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什么是“健康老龄化”(Successful Aging)?由5个核心要素构成:无重大慢性疾病、无身体功能障碍、良好的认知功能、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和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可综合反映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态和生活质量。
论文发表在《BMC公共健康》上,题为“睡眠时长轨迹与成功老龄化的关联:一项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
什么是“健康老龄化”(Successful Aging)?由5个核心要素构成:无重大慢性疾病、无身体功能障碍、良好的认知功能、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和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可综合反映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态和生活质量。
以往研究已表明睡眠不足或过量睡眠都可能带来健康风险,但睡眠时间随年龄的变化是否影响健康老龄化仍不明确。这一问题在中国老龄化社会尤为重要:预计到2040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占总人口的28%,面临重大健康挑战;2019年中国人均寿命达77.6岁,但健康预期寿命仅为68.4岁,存在近9年的“非健康生存期”。
研究分析了2011年-2020年间的3306名中国成人和老年人,这些人在2011年基线时无重大慢性疾病,并在2020≥60岁。在2011、2013年和2015年三个时间点采集数据,计算夜间睡眠+白天小睡的“总睡眠时长”。
9年间共识别出5种不同的睡眠模式(占比):(1)正常-稳定组(26.1%):维持7-9小时的稳定睡眠(对照组);(2)长-稳定组(26.7%):长期睡眠时间较长(但稳定);(3)递减组(7.3%):睡眠时间逐渐减少;(4)递增组(13.7%):睡眠时间逐渐增加;(5)短-稳定组(26.2%):长期保持较短睡眠时长。
不同睡眠模式与健康老龄化的关系:递增组和短-稳定组的“健康老龄化”概率显著降低(优势比OR=0.64和0.48),递减组也是“健康老龄化”概率下降(OR=0.64),但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水平;“长-稳定组”与“正常-稳定组”相比,未发现显著差异。
整体来看,到2020年,符合健康老龄化标准的受试者仅占13.8%。维持稳定、适量(不能少也不能多)的睡眠可能是老年健康管理的关键,短期或长期的睡眠过少或过多都可能损害生理和心理健康。
健康管理建议: 避免长期睡眠时间过短或过长,短睡眠9小时均不健康,或者说对健康衰老有负面影响!(1)培养规律睡眠习惯,尽量保持稳定的睡眠时长;(2)关注老年人睡眠质量,避免因焦虑、疾病等因素导致的睡眠模式波动;(3)将睡眠管理纳入健康老龄化政策,提高老年人整体生活质量。
睡眠不仅影响寿命长短,更影响健康衰老的质量!创立简便的干预方式,如声波或音乐灯光最好,可以帮助老年人保持稳定的健康睡眠模式,从而提高健康预期寿命!
来源:书香盈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