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截至2025年2月22日,董宇辉已于2024年7月25日正式离开东方甄选,这一决定在当时引发了广泛讨论。如今,半年多过去了,回顾这一事件,董宇辉的选择究竟是对是错?是该走还是不该走?我们可以从他的个人发展、东方甄选的现状以及双方的未来前景来探讨这个问题。
截至2025年2月22日,董宇辉已于2024年7月25日正式离开东方甄选,这一决定在当时引发了广泛讨论。如今,半年多过去了,回顾这一事件,董宇辉的选择究竟是对是错?是该走还是不该走?我们可以从他的个人发展、东方甄选的现状以及双方的未来前景来探讨这个问题。
董宇辉为什么要走?
董宇辉的离开源于多重因素。2023年底的“小作文”风波成为导火索,这场因文案归属引发的争端暴露了他在东方甄选内部的尴尬处境。作为一名凭借知识型直播风格迅速走红的主播,董宇辉无疑是东方甄选崛起的关键人物。然而,他的光芒也让公司内部管理与利益分配问题浮出水面。风波后,他被赋予“与辉同行”独立运营的权限,但这并未平息矛盾,反而让双方关系更加微妙。
2024年7月,董宇辉以7658.55万元的价格全资收购“与辉同行”,并带走公司成立以来1.41亿元的净利润。这一“和平分手”看似体面,却也反映了他与东方甄选在发展理念上的分歧。他曾公开表示“不享受卖货工作”,更希望专注于文化传播与个人追求,而非被商业化彻底绑架。离开,或许是他追求自我价值的必然选择。
离开对董宇辉意味着什么?
离开东方甄选后,董宇辉的“与辉同行”展现了惊人的成长力。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初,“与辉同行”开播一周年,累计销售额超93亿元,粉丝数逼近2800万,单场直播销售额最高达6000-7000万元。相比之下,东方甄选主账号同期表现平平,单场销售额多在1500万元以下,粉丝流失明显。董宇辉用实力证明了自己的市场号召力,也摆脱了东方甄选体系内的掣肘。
然而,独立运营也带来了挑战。他不再有新东方和俞敏洪的资源背书,团队管理和供应链建设都需从头开始。近期,他因直播中与李娟的对话引发“人设争议”,以及月饼宣传被质疑虚假,都暴露了单飞后的短板。但总体来看,离开让他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权和收益,短期内的成功似乎印证了这一选择的正确性。
东方甄选失去董宇辉的代价
对于东方甄选来说,董宇辉的离开无疑是一记重击。2025财年中期业绩显示,截至2024年11月30日的半年内,公司净亏损9650.3万元,同比由盈转亏,GMV从57亿元降至48亿元。即便剔除“与辉同行”剥离影响,盈利也仅为3270万元,远不及往年辉煌。股价方面,自董宇辉离职后,东方甄选市值缩水,至今未能重回巅峰。
俞敏洪曾坦言,若早知东方甄选会因董宇辉引发如此多风波,他不会启动这一业务。这或许是肺腑之言,但也反映出公司对头部主播依赖的无奈。失去董宇辉后,东方甄选试图通过自营产品和多平台布局挽回颓势,比如APP付费会员增至22.8万,但短期内难以弥补流量和影响力的缺口。培养新主播的努力也尚未见成效,孙东旭回归虽带来短暂热度,却难成“下一个董宇辉”。
该不该走?答案因人而异
站在董宇辉的视角,离开是正确的。他不仅实现了财务自由,还获得了事业的主导权,能够更专注于自己热爱的事业。他的粉丝基础和个人魅力足以支撑独立发展,即便未来面临更多挑战,这一步也让他从“雇员”跃升为“创业者”,完成了身份的转型。
但从东方甄选的角度看,董宇辉的离开是一大损失。他曾是品牌的核心资产,带走了流量和关注度,让公司陷入转型阵痛。俞敏洪试图打造一个不依赖单一主播的体系,但现实证明,这一目标尚需时日。董宇辉若留下,或许能通过协商获得更大空间,同时为公司带来稳定收益,双赢局面未必不可能。
结语
董宇辉该不该离开东方甄选,没有绝对的答案。对他而言,离开是追逐自由与梦想的勇敢一步;对东方甄选来说,却是难以承受的阵痛。半年后的今天,“与辉同行”如日中天,而东方甄选仍在调整中艰难前行。或许,时间会给出更清晰的答案,但眼下,这场分手已然改变了直播电商的格局,也让我们见证了一个超级主播与平台的恩怨纠葛。
来源:空气猫的老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