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幸福有时是一粒粘在嘴角的芝麻,有时是蒸笼边溢出的甜香,它藏在那些被我们当作寻常的烟火气里,像春雨般无声浸润着岁月。老屋的灶台前永远飘着白雾。外婆总在冬至前夜发面,面团在搪瓷盆里胀成胖月亮。我蹲在旁边看她把红糖揉进面里,蒸汽爬上玻璃窗,把寒风挡在屋外。“囡囡多吃
幸福的味道
幸福有时是一粒粘在嘴角的芝麻,有时是蒸笼边溢出的甜香,它藏在那些被我们当作寻常的烟火气里,像春雨般无声浸润着岁月。
老屋的灶台前永远飘着白雾。外婆总在冬至前夜发面,面团在搪瓷盆里胀成胖月亮。我蹲在旁边看她把红糖揉进面里,蒸汽爬上玻璃窗,把寒风挡在屋外。“囡囡多吃点,长得比馒头还暄乎。”她笑着把开花馒头掰开,琥珀色的糖浆顺着指缝滴进碗里。那时我不懂,为什么同样的面粉,外婆做的馒头总带着槐花蜜的香。直到去年自己蒸出一锅死面疙瘩,才明白揉进面里的不是糖,是她凌晨四点守在炉边的呵欠。
后院那株歪脖子桂花树,是外公年轻时种下的。每年中秋前后,外婆就让我举着竹竿打桂花。细碎的金粒落在粗布围裙上,被她小心收进陶罐,一层桂花一层蜂蜜,封存成冬天的礼物。咳嗽的夜里,她舀一勺冲成温水,桂花在杯中舒展如初绽的模样。今年初雪时,我发现罐底还粘着几瓣干花,用温水化开喝下,恍惚看见外婆踮脚打桂花的背影,在雪地上印成水墨画。
腊八粥是全家人的念想。外婆会在月初就备齐十二种材料:红枣要挑没虫眼的,莲子必须手工去芯,连花生都要一颗颗按大小排队。熬粥那日,她总把第一碗供在灶王爷像前,热气袅袅上升,模糊了褪色的年画。我嫌她迷信,却在异乡高烧不退的深夜,突然想起那些氤氲的热气——原来她把对家人的祈愿,都熬进了咕嘟冒泡的粥里。
如今超市能买到速冻开花馒头,网购的桂花蜜装在精致玻璃瓶里,电饭煲半小时就能煮好腊八粥。可当我咬破流水线上的馒头,却再也尝不到糖浆烫舌尖的惊喜;当桂花蜜以克计价时,便失去了从罐底抠残蜜的乐趣;速成的腊八粥里,十二种材料不过是说明书上的数字。
某个上学回家的雨夜,我在便利店加热了一碗红豆粥。滚烫的塑料碗捧在手心时,忽然想起外婆的话:“慢点喝,小心烫着舌头。”玻璃窗外的霓虹灯模糊成老屋的油灯,那一刻,我尝到了跨越千山万水的甜。
原来幸福的味道,是红糖在柴火中熬成的焦香,是桂花在岁月里沉淀的甘醇,是腊八粥里十二种食材的絮语。它不必是米其林星标的珍馐,却一定带着某人的体温,在记忆深处煨成一盏永不冷却的茶。那些我们曾匆匆咽下的滋味,终会在某个蓦然回首的瞬间,让你听见幸福轻轻落进碗底的声音。
遇见即是最好的结局
人生海海,我们皆是漂泊的舟楫,在时光的洪流中跌宕前行。一路上,无数次的擦肩,无数次的驻足,那些遇见的人、邂逅的事,或如惊鸿一瞥,或似细水长流。但请相信,每一场遇见,无论长短,无论聚散,都是命运精心编织的锦缎,遇见即是最好的结局。
遇见,是在知识殿堂里的惺惺相惜。课堂上,思维的火花激烈碰撞,你我为一道难题争得面红耳赤,却又在得出答案的瞬间相视而笑;图书馆中,我们一同沉浸在书海,为书中人物的悲欢离合而感慨万千,偶尔的交流,是对文字最深刻的领悟。还记得那次小组合作,面对复杂的课题,大家都愁眉不展。而你,却灵感突发,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在你的启发下,我们齐心协力,攻克了难关。那段共同奋斗的时光,是知识的滋养,更是友谊的升华。或许未来我们会在不同的学术道路上渐行渐远,但这段因求知而遇见的经历,会永远铭刻在心底,成为激励彼此前行的动力。因为遇见,我们在求知的路上不再孤单,遇见便是知识赋予我们最美好的馈赠。
