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10天不运动”不仅加剧胰岛素抵抗,还可能让人越来越“健忘”

B站影视 2025-02-09 19:28 3

摘要:近日,密苏里大学Nathan Kerr等发表于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的一项研究发现,仅仅10天的身体不活动,不仅加剧胰岛素抵抗,还可能让人越来越“健忘”!研究人员在4个月大的雌性Wistar大鼠身上做了个“小实验”,对小鼠进

医脉通编译撰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10天不运动,身体和大脑都“抗议”!

你有没有想过,仅仅10天不运动,会对身体和大脑产生什么影响?

近日,密苏里大学Nathan Kerr等发表于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的一项研究发现,仅仅10天的身体不活动,不仅加剧胰岛素抵抗,还可能让人越来越“健忘”!研究人员在4个月大的雌性Wistar大鼠身上做了个“小实验”,对小鼠进行了一次10天的后肢固定(HLI),结果还真让人们大开眼界……

图 肌肉闲置可能会通过铁代谢失调对海马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首先,小鼠海马区出现了胰岛素抵抗,全身的葡萄糖稳态也乱了套。这就意味着大脑的“能量供应站”出了问题,能量调配开始“卡壳”。

接着,海马中的线粒体开始“闹脾气”,活性氧(ROS)生成量飙升。线粒体可是细胞的“能量工厂”,这下好了,能量生产不仅没保障,还产生了大量“垃圾”,给细胞添了不少麻烦。

再看海马中的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和tau蛋白,它们的标记物也纷纷“亮红灯”,暗示着大脑里可能在酝酿着阿尔茨海默病的“风暴”

还有,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也降低了。BDNF就像大脑的“营养液”,它的减少可不利于神经细胞的生长和维护。

更让人意外的是,这些变化还和铁稳态的全局变化有关联。肌肉闲置导致肌肉里铁元素“堆积如山”,而血清和全脑的铁水平却“一落千丈”。研究还发现了一个新情况:肌肉闲置会改变大脑铁稳态,而且肌肉和大脑铁含量之间存在强烈的负相关关系。这就好比肌肉和大脑之间有个“跷跷板”,肌肉铁含量一高,大脑铁含量就低,反之亦然。

综合来看,后肢固定诱导的肌肉闲置,对海马胰岛素敏感性和ROS生成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而且这一切都和大脑铁稳态的改变脱不了干系。本项研究就像是拼图游戏里的一块关键拼图,为解释肌肉功能丧失如何促进认知衰退、增加阿尔茨海默病风险,提供了可能的新机制。

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通过后肢固定导致的肌肉闲置,竟然会让海马的氧化应激和胰岛素抵抗“双倍升级”。这背后,肌肉铁过载和大脑中铁代谢失调“狼狈为奸”,共同“作妖”。研究最终锁定:肌肉闲置就是那个“幕后黑手”,它通过基于铁的肌肉-大脑轴,给海马功能“使绊子”,还暗示铁代谢失调可能是肌肉健康、认知功能和阿尔茨海默病风险之间关系的一个新的潜在“导火索”。

现代生活让人们越来越“懒”了?

很多人每天坐在办公桌前,一坐就是八小时,下班后又窝在沙发上,刷手机、看电视。这种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不仅对身体不好,还会让大脑“生锈”。

研究人员发现,从20世纪40年代到现在,人类的平均寿命从60多岁提高到了70多岁,但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却飙升了。虽然我们的寿命延长了,但健康寿命(没有疾病困扰的年数)在过了65岁之后往往会下降。

身体的不活动已经被证实会导致胰岛素抵抗,而这种抵抗不仅影响身体,还会波及大脑。

动起来,胰腺和大脑都会“感谢”你

好消息是,改变这种状况并不难。研究人员指出,从完全不运动到开始定期运动的人,健康改善最为显著。即使只是偶尔运动,也比完全不运动好得多。所以,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动起来!

而且,研究表明,阿尔茨海默病的神经变化其实早在40多岁和50多岁时就开始发生了,尽管正式诊断通常是在65岁之后,并且规律的运动,还能够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如果我们能在年轻时就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胰腺和大脑一定会“感谢”你。

轻松小贴士,让运动成为习惯

那么,怎样才能轻松地迈出第一步呢?其实很简单:

1.多走几步:把车停在离目的地稍远的地方,或者选择走楼梯而不是坐电梯。每天多走几步,积少成多。

2.工作间隙活动一下:每隔一段时间站起来伸伸懒腰,活动活动筋骨。哪怕只是在办公室里走动几分钟,也能让身体“醒过来”。

3.周末户外活动:周末的时候,约上家人或朋友去户外走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运动不一定要去健身房,户外活动同样有效。

4.从小目标开始:不需要一开始就进行高强度的锻炼,可以从每天走30分钟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

结语

别再小看每天的“偷懒”时间了。为了我们的身体和大脑,从现在开始,动起来吧!就像那句老话说的:“生命在于运动。”让我们一起动起来,享受健康的生活,让大脑保持年轻和活力!

参考文献

[1]Tang B, Sjölander A, Wastesson JW, Maura G, Blotiere P-O, Szilcz M, Mak JKL, Qin C, Alvarsson M, Religa D, Johnell K, Hägg S.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glucagon-like peptide-1 agonists, dipeptidyl peptidase-4 inhibitors, and sulfonylureas on the risk of dementia in older individuals with type 2 diabetes in Sweden: an emulated trial study. eClinicalMedicine 2024;73:102689. DOI: 10.1016/j.eclinm.2024.102689

[2] Monney M, Jornayvaz FR, Gariani K. GLP-1 receptor agonists effect on cognitiv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type 2 diabetes. Diabetes Metab. 2023;49(5):101470.

本视频/资讯/文章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内分泌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