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来,动画电影《哪吒2》热映,除了哪吒,申公豹也凭借一口“烫嘴”的台词走红网络。很多网友以为申公豹是个高冷大反派,结果一开口喜剧效果拉满,不仅让角色形象更加立体饱满,也把“口吃”这个容易被忽视的语言障碍问题,推到了大众眼前。湖南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四病区主任、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杨云龙 通讯员 张维夏
近来,动画电影《哪吒2》热映,除了哪吒,申公豹也凭借一口“烫嘴”的台词走红网络。很多网友以为申公豹是个高冷大反派,结果一开口喜剧效果拉满,不仅让角色形象更加立体饱满,也把“口吃”这个容易被忽视的语言障碍问题,推到了大众眼前。湖南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四病区主任、副主任医师李辉萍表示,这种常见的语言障碍通过合理的康复训练可以改善,但训练过程如同一场“语言马拉松”,需要科学的方法、家人的支持及对“不完美表达”的包容。
口吃不是智力问题,也不是性格缺陷
李辉萍介绍,口吃,俗称“结巴”,是一种言语流畅性障碍,表现为说话时重复、延长或阻塞语音,影响正常交流。
全球约1%成人及5%儿童存在口吃,它并不是智力问题,也不是性格缺陷,而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可能与遗传因素、发育因素、大脑语言处理机制、心理因素、神经生理因素等有关。
一般来说,口吃的症状包括:难以说出一个词语、短语或句子的开头;拉长某个词语或某个词的单个发音;重复某个发音、音节或词语;遇到某些音节或词语时短暂沉默,或者说出某个词语之前或中间停顿;如果预计难以说出下一个词语,可能会加入额外的词语,例如“嗯”;说话时,面部或上身过度紧张、紧绷或动作过多;对谈话感到焦虑;无法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
说话口吃时,患者可能伴有以下动作:快速眨眼;嘴唇或下颚颤抖;出现面部抽动的情况;头部抖动;握紧拳头。在兴奋、疲倦或应激状态下,或者感到难为情、局促或有压力时,口吃的症状可能会加重。
比如《哪吒1》中,当哪吒询问申公豹的名字时,他回答“申公……公……”,导致哪吒误以为他叫“申公公”,可能是第一次和哪吒对话的紧张表现。当敖丙决定去拯救魔化的哪吒时,申公豹结结巴巴地说“那你去……去……”,结果话还没说完,敖丙已经跑开了。当他说出完整的“去……去了就别回来了”这句话时,已经来不及了,哪吒已经清醒了。这时的申公豹,可能是处于生气、着急的应激状态而出现了口吃。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如果只是自言自语,或者与其他人一起唱歌或朗诵时,大多数口吃患者可以做到正常说话而不会结巴。比如,申公豹在偷灵珠事情败露,内心压抑的愤怒爆发,说“人心中的成见就像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休想搬动”;在《哪吒2》中,申公豹和家人申小豹在一起比较放松,聊家常“他老人家还好吗”时,说话就是正常流畅的,并没有结结巴巴。
早发现早干预,康复训练有助改善口吃
李辉萍表示,通过科学的康复治疗和训练,可以显著改善口吃患者的言语流畅性,提高沟通能力。因此,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口吃迹象持续超过6个月,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越早干预效果越好。
延长发音训练。通过刻意拉长音节间的过渡,减少语音“卡顿”,例如将“我——要——吃——饭”中的每个字延长发音,形成连贯的气流。这种训练适合音节重复或语音阻塞明显者,需在康复治疗师指导下反复练习。
节奏控制法。可用节拍器辅助设定固定节奏(如每秒一拍),再跟随节奏逐字发音,建立规律的语言模式;也可用手指轻敲桌面或大腿,通过触觉反馈来辅助控制语速。
轻柔起音训练。比如在句子开头或辅音(如b、p)前加入轻微的气流(类似轻声说“h”),缓解声带紧张,比如说:“h-好,h-我来了”。
呼吸与发声协调训练。可通过腹式呼吸练习:平躺时手放在腹部,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缓慢吐气并发“s”音,延长呼气时间至15秒以上;或通过短语分段呼吸:将长句拆分为短词组,每段结束后主动换气,例如“今天天气很好(换气),我们一起去公园(换气)”。
对于口吃的孩子,日常还可以通过游戏化训练进行干预,比如做角色扮演,与孩子玩“老师讲课”“讲故事”等游戏,鼓励用缓慢、夸张的语调表达;或是通过唱儿歌、朗诵古诗(节奏感强的如《静夜思》)降低对“说话”的焦虑。家长每天固定与孩子进行15分钟“无压力对话时间”,专注倾听孩子分享趣事,不打断、不纠正,对话避免“快节奏”,避免催促孩子“快点说”。
对于已经成人的口吃人群,也可以试试自我训练,比如录制日常对话,回放时标记卡顿频率高的词语,针对性地练习替换词或绕口令(如“四是四,十是十”);采取渐进式暴露训练,从低压力场景开始练习(对着镜子说话,与家人对话,公开场合发言),逐步建立信心;还可以借助一些语音矫正APP,每天练习10分钟,记录流畅度变化曲线。
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事项:
避免过度依赖“替代词”:部分口吃者会因害怕卡顿而频繁替换词语(如把“老师”换成“教授”),长期可能导致表达受限,需在治疗中逐步修正。
警惕“隐形口吃”行为:为掩饰口吃,有些人会通过眨眼、跺脚、清喉咙等动作转移注意力,可能加重心理负担,需通过心理辅导干预。
设定阶段性目标:可以将初期目标定为减少逃避行为(不要放弃发言);中期目标定为单次对话流畅度达50%至70%;长期目标,建立对“偶尔口吃”的接纳心态,而非追求绝对流畅。
与口吃者交流时,保持耐心和尊重
研究表明,口吃者在语言内容生成层面与常人无异,主要障碍发生在语音输出编码阶段,也就是把脑海中的话变成嘴上说的话这个环节,所以在与他们交流时,建议采用“保持眼神接触、给予充分时间、自然承接话题”的沟通准则。
营造轻松的氛围:与口吃者交流时,保持耐心和尊重,避免打断或催促,营造轻松愉快的沟通氛围。
放慢语速,耐心倾听:放慢自己的语速,给口吃者足够的时间组织语言,认真倾听并给予积极的回应。
鼓励而非纠正:不要过分关注口吃者的言语流畅性,更不要模仿或嘲笑,应该鼓励他们自信表达,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影片中,申公豹的口吃让观众发笑,但现实中的口吃者需要的不是笑声,而是被听见的耐心。康复训练如同一场“语言马拉松”,需要科学的方法、家人的支持及对“不完美表达”的包容。就像哪吒最终打破成见,口吃者也终将在声音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自由。
来源:航空航天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