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比较视野下哪吒神话电影的艺术特质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24 08:00 1

摘要:在世界电影产业领域,随着《指环王》(2001—2003)、《特洛伊》(2004)、《贝奥武甫》(2007)、《阿凡达》(2009)、《诸神之战》(2010)、《诸神之怒》(2012)、《雷神》(2011)、《神战:权力之眼》(2016)等的问世,神话电影逐渐成

在世界电影产业领域,随着《指环王》(2001—2003)、《特洛伊》(2004)、《贝奥武甫》(2007)、《阿凡达》(2009)、《诸神之战》(2010)、《诸神之怒》(2012)、《雷神》(2011)、《神战:权力之眼》(2016)等的问世,神话电影逐渐成为重要的电影类型。在中国,《哪吒之魔童闹海》(2025)延续《哪吒之魔童降世》(2019)的热度与口碑,再次成为中国神话电影的新标杆,引发了对哪吒神话电影的广泛讨论。将哪吒神话电影置于中西比较视野中考察,能更好地理解其艺术特质,有助于理解其在文化传承和艺术创新方面的突出价值,也可以为思考中国神话电影如何代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供有益思路。

人物塑造:哪吒角色性格的多元塑造

西方神话电影中的人物关系常围绕神权、家族血脉等展开,因而主角往往具有较为明确的善恶定位,是典型的英雄人物。而中国神话电影中的人物关系则有着独特的中国式情感羁绊,因而人物形象较为复杂。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哪吒表面上看是充满叛逆精神的顽童,出生时便给陈塘关带来混乱,踢翻太乙真人的炼丹炉。但这其实是他内心孤独和渴望被认可的表现,他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和陈塘关百姓的认可,却因为魔丸转世的身份而遭受误解和排斥,内心充满了痛苦和挣扎。在《哪吒之魔童闹海》中,面对陈塘关百姓的误解与恐惧,哪吒虽心怀委屈却依然选择守护,而在得知敖丙的龙族困境后,他放下成见,与敖丙并肩作战。两部影片中,哪吒成长蜕变的过程展现了角色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性格的多面性。哪吒既是放荡不羁的顽童,又是不计前嫌、重情重义、勇于担当的英雄,这种复杂的性格塑造让哪吒这个角色更加真实、立体,也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哪吒角色性格的多元塑造,打破了西方神话电影角色形象的局限,既具有英雄特质,又具有人性光辉,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鲜活,增强了电影的艺术感染力和吸引力。

叙事结构:中国故事与西方技法的融合创新

西方神话电影叙事符号多元,与西方神话电影广泛汲取世界各国的神话资源精髓有密切关系,围绕特定的神话体系展开,如希腊神话、罗马神话、北欧神话、凯尔特神话、希伯来神话、中国神话等,显示了文化多样性的艺术创造力与强大的叙事艺术能量。

中国神话电影深深扎根于中国本土神话体系,吸收西方神话电影的英雄叙事风格,实现了中国故事与西方技法的融合创新。以哪吒神话电影为例,其以封神榜为背景,融入了太乙真人、申公豹等众多道教神话人物,以及法宝、法术等元素,这些传统元素为故事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国神话电影独特的叙事符号。在强调中国故事的独特叙事符号时,《哪吒之魔童闹海》也实现了中外艺术的融合创新。一方面,倾向于采用快节奏的叙事方式以增强故事的紧张感和吸引力,另一方面,兼顾西方神话电影增强神话叙事的神圣性和庄严性;一方面,大量使用叙事技法上的幽默元素,另一方面,也遵循神话主题的博大与庄严;一方面,既采用西方神话电影线性叙事的英雄之旅结构,另一方面,又大胆突破增加了情节的空间特征。约瑟夫·坎贝尔在《千面英雄》中提出,西方神话电影广泛存在着英雄之旅的叙事模式,许多早期的中国神话电影也都采用了线性叙事结构,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展开故事。但《哪吒之魔童闹海》并未严格遵循西方的英雄之旅模式,该片以哪吒和敖丙的成长经历为主线,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展开剧情,从肉身重塑危机到玉虚宫考试,再到陈塘关的危机与真相揭露,情节层层递进,又交错起伏,使得故事具有了紧凑而又宏阔的艺术张力。

视觉风格:哪吒神话电影具有鲜明的文化个性

神话电影的视觉呈现是一个融合了传统与现代、文化与技术的复杂系统,中西方神话电影都在不断探索如何通过视觉语言将古老的神话传说转化为震撼人心的银幕奇观。西方神话电影在色彩运用上更多利用冷色调,并根据不同的神话背景和故事氛围有不同选择,中国神话电影更倾向于采用鲜亮的暖色调。

哪吒神话电影以红色和金色为主色调,红色象征着哪吒的热血、激情与叛逆,如他的混天绫是鲜艳的红色,金色则代表着神圣、正义与力量,如太乙真人的法宝多为金色。西方神话电影的画面构图常借鉴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原理,注重立体感和空间感,如在表现宏大战争场面时,通过透视展现战场的纵深。哪吒神话电影的画面构图则深受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采用散点透视。在描绘山河景色时,《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太乙真人带哪吒飞行时展示的壮丽山河,画面可以同时展现不同空间的景色,给人以丰富的视觉体验。

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特效制作在神话电影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计算机生成图像、动作捕捉、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先进技术,神话电影创造出了各种奇幻的视觉效果。总体看来,西方的特效技术往往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而中国的特效技术更着重展现独特的东方韵味。如对陈塘关、龙宫、昆仑仙境等场景的设计都参考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传统文化资料,特效技术使这些极具东方韵味的场景得以呈现。

精神文化内涵:弘扬传统而又超越文化差异

中西方神话电影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价值观,是传承和弘扬各自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神话电影体现了传统儒家思想、道教文化、家族观念、侠义精神、孝道文化、集体主义精神等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在哪吒神话电影中,龙族对敖丙的期望反映了中国传统家族文化中渴望子孙后代光宗耀祖的观念。而哪吒虽然十分叛逆,但却是十足的孝子,他为了不连累父母,甚至愿意主动受死,彰显了中国的孝道文化。在面对陈塘关百姓的危机时,哪吒选择挺身而出,体现了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集体主义精神。这种家庭与集体观念的展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亲情、团结互助的思想,与西方文化有着显著区别。西方神话电影也蕴含着西方的传统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展现了古希腊神话中的个人主义、英雄主义、对荣誉的追求,以及基督教文化中的救赎、爱与宽容等价值观。

与此同时,中西方神话电影既传承了传统价值观,又融入现代社会的认知及情感需求,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在哪吒神话电影中,哪吒勇敢地挑战命运、战胜困难,喊出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口号,能够激励当代观众在现实生活中勇敢地追求梦想,不向困难低头。哪吒与敖丙之间跨越身份界限的友情,也能引发全球观众的情感共鸣。另外,影片还通过展现角色在面对善恶抉择时的内心挣扎,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的边界。这种对人性、友情、命运等精神内核和文化内涵的深刻挖掘,超越了文化差异,使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理解并认同影片所传达的价值观。

中西比较视野下的哪吒神话电影,在人物塑造、叙事结构、视觉风格及精神文化内涵等多个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独特性。这些艺术特质不仅是哪吒神话电影成功的关键,也为中国神话电影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神话电影应进一步挖掘自身独特的文化资源,以丰富的叙事融合创新,更加自信地走向国际市场,积极传播中华文化,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做出更好的艺术探索。

来源:吉棠说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