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国内AI医疗领域的先行者之一,东阳光长江药业(01558)选择通过自研与与合作相结合,充分挖掘AI技术赋能医药创新的巨大潜力,为创新药行业提供“降本增效”的标杆范式。
科技巨头的深度合作,为人工智能(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注入了全新动能。在病理诊断、医学影像等场景之外,AI与药物研发的结合正成为行业突破的焦点。
作为国内AI医疗领域的先行者之一,东阳光长江药业(01558)选择通过自研与与合作相结合,充分挖掘AI技术赋能医药创新的巨大潜力,为创新药行业提供“降本增效”的标杆范式。
AI驱动研发范式革新
药物研发历来以“高成本、长周期、高风险”著称。据统计,在传统研发场景中,一款原创新药从发现到上市平均需耗时10-15年,耗资超20亿美元。如何突破这一困境?东阳光药选择以AI技术为核心,重构药物研发全流程。
去年12月16日,东阳光药基于AI驱动的1类新药、首个小分子创新药HEC169584获批,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临床试验。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HEC169584是东阳光药通过AI驱动的小分子药物设计平台获得的首个候选药物,团队利用HEC-GEN模型(一款基于稀疏图注意力神经网络的分子片段生成模型)基于THR-β靶标口袋生成了大量结构各异的配体小分子,并通过分子对接技术评估了它们与靶标蛋白的亲和力。通过上述AI技术手段,公司最终确定具有良好体内外药效、成药性和安全性的候选药物HEC169584。
此前临床前研究结果表明,HEC169584对THR-β细胞的体外活性高;肝靶向性强,肝血比达24.5 (AUC比),可减少对甲状腺轴、心脏等组织影响;在NASH伴肝纤维化小鼠模型中,具有改善肝功能、血脂、肝脏脂质、肝脏炎症、肝脏NAFLD活动评分及肝脏纤维化的效果,由此展现出东阳光药在AI辅助创新药研发领域深入且成功的探索。目前国内尚无同类药物上市,HEC169584有望快速推进临床,为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除了自主钻研AI大模型辅助创新研发外,东阳光药也在加强外部合作,持续提供自身AI驱动研发能力。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自2023年起,东阳光药就与华为云开展AI药物研发合作,对高精度药物分子属性和药物结构进行优化,从药物发现阶段到制药过程打造一站式开箱即用的大模型药物研发平台。
华为云盘古大模型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和生成能力。通过对海量化合物数据库、蛋白质结构数据和临床试验结果的学习,盘古模型能够精准预测分子与靶点的结合能力、毒理学特性及成药性。东阳光药研发团队则借助这一技术,将小分子虚拟筛选效率提升20倍,设计效率提高30%,显著加速了候选药物的发现进程。
政策红利释放,AI医疗迎来黄金发展期
AI医疗的爆发式增长,离不开政策端的强力支持。2024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明确将“AI+药物研发”列为重点突破领域,鼓励企业利用AI技术加速创新药开发。
行业分析指出,这一政策不仅为东阳光药等先行者提供了战略机遇,更推动了AI技术与医疗产业的深度融合。
在政策利好下,国内AI医疗行业的市场规模正迎来快速增长。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预计到2033年,中国AI医疗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88亿元增长至315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43.1%。
而东阳光药与华为的合作,则体现了“技术+场景”的生态化布局。华为依托“盘古大模型+昇腾AI框架+云计算”的核心技术体系,为东阳光药提供了从底层算力到应用层的全方位支持;而东阳光药则能够凭借深厚的医药研发经验和临床资源,不断拓展AI技术的落地场景。
站在AI医疗的爆发拐点,东阳光药的探索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经验。其成功不仅在于技术突破,更在于开创了“AI+专家经验”的协同研发模式——AI负责海量数据筛选和初步设计,科学家聚焦关键决策和优化验证,二者结合释放出倍增的创新效能。
在政策、技术与资本的多重驱动下,AI医疗正从概念走向大规模落地。东阳光药与华为的深度合作,不仅为患者带来更高效的治疗方案,更为中国医药产业升级提供了关键引擎。可以预见,随着AI技术的持续进化,医疗行业的智能化浪潮将席卷每一个角落,而AI医疗的先行者们则有望提前享受AI医疗时代带来的巨大红利。
来源:智通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