 睡前喝一小杯温水(200ml左右),但不要一次性猛灌太多,否则容易影响睡眠。如果半夜容易口渴,床边可以放一杯水,醒来时小口喝一点,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
健康,从来都不是靠“运气”,而是靠“习惯”。
糖尿病,不是突然间就来的,而是你每天的生活方式,一点一点把它“喂”出来的。
睡前的那些坏习惯,可能是你血糖失控的罪魁祸首。而改变,并不难,从今晚开始,改掉这四个坏习惯,你的胰岛会感谢你,身体也会给你回报!
愿你每晚睡得安稳,每天醒来都能拥有健康的身体。
参考文献
1. 《黄帝内经》
2. 中国CDC(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糖尿病流行情况的统计数据
3.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关于睡眠与糖尿病风险的研究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龙二有猫说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