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印尼苏拉威西岛(Sulawesi, Indonesia)的沿海地区,一片红树林在二十多年前被砍伐,土地被改造成虾塘。最初,村民们以为这样能带来更高的经济收益,但几年后,土壤盐碱化严重,虾类养殖变得困难,沿岸侵蚀加剧,台风侵袭时,海水直接灌入村庄。面对这样的困
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文 | 王昆山
本文约2060字,阅读约5分钟
在印尼苏拉威西岛(Sulawesi, Indonesia)的沿海地区,一片红树林在二十多年前被砍伐,土地被改造成虾塘。最初,村民们以为这样能带来更高的经济收益,但几年后,土壤盐碱化严重,虾类养殖变得困难,沿岸侵蚀加剧,台风侵袭时,海水直接灌入村庄。面对这样的困境,当地政府和国际环保组织联手,开始了一项恢复红树林的计划。几年后,新生的红树林不仅保护了海岸线,还改善了水质,甚至带来了新的生态旅游机会。而更重要的是,这片红树林在悄无声息地做着一件至关重要的事——吸收并储存大量的二氧化碳。这种储存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碳,被称为“蓝碳”(Blue Carbon)。
蓝碳,是指由海洋和沿海生态系统,如红树林(Mangroves)、海草床(Seagrass Meadows)和盐沼(Salt Marshes)吸收并储存的碳。与陆地森林相比,这些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更强,能够在沉积物中封存碳达数百甚至上千年。科学家估计,全球的沿海蓝碳生态系统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约为2亿吨,而海洋沉积物中存储的碳量是大气中的50倍。尽管蓝碳生态系统的面积远小于陆地森林,但其单位面积碳储存能力却高出3到5倍,因此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广西北海金海湾红树林中的白骨壤。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 (Forsk.) Vierh. )又名海榄雌,适应生境能力强,为先锋植物群落,也是最广泛分布的红树林物种。它们的群落比较单一。摄影:周晋峰。©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定义,蓝碳是指“海洋系统中生物驱动的碳通量和存储,这些通量和存储可以进行管理。”另一种定义则强调:“蓝碳指的是海洋和沿海生态系统,特别是植被丰富的沿海生态系统,如海草草甸、潮汐沼泽和红树林捕获和储存的有机碳。”沿海蓝碳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的根系植被,如潮汐沼泽、红树林和海草”。海草、盐沼和红树林有时被称为“蓝色森林”,以区别于陆地上的“绿色森林”。深海蓝碳则位于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公海,包括“大陆架水域、深海水域及其下方的海底”,占所有海洋碳的90%。深海蓝碳通常被认为“较难管理”,并且由于缺乏“与其碳储存持久性相关的数据”而具有挑战性。
蓝碳的研究,其实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几十年前,一些研究开始强调海草床、盐沼等其他沿海生态系统在碳储存方面的潜力,蓝碳的认识逐渐形成。但直到200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布了《蓝碳报告》,正式提出“蓝碳”这一概念,并强调其在全球碳循环中的重要性。从那时起,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开始关注海洋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并探索如何将其纳入气候政策。
卡塔尔的红树林。©摄影:王敏幹(John MK Wong) |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也有人使用该术语来描述整个海洋(而不仅仅是沿海生态系统)捕获的碳。现在,蓝色碳汇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已达到国际重要地位。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澳大利亚的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沿岸地区。由于海水升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该地区的海草床正在减少,而海草床不仅是海洋生物的重要栖息地,也是重要的蓝碳库。研究人员发现,在海草床受到破坏的地方,原本储存在沉积物中的碳会重新释放到海水和大气中,加剧全球变暖。因此,澳大利亚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限制沿海开发、恢复受损的海草床,并通过“蓝碳信贷”机制激励私人企业投资于蓝碳保护。
蓝碳不仅仅是科学概念,它正逐步融入全球的碳交易体系。例如,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当地政府已经开始探索将蓝碳项目纳入碳补偿市场,让企业通过保护和恢复蓝碳生态系统来抵消自身的碳排放。近年来,世界银行和国际海事组织也积极推动蓝碳项目,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利用海洋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但是,蓝碳生态系统也面临巨大威胁。据统计,全球的红树林、海草床和盐沼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红树林的减少主要由于沿海开发和水产养殖,而海草床则受到海洋污染和船舶活动的影响。科学家警告,如果不采取紧急行动,这些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将大大削弱,甚至可能变成碳源,加剧气候变化。
这些重要海洋生态系统的损失率远高于地球上任何其他生态系统,甚至高于热带雨林。目前的估计表明,每年损失2-7%,这不仅是碳固存的损失,也是重要的栖息地损失,这些栖息地对于管理气候、沿海保护和健康至关重要。
不过,要量化减少率的计算很困难,但研究人员的测量估计表明,如果蓝色碳汇生态系统继续因任何原因而减少,那么在下一个世纪,30-40%的潮汐沼泽和海草、以及大约100%的红树林可能会消失。
