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冬春交际,气温起伏不定,冷暖空气频繁交锋,这样的气候条件如同一个“疾病温床”,使得多种疾病进入高发期。了解这些疾病,做好预防措施,才能让我们在季节交替时保持健康。
冬春交际
警惕这些高发病“来袭”
冬春交际,气温起伏不定,冷暖空气频繁交锋,这样的气候条件如同一个“疾病温床”,使得多种疾病进入高发期。了解这些疾病,做好预防措施,才能让我们在季节交替时保持健康。
01
呼吸系统疾病:
“首当其冲”的健康威胁
在冬春交际,呼吸系统疾病堪称“头号敌人”。流感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不同于普通感冒,由流感病毒引发,传播速度极快,常常在人群中迅速蔓延。流感患者往往会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 - 40℃,还伴有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肺炎支原体感染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易感人群。感染后,患者通常会出现剧烈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部分人还会伴有发热,体温在38℃左右,可持续2-3周。长时间的咳嗽不仅影响休息,还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同样来势汹汹,主要侵袭婴幼儿、老年人以及免疫力低下者。感染后,婴幼儿可能出现喘息、呼吸急促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呼吸困难;而成年人感染后症状相对较轻,但也会有咳嗽、流涕、发热等不适。
这些呼吸系统疾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冬春季节人们在室内活动时间增多,空气不流通,为病毒和细菌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02
消化系统疾病:
肠道的“多事之秋”
这个季节,消化系统也容易“闹情绪”。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频发,它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可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水源以及密切接触传播。一旦感染,患者会在短时间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且呕吐较为剧烈,一天内可达数次甚至数十次,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同时,气温变化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使得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的发病率升高。胃肠道对寒冷较为敏感,寒冷刺激会导致胃肠道血管收缩,影响消化液分泌,进而影响消化功能。人们在冬春交际如果饮食不规律,过多食用生冷、油腻食物,就容易引发胃肠道不适,出现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
03
心脑血管疾病:
中老年人的“隐形杀手”
冬春交替时,气温的大幅波动对心脑血管系统是巨大考验。对于中老年人以及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来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显著增加。
寒冷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重。当血压急剧波动时,容易导致血管破裂,引发脑出血;而血管收缩、血液黏稠度增加,又会使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大,可能造成心肌梗死、脑梗死等严重疾病。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头晕、心慌、胸闷、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一旦发病,往往危及生命。
04
预防是关键
筑牢健康防线
面对冬春交际的高发疾病,我们并非束手无策,积极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01
个人卫生方面:
勤洗手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按照“七步洗手法”揉搓双手,能有效去除手上的病菌。在公共场所,尽量佩戴口罩,减少与病菌的接触机会。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定时开窗通风,让新鲜空气进入室内,降低病菌浓度。
02
合理饮食同样重要:
多吃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鱼类、豆类等,增强身体免疫力。适当运动也不可或缺,选择天气较好的时段,进行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氧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但要注意避免在寒冷、大风天气外出运动,运动强度也要适中,避免过度劳累。
03
接种疫苗不可少:
对于老年人、儿童、孕妇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接种疫苗是预防相应疾病的重要手段,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