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类工作岗位真的会被AI产品取代

B站影视 2025-02-23 06:20 1

摘要:佳能“多摄像头编排”系统:通过AI分析表演者的骨骼结构和动作,协调多台摄像机自动调整角度和焦段,1名摄影师可完成原本需要多人协作的任务。

根据公开的信息,以下是一些已经或即将被AI技术取代的具体岗位及其对应的AI产品:

1.视频制作与摄像岗位

AI产品:

佳能“多摄像头编排”系统:通过AI分析表演者的骨骼结构和动作,协调多台摄像机自动调整角度和焦段,1名摄影师可完成原本需要多人协作的任务。

索尼虚拟制作技术:将真实拍摄对象与虚拟背景结合,减少实地拍摄需求,降低人力成本。

取代理由:

这些技术显著减少了对熟练摄像师和后期制作人员的依赖,尤其在体育赛事、直播等场景中,AI系统可替代重复性劳动,提升效率并降低成本。

2.电话营销与客服岗位

AI产品:

Artisan销售智能体:自动寻找潜在客户、拨打电话并管理客户关系,替代传统电话销售。

NECAI播报员:支持80种语言和自动翻译功能,日本朝日电视台已用于晨间和深夜节目播报。

取代理由:

AI可高效处理标准化沟通任务,且成本远低于人类员工(如OpenAI的博士级AI助手定价2000美元/月,低于多数地区人力成本)。

3.初级程序员与中级工程师岗位

AI产品:

OpenAI GPT系列与o3mini推理模型:结合语言理解和推理能力,可自动生成代码、优化算法,甚至参与复杂软件开发。

Cursor等AI编程工具:通过自然语言指令生成代码,降低对初级程序员的需求。

取代理由:

AI将接管中级程序员的重复性编码任务,企业更倾向于“职场小白+AI”的低成本组合。

4.文职与行政岗位

AI产品:

会计自动化软件:通过AI处理账目核算、税务申报,准确率高达97.6%。

政府智能行政系统:自动化处理文档归档、审批等事务,取代基础行政人员。

取代理由:

此类工作高度依赖规则和重复性操作,AI在速度和准确性上远超人类,且无需休息,适合大规模部署。

5.制造业与体力劳动岗位

AI产品:

OpenAI与Figure合作的人形机器人:通过AGI技术驱动,执行危险或高强度体力劳动。

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替代传统工厂工人,完成装配、质检等任务。

取代理由:

机器人可24小时工作,减少工伤风险,且在标准化流程中效率更高,尤其适用于汽车制造、物流等领域。

6.新闻与内容创作岗位

AI产品:

AI新闻生成器:如GPT系列模型,可快速生成新闻报道,准确率与速度优于人类记者。

美妆行业AI文案工具:自动生成广告语,但需人类审核创意。

取代理由:

标准化内容(如财经简报、赛事报道)可由AI高效完成,但涉及情感共鸣或文化洞察的内容仍需人类参与。

尽管上述岗位面临替代风险,但AI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仍存以下局限和挑战:

1.情感与创造力依赖型岗位(如化妆师、心理咨询师)难以被完全取代,因AI缺乏对“人性化体验”的深度理解。

2.伦理与社会成本不可控。激进替代可能引发失业潮,需平衡效率与人文关怀,例如企业应通过AI赋能而非单纯裁员。

总之,AI替代人类某些工作岗位的核心逻辑在于为了提升工作效率与压缩用工成本,尤其在规则明确、重复性高的领域更加适合使用AI产品。未来职场将更强调“人机协作”,人类需转向需要创造力、情感交互或战略决策的高阶岗位。[微风]

来源:投影手机新媒体事业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