卡塔尔的红树林。©摄影:王敏幹(John MK Wong) |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一些国家已经采取了积极的保护措施。印度尼西亚政府在过去几年中宣布扩大红树林保护区,并计划到2030年恢复60万公顷的红树林。哥斯达黎加则利用“蓝碳支付”机制,鼓励当地社区参与海草床和红树林的保护工作。与此同时,中国也在加强海洋生态保护,沿海多个省份正在开展红树林和盐沼湿地的恢复工程。
蓝碳的概念,不仅是改变了人们对海洋生态系统的认知,也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完善,蓝碳有望成为全球碳中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了,这还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要实现这一目标,仍然需要各界的共同努力。正如苏拉威西岛的红树林修复项目所示,保护和恢复蓝碳生态系统不仅有助于缓解气候变化,还能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当人类真正意识到海洋不仅是资源的宝库,更是地球气候系统的重要调节器时,蓝碳或许能成为我们应对气候危机的关键答案。
红 树 林
Mongroves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特殊木本植物群落,是连接陆地、淡水和海洋的重要生态系统。它们具有发达的呼吸根、支柱根等适应性特征,能够在盐度高、氧气含量低等极端环境中生存繁衍。红树林生态系统对全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红树林承载着巨大的生物多样性,它们是海洋生命的“大产房”,每年养育了近8000亿只幼鱼、对虾、双壳贝类和成蟹,保护并供养着世界各地无数的沿海社区,并在确保粮食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从应对气候变化、防灾减灾的角度讲,红树林犹如海岸的天然屏障,能有效抵御海浪侵蚀,保护海岸线,减少风暴潮、海啸等自然灾害对沿海地区的破坏。此外,红树林具有强大的固碳能力,是重要的“蓝碳”生态系统,有助于缓解气候变化。红树林的生物量和表层土壤中平均每公顷储有394吨碳。一些红树林地区,如菲律宾的红树林,平均每公顷的碳储量超过650吨。红树林还具有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多种生态功能。
但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围海造地、污染等,全球范围内的红树林面积正在不断减少。2024年IUCN发布的《生态系统红色名录》显示,全球50%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单元面临崩溃的风险,近20%的红树林处于高风险,被列为濒危、或极度濒危。保护红树林迫在眉睫。
全球40%的红树林位于自然保护地内。在许多国家,如巴西、墨西哥和孟加拉国,超过75%的红树林受到保护。在阿联酋、迪拜、新加坡和中国等地,城市保护地让人们有机会在城镇和城市接触红树林。但在马来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和缅甸等其他国家,保护地的覆盖率不到5%。全球红树林联盟制定了到2030年将保护率翻一番的目标,但要在全球范围内达到80%的保护率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一定程度上,这需要大幅增加其他有效的区域保护措施(OECMs)的应用。
(本文为日常工作记录,供了解和参考。)
文 | 王昆山
审 | Maggie
排版 | 绿叶
【参考资料】
Blue_carbon
International policy framework for blue carbon ecosystems
海洋与湿地·红树林系列
SAVING DUGONGS
【海湿往期部分报道·红树林】
7月26日世界红树林日,成为红树林般的存在
聚焦最佳政策实践!“红树林突破”国家自主贡献工作组网络研讨会1即将召开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或可兼得?厄瓜多尔的红树林保育经验分享
《世界红树林状况》(2024版)报告:知识共享、加强合作,共同拯救红树林
《湿地公约》秘书长穆桑达·蒙巴博士:保护红树林需全球共同努力
人工红树林在储存碳方面有多强?
王敏幹:香港海洋保护区是实现生物多样性30×30目标、促进经济多元化的关键一环
将亚马逊红树林纳入REDD+计划
巴西瓜纳巴拉湾的“绿色卫士”:红树林如何抗击气候灾害?
首次全球评估!到2050年,超过一半的红树林生态系统面临崩溃风险
斯里兰卡恢复红树林
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平台发布香港特区湿地无瓣海桑观测数据
金子般的红树林:印度尼西亚通过生态恢复提升经济、保护海岸线
孟加拉国沿海绿化:大规模红树林扩张,缘何威胁到迁徙候鸟生存?
收到广东汕头相关部门反馈,绿会国际部湿地红树林保护工作4点建议皆获采纳
澳大利亚红树林茂盛生长:海平面上升竟是原因?
阿曼红树林:渐暖世界中的“碳战士”
全球红树林联盟发布《红树林恢复最佳实践指南》
联合国环境署助力恢复莫桑比克的红树林生态系统
湿地公约秘书长蒙巴博士盛赞:红树林 ——了不起的湿地生态系统
7月26日,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国际日
利用可生物降解结构来促进红树林恢复 | 蓝碳研究人员开发出保护沿海湿地的新方法
印度尼西亚新首都对婆罗洲的红树林和野生动物构成威胁
西印度洋在24年里失去了4%的红树林
红树林复杂性与环境变量对墨西哥太平洋河口渠道鱼类群落的影响
【你知道吗?】长期以来,在全球,船舶的开放式螺旋桨在航行过程中给海洋生物带来了显著的伤害和死亡,尤其是对于大型海洋生物如鲸类、海豚、海龟、儒艮、海牛等。例如在北大西洋,因开放式螺旋桨撞击带来的鲸豚死亡比比皆是;如在卡塔尔海域,有超过50%的鲸鲨身上都有明显的螺旋桨伤痕。这显示了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在我国也不例外,多年来沿海发现因被螺旋桨打死的海洋动物不在少数。此外,开放式螺旋桨对于人类(游泳者、潜水人员和海上作业人员)的伤害案例也比比皆是。许多专家建议,在海洋保护区、或重要海洋哺乳动物区域(IMMAs)或重要迁徙路线上降低船舶速度、加装螺旋桨保护装置,是减少损害、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良好举措。(海洋与湿地·宣)
来源:中国绿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