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两个月前,在某厨电头部企业的邀请下,走访了许多电器同行的旗舰店,亲眼看到许多优秀的好产品,静静地躺在那儿,无人问津,突然心生怜悯和无奈......
整理 | Criss
两个月前,在某厨电头部企业的邀请下,走访了许多电器同行的旗舰店,亲眼看到许多优秀的好产品,静静地躺在那儿,无人问津,突然心生怜悯和无奈......
我不禁想起了前段时间一位朋友说的,以前买运动鞋服,就奔着耐克、阿迪去。现在许多品牌都不缺好的产品,怎么挑都行。
好产品泛滥但爆品稀缺,这个时代怎么了?
01、产品越来越难卖,谁之过?
是时代的问题么?有人说,时代在变,社会在变,消费者在变,科技在变,一切都在变化。
在那个供给侧不足的时代,企业出来一个东西都在被疯抢,个个都是爆品,个个都是现金奶牛。但真相是这样的吗?
《我和我的父辈》,一个纪念新中国发展进程的电影。其中一个主人公是徐峥演的,关于如何卖酒的故事,里面出现了纪念新中国第一个电视商业广告的镜头。
为什么要打那个广告?就是因为当时的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贫乏,企业没有办法跟消费者沟通,消费者压根不知道你有这样的产品,更别提他们能知道你的产品好在哪里。
酒香也怕巷子深。
在没有打广告之前,他的酒厂全面积压,工厂入不敷出,完全卖不出去(还好不是海鲜类产品,否则等不到柳暗花明)。
后来,从第一个电视广告横空出世,到央视标王,我们见证了打造爆品在那个时代最重要的手段和高昂成本。所以,爆品其实跟时代无关。
任何时代卖东西卖成爆品,都需要想办法让需求成交,完成建立产品和消费者的最高效链接。
是品牌竞争的问题么?有人认为,是被不同的品牌把可爆空间稀释掉了。
同质化竞争相互卷,卷到大部分产品都找不到“人无我有”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了。大家看起来除了品牌LOGO不同,其他大多数都没有明显区别。
但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卷到最后不是消费者面对更多的品牌选择,反而是选择减少了。
举个例子,2018年之前,郑州的一个消费者去逛当地的两轮电动车市场,有800多个品牌,能逛满一整天。今年,我过去走了一趟,不到1个小时就走完了,能记住的不超过6-7个品牌,记不住的也就不超过30个品牌。
消费者选择不是变多了,是变少了。所以爆品跟品牌竞争也无关。
是消费者愈发挑剔的问题么?有人说,“同一拨STP,找到COMON风格/喜好/价值观的人变难了。”
STP,就是企业做市场营销的三步曲:
Segmentation(市场细分),是把大市场按照不同的特点分成小块,比如按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等。
Targeting(目标市场选择),是从分好的小市场里,选一个或几个最适合自己产品或服务的作为重点进攻对象。
Positioning(市场定位),是在选定的目标市场里,给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找个合适的位置,让消费者一看就知道这是干什么的,有什么区别。
COMON,可以理解为某一类具有共同风格、喜好或价值观的人群。
时代在变,消费者回归个性化,每个消费者不再盲从。你的产品品质不行,我不买;
你的产品设计风格不符合我的胃口,我也不买;
甚至你的产品价值观我不认可,我也不买...
有人说,“消费者太不讲道理了,怎么做都有负面的声音。”
真是这样的么?
华为三折屏出来后,各位竞争和KOC有捧场的,更多的是吐糟。比如,周鸿祎甚至用它来泡两包大桶方便面讥讽,更有形容看手机像宣读圣旨的公公...诸如此类的恶搞,数不胜数。
结果,三折屏首销预定数,上市首周的激活量和后续的话题性,毫无争议地实现这个挡位的旗舰爆款。
所以,并不是消费者变得过于挑剔。有些是消费者射过来的子弹,有些是竞争对手恶意的攻击试图影响更多人。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02、看1000个失败案例,不如吃透3个成功案例
要解析这个问题,无数的失败案例找了一圈,似乎找不到真正的线索,因为每个失败的产品都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很难去判断哪个才是真正的问题。比如,产品端说销售无能;销售端说产品没有竞争力,处在自嗨模式.....所谓剪不清,理还乱。
大多数公司对于失败案例的复盘,通常模棱两可,没有能力更没有意愿找到真问题。
记得自己服务过的一家公司,旁边放了一个大仓库,里面推了近十年失败产品的样品。十年过去了,无数的失败产品仍在不断堆叠,像一座山立在那里。我站在旁边,身临其境,能体会到里面太多的付出和勇气。但你低下头问具体都是什么原因,没有人能真正回答出来。
失败的案例只能告诉我们哪些坑不能再碰了,但似乎许多人看到了这些坑,该碰的还都要碰一遍。
最后只剩下一条路,看看别人到底是怎么成功的?我们能否复制和学习。
我们找几个爆款案例解构,看看能否找到线索?
