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常加湿器会显示湿度和温度两个数值,湿度比如25%,定义是当前空气中含水量与饱和含水量的比值。假设每立方米空气最多容纳20克水,实测只有5克,此时湿度就是5÷20=25%。用加湿器加湿,往每立方米空气再喷入5克水,湿度就会从25%上升到50%。
又到冬季,加湿器销售旺季来临。
看到加湿器,不少人或许会下意识疑惑:这东西到底有没有用?
按加湿器行业常见营销话术,空气干燥会致皮肤、咽喉、呼吸道干燥,易引发哮喘等呼吸道疾病,而加湿器能显著改善,这些说法对吗?
结论是加湿器可能有用,也可能对某些人群有害,关键在于正确使用,使用不当就是智商税,甚至花钱买病,这其中的问题远比想象中复杂。
先搞懂空气湿度这一基本概念。
通常加湿器会显示湿度和温度两个数值,湿度比如25%,定义是当前空气中含水量与饱和含水量的比值。假设每立方米空气最多容纳20克水,实测只有5克,此时湿度就是5÷20=25%。用加湿器加湿,往每立方米空气再喷入5克水,湿度就会从25%上升到50%。
但要注意,空气中最多容纳的水量并非固定值,会随温度降低而减少,也就是说,不喷水只降低温度也能增加空气湿度。比如实测室温23摄氏度、湿度25%,把室温降到18度,湿度就会自然上升到33%。
人在怎样的湿度中感觉最舒服?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公布的热舒适图给出权威答案。这张图描述了室温和湿度与人体舒适度的关系,图中阴影区是让人感觉舒服的温湿度范围。
热舒适图
一般来说,20-27摄氏度是人体最舒适区间,舒适程度与空气湿度有关,多数情况下湿度越高人越舒适,但随着温度升高,并非湿度越高越好。
室温26摄氏度时,湿度大于30%人体反而不舒服,湿度越高越难受;室温27摄氏度时,湿度超过10%人就会不爽,这就是有时感觉皮肤黏糊糊不舒服的原因。看懂这张图就知道,冬天室内不舒服可能是湿度太高,继续加湿可能适得其反,冬季把室温降低到25摄氏度左右,反而更易达到体感最舒适。
以在北方冬季为例,很多宾馆室温超28摄氏度还开着加湿器,其实是弄巧成拙,正确做法是先降低室温,再开加湿器增湿。
很多办公室调查显示,眼干、口干、咽喉疼痛、皮肤瘙痒等症状出现频率高,多数健康类文章和专家认为这些症状与空气干燥有关,因低湿度会让皮肤、口腔、呼吸道粘膜和眼睛水分快速蒸发而干燥。
但科学研究并不支持这一结论。
1983年顶级耳鼻喉权威医学期刊《喉镜》发表论文《鼻腔粘液输送与我们的环境空气》,研究者发现,生活在90%干燥空气中的受试者,鼻腔粘膜鼻粘液流量不仅没降低,反而比生活在50%湿度下的对照组更高,三天观察中,受试者也无皮肤干燥、咽喉疼痛等症状,显然人体自我调节机制起了重要作用。
《鼻腔粘液输送与我们的环境空气》
虽干燥空气确实有更多蒸发,但健康人能应对环境变化,没有实验证据表明健康人会因单纯干燥空气产生不适症状。
可日常生活中,干燥带来的不舒服感受真实存在,其实这些不适感并非干燥直接导致,而是空气干燥的副产品,即不舒服与空气湿度低有相关性,并非因果性。
空气干燥最直接的副产品是灰尘,干燥空气让物体表面灰尘易飞散到空气中,且不利于灰尘沉降,除肉眼可见灰尘颗粒,还有大量细小颗粒形成气溶胶长时间悬浮。
呼吸时,灰尘颗粒粘附在呼吸道粘膜上,导致粘膜充血,这就是咽干、咽痛的原因。
更严重的是,悬浮气溶胶颗粒中不仅有灰尘,细菌和病毒也会随干燥空气广泛传播,研究表明,较低相对湿度利于流感、风疹和疱疹这类病毒存活,这也是冬季流感频发的重要原因。
有人或许会想,绕这么大圈不还是说明加湿器有用嘛,增加空气湿度能消除这些直接原因。但只看到好处看不到坏处,就不能正确使用加湿器。
冬季室内外温差大,窗户、墙壁附近气温远低于室内平均气温,就像装冰水的杯子表面会出现水滴,窗边、管道等地方也会出现冷凝水。
即便一直开加湿器,空气中水分也会不停冷凝成水,当冷凝水产生,意味着室内一些低温区域空气湿度达100%,在这种高湿环境里,霉菌会快速繁殖,飞散的真菌孢子会导致过敏,霉菌还会污染食物。
除霉菌外,湿度过高还会带来甲醛威胁,潮湿空气让可溶于水的甲醛加速从木制品和油漆中析出、扩散到空气中,冬季为留住温暖潮湿空气常忽视开窗通风,会使室内甲醛越积越多。甲醛是致癌物质,还会刺激皮肤、眼睛和呼吸道粘膜,让人不适。
房间里的螨虫数量也与相对湿度变化密切相关。相对湿度低于45%时,每克灰尘中活螨虫数量是个位数;但在空气湿度70%的房间里,每克灰尘中的螨虫数量可达400-1100个。
螨虫
以往以为老房子或卫生条件差的房子螨虫多,其实与室内螨虫密度关系最大的变量是空气湿度,加湿器很可能成为房间最大污染源。
常用的喷出超细雾滴的超声波加湿器,每小时大概能把600毫升左右的水(依具体型号和功率而定)加工成超细雾滴喷洒到空气中,加湿效率较高。但这类加湿器最大问题是内部有湿度高、空气流通差的腔体,易成为细菌和霉菌滋生地,使用越久,内部污染越严重,喷口喷出的细小液滴会裹挟污染物在空气中悬浮形成气溶胶,多项研究发现,大量过敏性病例与使用加湿器相关。
听到这里,很多人或许不知该不该用加湿器了。
下面总结正确使用加湿器的要点:
若生活中没觉得体感不舒服,即便房间湿度数值低,也没必要用加湿器,别信过度夸张的营销话术,并非不开加湿器就会生病。冬季别把空调和暖气开得太足,在能忍受范围内尽量降低室内气温,气温降低能增加空气湿度。若发现家里墙角、窗框或厨房瓷砖出现冷凝水,应限制使用加湿器,或换个位置继续观察,一处湿度超标小环境成为污染源,会影响全屋空气质量。推荐用蒸发式加湿器替代会产生气溶胶污染的超声波加湿器。几十块钱、冒白雾看着好看的多是超声波加湿器,中看不中用。蒸发式加湿器让干燥空气通过被水分浸润的过滤网,水分自然蒸发,好处是蒸发的水分子不会带走过滤网上脏东西,不会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即便过滤网上滋生细菌也不会扩散到空气中,原理类似在屋里晾衣服,缺点是加湿效率比超声波加湿器低。上述因素对不同人权重不同。比如哮喘患者,最重要的是减少哮喘发病率,合适的空气湿度可能是80%;对螨虫过敏的人,把空气湿度控制在30%以下最好;文本内容源自@科学有故事的视频内容
来源:贾老师说的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