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寒假即将结束,同学们即将从舒适的假期生活回归到紧张有序的校园生活中。面对这种转变,许多同学可能会感到焦虑、不适应,甚至出现“开学综合征”。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调整心态,顺利适应新学期的节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大家准备了一份新学期心理调整指南,希望能为你的新
寒假即将结束,同学们即将从舒适的假期生活回归到紧张有序的校园生活中。面对这种转变,许多同学可能会感到焦虑、不适应,甚至出现“开学综合征”。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调整心态,顺利适应新学期的节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大家准备了一份新学期心理调整指南,希望能为你的新学期注入满满的能量!
首先,主动接纳当下的情绪。无论你是兴奋、高兴还是焦虑、不安,这都是我们真实的感受,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无需去否认或者逃避。反而适度的焦虑、紧张情绪,对我们做好返校准备和自我防护是有价值的,它可以更快地帮助我们将自身状态从休假模式调整为学习模式。
适当处理负面的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越是回避和压抑情绪,内心的消耗就越大。建议同学们不要把情绪憋在心里,而是主动采用科学的方式来释放情绪,比如运动宣泄法,呼吸调节技术等。
逐步调整作息。提前3-5天开始模拟上学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逐渐适应新学期的学习节奏。避免报复性熬夜,睡前30分钟远离手机,用阅读或冥想替代。
用仪式感启动学习状态。整理书包、书桌,制定课表,通过具体行动唤醒“开学模式”。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明确目标。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逐步完成增强自信心。
允许“试错”空间。如果某天计划没完成,别自责,分析原因(比如任务量太大或时间安排不合理等),第二天调整即可。
与同学分享假期的有趣经历和见闻,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在分享中了解彼此在新学期的计划和目标,互相勉励,共同进步。通过分享和交流,更快适应新学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每天留出“充电时间”。即使学业繁忙,也保留一件让你放松的小事:听歌10分钟、涂鸦、散步等,避免情绪透支。
写“情绪日记”。 睡前花5分钟记录当天的心情和进步,比如:“今天主动回答了问题,虽然紧张但做到了!”积累积极反馈。为自己设立奖励机制,每当达成一个小目标时,给予自己适当的奖励。
如果持续感到情绪低落、失眠或注意力难以集中,可以和信任的朋友、家人倾诉;主动寻求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的帮助也是不错的选择。
写在最后:
新学期,是自我成长的新起点。让我们以积极的心态、科学的规划、良好的社交、健康的体魄和丰富的兴趣,迎接每一个挑战与机遇。在知识的海洋中乘风破浪,收获满满的成长与喜悦。
来源:传奇的巨星马大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