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射雕的豆瓣评分还值不值得看,到底还有没有参考价值?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9 18:53 3

摘要:射雕从预售开始,就讨论度十足,春节档的热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肖战带来的,从预售不断的破记录,到各路人马两个极端的预测,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射雕从预售开始,就讨论度十足,春节档的热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肖战带来的,从预售不断的破记录,到各路人马两个极端的预测,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这部电影无论最终票房多少,肖战都已经证明了他的抗票能力,预售三个多亿,就冲这个预售肖战还能再顶20年!

《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目前影评争议不断,口碑两极分化严重,就是一个现实版本的江湖!江湖是什么,江湖就是有很多帮派,立了很多规矩,打打杀杀。三分面子,五分恩怨,贪婪加仇恨。

关于豆瓣评分

电影《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获得了5.5的评分,共有接近多三十三万人参与打分,然而,这部电影在其他购票平台如淘票票和猫眼上分别获得了9.4和9.5的高分,这一巨大的评分差异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质疑!

《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豆瓣评分人数多达33万人!仅次于哪吒2的评分人数,远远高于唐探1900和封神2的评分人数,票房是别人的三分之一,评分人数是他们的双倍,真正的粉黑大战!

以本次春节档的其它五部已先期开分的电影作为样本,按照这五部电影的平均系数0.914,正常情况下射雕的评分人数或为6.23万人上下!

即使是取极端值0.355,评分人数最高可能也就16万,那么剩余的这17万打分人从何而来?如果是粉丝电影 ,那这评分对不上,如果33万人看过评分,那这票房对不上!

如果都是看过电影的普通观众打分,观影人次和打分人数显然不成正比,非常不合理。唯一的解释是很多没看过电影的人给“射雕”短评了。

许多根本没有看过作品的人仍在不断涌入恶意打一星,甚至有人在凌晨时段发表大量恶意评论!

所以这根本不是真实的观影人群打分,如果三十多万人都是观影的,射雕票房最起码现在30亿?直接说了,肖战的片子,永远不会有公平公正的评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偿抬轿子和黑文案,在包括豆瓣的很多平台,已成为某些人的营生。

极端案例显示某新晋艺人的电影上映期间,出现38%的一星差评和32%五星好评的极化分布。这纯粹是资本与资本间的角力,已经不属于正常评分了。

有人说,春节档电影都开分了,唯独“射雕”未开分。明显是片方害怕了,不敢开分。

如果片方能干涉豆瓣开分的话,那么十亿投资的《蛟龙行动》的老板于冬,就不会发声抱怨自己的电影豆瓣分数开的低了。按照这个逻辑,于冬知道豆瓣后台的分数低,直接让豆瓣别开分就是了。

真正的原因是有无数的黑子,没看过电影,跑去豆瓣给“射雕”一星评论,干扰了豆瓣正常的评分系统。豆瓣为了保证开分的公平性,所以才暂缓开分。

我实在不能理解“业内看豆瓣评分”这件事,业内的人是以什么样的依据一定要以一个不播放剧里或影片的平台评分为标准。

豆瓣无观影验证机制,理论上未观影的用户都可对影片打分。匿名注册机制造成恶意账号批量存在,2020年数据显示单个新片上映期间可产生近万虚假账号。而现在,这个虚假账号数量可能得乘以10。

豆瓣评分权重算法,虽会考虑活跃度,但对组织化刷分行为束手无策。

某瓣不跟电影购票系统联动就可以随意打分,已经沦为买水和粉黑战的工具了,乌烟瘴气、污言秽语,完全丧失了公允性,早就卸载了!

以前的豆瓣对影视剧基本的评价标准还是存在的。对于经常看电影,尤其是像我这种经常依据豆瓣评分和豆瓣评论选电影的人来说,只要看个豆瓣评分,就大概知道这个电影处于什么水平。

评分人数超十万的,8分以上不一定好看,但5分以下的绝对不好看。6分到8分的剧不好辨别(如果是腥风血雨体质的流量参演,有这个分的话剧差不了),9分剧不会差。

现在的豆瓣是谁都可以打分,就算没看过剧的都可以打,豆瓣评分已经变成了粉圈和水军的乐园,早就没有公信力了!

说实话里面真是个污水池,每个片子都有黑粉乱评,污言秽语,不堪入耳,很多评论几乎都是复制粘贴的,内容一模一样,简直是个网暴的大本营!

下图这个博主“沦陷”这个词用得好,现在都不敢去豆瓣了,没有强大的内心受不了那些恶毒的文字!尤其肖战是重灾区,腥风血雨的!

一个外国博主因为看了射雕,夸了中国武侠,就被黑子喷是收钱了,被骂的很脏,所以谁敢去看射雕,谁敢说自己看了射雕,谁又敢夸射雕,除了网络喷子大家都是正常人,都怕被骂!

也许有人会说,“射雕”是粉丝电影,粉丝都去刷,所以刷评论的多。

如果豆瓣真的是粉丝刷的话,那“射雕”的分数至少也得上8分才合理。而真实情况是“射雕”豆瓣评分5.5分,是春节档所有电影评分垫底,粉丝刷分难道往低了刷吗?

这些数据足以证明,“射雕”在豆瓣的评分如此之低不是因为粉丝刷分,而是黑子刷分的结果。

豆瓣改版前,在豆瓣写真实影评还经常能被编辑推荐到首页,现在直接给隐藏了!

豆瓣评分,隐患于2015年,开始被介入是2016年,21年的时候已经泛滥成灾!

豆瓣的评分主体已经变质了,核心影迷群体占比从2015年的62%降至2022年的37%(豆瓣年度报告),所以现在参与评分的绝大多数都不是什么影迷,很多账号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刷分。

"情绪化打分"现象加剧,某社会议题相关影片上映首周非理性评分占比达41%。

如果看完过电影,去打一星,真的觉得烂无可厚非,毕竟每个观众都有每个观众自己的感受,每个观众也都有发表自己对影片观点的权利,但是没看过电影,就为了单纯的黑,是严重破坏电影正常评分系统的行为。

至于到底看没看过电影看看他们说的话就知道了。好多都是类似于什么肖战的电影坚决抵制的言论。就问说这样话的人,你都抵制肖战了,还能为他花钱去电影院买票吗?显然是没看过的观众。

当然,站在公正客观的角度讲,这个片也必然有粉丝无脑打五星的。但是作为粉丝来说,自己偶像的电影上映,是肯定会看这部电影,即便是因为粉丝滤镜主观去打得五星,也起码是作为粉丝视角的真情实感,虽然也不客观,但是谁又能做到真正客观呢。

总比没看电影就去无脑打差评的黑子们要强!

粉丝经济影响,偶像参演作品首周评分波动幅度达±2分。综上,豆瓣人工评分体系因为存在重大缺陷,主动或被动落幕是早晚的事情。

来源:方筝暖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