第一个案例,是理想汽车。理想ONE+ L7/8/9,实现了新能源行业的爆款奇迹。理想汽车产品围绕用户和体验做到深度理解和真正实现击穿,同时,营销利用口碑NPS矩阵传播来建立能力打造爆款。
第二个案例,是雅迪电动车。冠能6 Q50作为第一款客单价上4000的女性电动车,首销即爆缺货。该产品主打颜值和工艺美学,利益点主打长久续航抗衰减,渠道采取窄渠道分控货管控,PCT团队强把控项目操盘运作。节奏上看,1月底上市,主打“春节年货节”,铺开后接上“三八女神节”加持,再紧接着到了6.18。
借一步拆解下去,突然发现,成功的爆款总是那么相似:真共识,真对齐,真打战。完成目标对齐,资源对齐,策略对齐,组织对齐,能力对齐,动作对齐......
如果把成功操盘手法看作一副艺术作品,那么这副艺术作品气质应该是相同的。
10年前的我,总认为操盘是一门艺术,因人而异,因产品而异,因阶段而异,没有多年的学费和手感培养,操盘是学不会的。现在想想,真的是这样么?
细心复盘前面所有案例的操盘全过程,包括成功的、失败的,还是找到很多成功的公约数。这些要素及其类似,至少底层逻辑是类似的。这些要素的提取,融合,组合,配合,协同,最终形成了一个形成了固定的范式和流程体系。
爆品的成功路径,也总是那么相似。
2020年,我们在终端电子消费供应商X公司做引导,执行了57个动作项目,其中17个能力支点,7个核心要素的管理手册,不仅仅用于产品爆款打造,还践行了赢在产品上市前的高度确定性,取得了绝大的成功,列入高管必修课,必须要考试才有资格操盘。
他们公司的产品和行业地位经过4年的实践后,已经从行业Others到Top2的主流供应商,产品客单价翻了4倍。更可喜的是,当时亲自组建团队的操盘手,现在都是公司的绝对操盘骨干,成为最值钱的岗位的人了。最近,他们还邀请乔诺启动2.0升级培训。
在一群学霸组成的公司,他们实践了,做到了一名优秀的好学生该有的样子。真为他们点赞,同时也为自己的一点心得做个总结。
03、一切变革的起点是用户,一切变革的重点是用户
操盘,多么神圣的专业词汇,如何借势,取道,合力,优术....小到一个产品的端到端打造(商业和心智的打造和闭环);大可到治国平天下。
2000多年前的孙武,在吴国姑苏城,能够把一群完全不懂舞刀弄枪的嫔妃训练成真正的士兵,迅速提高了作战战斗力。他靠的是什么?是解决了操盘经常遇到的问题,信任和双向奔赴的问题,在孙武那里,就是四个字——军令如山。
西楚霸王项羽,在首都彭城被刘邦抄底后,从齐国列队回援,率领精锐几千人就可以完胜刘邦。
这就像我们操盘遇到的“少即是多”,即门店不在多,在于产粮和动销。
先做减法,再做加法。
随着各行各业都进入了所谓存量市场的博弈模式,企业要从一个好产品的诞生,到成为爆款,再到商业闭环,赢的概率像摸彩票一样。企业没有机会窗口可以肆意妄为的开发,失败,再开发。一个产品开发可能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多少员工的就业机会和福祉。
我们需要擦亮眼睛,找到一个打造成功爆品的范式。
时代在变,消费者在变,企业在变。未来怎么变,增量变存量,紧缺到充裕,关注品质到更看重价值观,所有的一切都绕不开一个关键词——【用户】。
一切变革的起点是用户,一切变革的重点是用户。
营销的发展史,从广告为王,到渠道为王,到终端为王,到流量为王,再到用户为王的时代,“用户就是上帝”从一句口号践行成了公理。
谁能代表用户解决用户的问题,谁能驱动企业从研发本位到用户本位,谁能让用户长期满意并实现心智依赖,谁就能赢得最后。世界一流公司已经早给了我们答案,剩下的,就是如何去理解它,消化它,吸收它。
新时代的企业变革序幕,早已经徐徐拉开。关于IPMS,
2017年小米率先引入;2018年OPPO、大疆正式提出引入;
2019年VIVO和电子烟头部全面引入;
2020年科大讯飞,石头科技,科沃斯机器人等全面引入;
2021年互联网大厂京东,阿里正式引入GTM,厨房电器龙头方太电器全面引入;
2022年九阳小家电,小熊电器,SKG引入;
2023年理想汽车全面启动IPMS的深度流程体系变革,吉利汽车宣布引入;
2024年育婴龙头Babycare开始引入,特步也开始引入.....
还有更多企业还在摸索中,他们的学习和引入已经取得了令人羡慕的结果。IPMS不是一个新鲜的东西。在苹果叫NPD,在OPPO叫IMS...不管叫什么,都成为了用户导向下,企业变革的一把利器和密码。
他们发现这不仅仅是个方法,也是个流程能力体系,不仅帮助企业走向高端建立了看护高速公路快速车道,同时也帮助企业孵化成功更多的产品。
IPMS在重构企业思维,甚至重构企业流程。通过构建IPMS,发现了DSTE机会变现还有很多空间和能力需要改变;通过IPMS,发现IPD没有真正压实;通过IPMS,发现ISC体系仍然有巨大的变革空间和价值。
做好学生需要勇气,也需要诚意。
产品到销售的体系变革绝对是一号位工程,企业需要它来支撑企业战略的成功。而如何真正的冲破旧的秩序,旧的观念,旧的做法,适应新时代周期新的用户导向这一个变革需求,是每一个企业家必须面临的下一场考试。
来源:爱时尚爱护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