遇见,是在青春赛道上的携手同行。操场上,我们一起挥洒汗水,为了体育考试的目标奋力奔跑;运动会中,我们相互鼓励,为彼此加油助威,那一声声呐喊,是青春最激昂的旋律。校文艺汇演的舞台上,我们共同排练,为了呈现完美的节目,不厌其烦地重复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台词。尽管过程中充满了艰辛,但当我们在舞台上绽放光芒的那一刻,所有的付出都化作了幸福的笑容。那些一起拼搏的日子,见证了我们的成长与蜕变。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各奔东西,走向不同的城市,追寻不同的梦想。但青春岁月里的遇见,让我们学会了坚持,懂得了团结。这份遇见,是青春最美的诗篇,是我们在成长路上收获的最宝贵的财富。
遇见,是在生活琐碎中的温暖相伴。生病时,你递来的一杯热水,一句关切的问候,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心田;失落时,你耐心的倾听,真诚的鼓励,让我重新找回了勇气和信心;开心时,我们一起分享喜悦,那些欢声笑语,回荡在记忆的深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因为有了你的陪伴而变得格外美好。即使生活偶尔会有风雨,我们也能相互扶持,共同面对。或许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会被生活的琐碎消磨了激情,但那些曾经的温暖遇见,会成为心底最柔软的角落,在寒冷的日子里给予我们温暖和力量。
生命的旅途还在继续,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还会有无数次的遇见。无论遇见的是欢笑还是泪水,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请珍惜每一次的邂逅。因为遇见即是最好的结局,它让我们的生命变得厚重而有意义,让我们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一串串美好的回忆。
种下一颗梦想的种子
春日的阳光穿过梧桐叶的缝隙,在青石砖上洒下跳跃的光斑。班主任李老师带着我们班同学在校园角落开辟出一块空地,说要种下一棵香樟树。我蹲在湿润的泥土旁,看着老师将一粒深褐色的种子埋进土壤,恍惚间想起了三年前的那个下午。
那时我刚升入初中,总觉得自己像棵在风雨中摇晃的野草。数学试卷上的红叉连成一片,仿佛在嘲笑我笨拙的思维。直到那个周末,李老师把我叫到生物实验室。她正在给凤仙花幼苗做光照实验,窗台上的玻璃器皿里,纤细的茎秆正倔强地向着阳光生长。
"你看这株幼苗,"老师用镊子轻轻拨开叶片,"上周它的根茎被虫蛀过,现在却在伤口处长出了新芽。"玻璃器皿折射出的七彩光晕中,我看见老师鬓角的白发闪着微光,"每颗种子都带着与生俱来的力量,只要找到合适的土壤。"
那天之后,我报名参加了数学兴趣小组。每个课间追着老师问问题的身影,练习本上密密麻麻的草稿,窗台上与凤仙花一起生长的日历,都在见证着悄然发生的变化。当我在市数学竞赛中获得铜奖时,颁奖台上的聚光灯让我想起种子破土时遇见的第一缕晨光。
如今我们亲手种下的香樟树已经亭亭如盖。每周五的值日,总会有同学自发去浇水;发现叶背有虫卵时,生物课代表会带着放大镜来观察;去年台风过后,全班冒雨用木棍为它加固支架。这棵树的年轮里,镌刻着四十六个少年共同守护的时光。
站在香樟树荫下,我看见宣传栏里张贴着学长学姐们的高中录取喜讯。他们的笑容让我想起去年毕业典礼上,李老师指着教室后排那盆盛放的凤仙花说:"教育就是把种子播进心田的过程。"此刻我忽然明白,当年埋进土壤的不只是树种,更是老师在我们心中种下的希望。
当秋风吹落第一片黄叶时,我们将在树干上系满写着梦想的丝带。那些飘动的彩色布条,多像一群即将启程的蒲公英种子。而我知道,无论飞向何方,这片土地永远留存着最初破土而出的勇气与温度。
来源:战江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