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版权经济,为文化产业注入新活力

B站影视 2024-11-28 16:46 4

摘要:本书从“文化经济化”视角展开,由十几位相关领域专家联合撰写,既包括文化经济的基本命题、基本经济形态和产业形态及其发展、文化经济政策,又对文化产业经济、艺术经济、创意经济、版权经济等多种形态的运营方式进行深入分析。

编者按:

本书从“文化经济化”视角展开,由十几位相关领域专家联合撰写,既包括文化经济的基本命题、基本经济形态和产业形态及其发展、文化经济政策,又对文化产业经济、艺术经济、创意经济、版权经济等多种形态的运营方式进行深入分析。

本文聚焦于版权经济,对我国版权经济的发展壮大、国内外版权经济发展情况和我国需补强的短板等内容进行了探讨。

近年来,我国版权产业的经济贡献稳步上升,在作者看来,我国版权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就业、扩大对外开放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接下来,我国要扩大版权产业整体规模,完善数字版权保护体系,培养高素质版权专业人才。以下内容摘自《文化经济前沿课》。

文|王扬

我国版权产业起步较晚,但近几年成长速度很快,成绩显著,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逐年增大,在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版权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财富资源,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关键的作用。文化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并取决于版权创造、保护和运用的水平,越来越多的影视、音乐、文学企业通过版权资源的运营和保护来获得收益,越来越多的权利人也因此获得作品的报酬,特别是优质版权受到资本青睐,版权资源的价值日益凸显。版权产业与版权经济的繁荣发展为文化经济、社会生活带来了持续不断的活力源泉。

版权产业的经济贡献稳步上升

我国著作权法颁布于1990年,至今30多年间,我国版权产业由弱变强,版权制度从无到有。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我国已初步建成了覆盖版权产业主要领域、主要环节的中央和地方各层级的产业政策体系,版权产业社会服务效能显著增强,版权产业的经济贡献稳步上升。

关于版权产业对经济的贡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出版的《版权产业经济贡献调研指南》沿用各国调查经验,指出从三个主要指标进行测量:作为GDP一部分的版权产业规模、就业率、外贸(即进口与出口份额)。据WIPO统计,世界上已有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新加坡、泰国、不丹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按照WIPO《版权产业的经济贡献调研指南》的方法开展了版权产业经济贡献调研。

我国没有将版权产业列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但是在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常使用版权产业相关概念。2007年,国家版权局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合作开展了首次“中国版权相关产业的经济贡献调研”项目。该项目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历时3年调研完成,调研显示,2006年度,我国版权相关产业行业增加值1.35万亿元,占全国GDP的6.4%;核心版权产业行业增加值6472亿元人民币,占当年GDP的3.1%。我国版权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就业、扩大对外开放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版权产业高速发展,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版权相关产业的经济贡献调研”数据显示,从2012年至2022年,中国版权产业的行业增加值从3.57万亿元增长至8.97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从6.87%上升至7.41%,提高0.54个百分点。其中,核心版权产业的行业增加值从2.06万亿元增长至5.66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从3.97%上升至4.68%,提高0.71个百分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电子信息制造、数字出版、广播电视等新业态发展状况良好,持续发挥对版权产业经济贡献的拉动作用,是引领版权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2022年,中国版权产业的城镇单位就业人数为1600.05万人,占全国城镇单位就业总人数的比重为9.58%,同比提高0.08个百分点。中国版权产业对外贸易以进促稳,对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中国版权产业商品出口额为4638.75亿美元,同比增长1.37%,占全国商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3.03%,连续多年在全国商品出口总额中的比重稳定在11%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数字版权产业发展成为新亮点。近年来,包括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广告设计、音乐动漫等在内的版权产业向网络迁移的趋势非常明显。

《中国网络版权产业发展报告(2021)》显示,2021年中国网络版权产业市场规模达14009.6亿元,较2020年增长18.3%,其中用户付费规模6265.4亿元,占比44.7%。网络新闻媒体、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网络音乐、网络直播、网络短视频、XR元宇宙等数字技术推动下的新兴业态发展迅猛。数字版权产业正逐渐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阵地,成为推动文化创新和科技创造的重要力量。

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元宇宙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的日趋完善,数字内容、数字资产将是未来人类财富存在的主要方式,数字版权作为一项财产性权利,将在人类财富中占据重要份额,对社会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我国版权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建议

虽然近年来我国版权产业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要实现版权大国向版权强国转变并非一蹴而就,尤其是进入数字经济时代,版权产业发展面临一些新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版权侵权呈现新特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难度加大。

版权产业属于智力密集型产业,只有对版权内容实施充分的知识产权保护才能保护创作者的创作意愿,保证版权企业的投资回报,保障我国版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的版权保护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是客观地说还有新问题亟待解决,版权领域的法律制度建设还有待加强。尤其是数字经济时代,网络版权侵权呈现新的特点。侵权行为的实施更加简单易行,成本更低;侵权范围更加广泛,传播速度更快;侵权行为责任主体众多;侵权案件取证更加困难;侵权案件呈现高度专业性和技术性等。同时,新兴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广泛普及,出现了版权归属以及创作主体之间、创作者和传播者之间的利益划分等问题,增加了版权保护工作难度。

二是我国版权经济贡献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一定差距。版权产业经济贡献调研较好地揭示了各国版权产业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各国版权产业的研究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通过中外版权产业经济贡献的比较研究发现,尽管我国版权产业的经济贡献处于世界平均水平之上,但与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部分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同时,版权产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相对匮乏。

对此,关于我国版权产业发展对策,有三点建议如下:

第一,深入挖掘版权资源,提高版权产业创新能力,扩大版权产业整体规模。

我国地域广阔,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我国版权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广阔的空间。版权资源的挖掘可以充分利用区域特色与优势,培育地区特色版权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扩大我国版权产业整体规模与经济效益。针对我国版权产业劳动生产率与产品附加值较低的现状,关键在于提升版权产业的创新能力,形成新动能新业态,优化版权产业结构,实现版权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第二,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加强版权保护,完善数字版权保护体系。

数字经济的发展,为版权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技术保护手段。相关版权机构可以依托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开展数字化作品存证、版权监测认证等,及时处理侵权行为,探索人工智能监管和保护规则,规范数字版权的标准,更好地去适应新的社会网络规则及环境,在立法层面予以支撑,加快完善数字版权保护法律框架。

第三,构建版权人才综合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版权专业人才。

人才是第一资源,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这一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国家应加大重视版权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制定并不断完善行之有效的版权人才培养方案;地方政府应积极开展版权产业人才培养基地试点工作,为版权产业发展提供大量专业人才。版权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因此,高校、科研机构须充分运用协同培养理念,组织各项人才培养要素,促进教育模式创新,实现立体化的版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