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才过一山连:大观张大千撷英丨中国嘉德2025春拍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12 20:25 3

摘要:张大千的艺术生涯横跨半个多世纪。本季汇集大千从三十年代末到晚年的多件佳制。三十年代末,他在战乱中以《荷花鸳鸯图》营造诗意栖居,工写兼备的技法与文人风骨相映成趣。四十年代,他临古出新,《巨然晴峰图》融合宋元笔意,以复古为革新,奠定其“血战古人”的巅峰成就。晚年旅

中国嘉德2025春季拍卖会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

预展

5月21日-5月24日

嘉德艺术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1号)

拍卖

5月26日 17:00

嘉德艺术中心 A厅

张大千的艺术生涯横跨半个多世纪。本季汇集大千从三十年代末到晚年的多件佳制。三十年代末,他在战乱中以《荷花鸳鸯图》营造诗意栖居,工写兼备的技法与文人风骨相映成趣。四十年代,他临古出新,《巨然晴峰图》融合宋元笔意,以复古为革新,奠定其“血战古人”的巅峰成就。晚年旅居海外《水竹幽居图》以抽象水墨承载乡愁,为张心智所作,寄托对故土与亲人的深情。1980年,他在台北绘《富春山图》,由《张大千书画集》出版,《红叶栖禽》系在美国加州所作,在记忆航道中,遥寄对故国的毕生眷恋。既是传统的延续,又是时代的突破,从工笔到写意,从具象到抽象,张大千以笔墨为舟,在艺术与人生的长河中自由驰骋。

荷花鸳鸯图

Lot 3132

张大千 1899~1983

荷花鸳鸯图

立轴 设色纸本

戊寅(1938年)作

117×48.3 cm. 约5.1平尺

RMB: 5,800,000-6,800,000

题识: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戊寅夏日,蜀郡张爰。

钤印:张爰、大千大利、冷香飞上诗句、大风堂

米景扬(1936-2023)题签条:张大千先生荷花鸳鸯图精品。米景扬题。钤印:米景扬

出版:

《张大千精品集·二(上卷)》,第93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年版。

张大千作画留影

唐代诗人郑谷《莲叶》原诗:“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摇柄柄香。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唐代诗人郑谷《莲叶》诗,写莲叶为鸳鸯遮风挡雨的温情。“浣纱人”典出西施,此处代指“采莲人”。莲叶未被采摘,方能庇护鸳鸯,暗喻“乱世中的庇护”以及“对完满爱情的珍视”。

《荷花鸳鸯图》局部

张大千借诗中意境,创作《荷花鸳鸯图》。1938年正值抗战初期,于这乱世之中,“雨中”或象征时局动荡,以莲叶衬托鸳鸯,突出自然和谐之美,“盖鸳鸯”表达出对安宁庇佑的向往。一生酷爱荷花的张大千曾多次取此诗的诗意写荷,此幅显示出张大千早期绘画中那种典雅宁静的格调和工致细谨的笔法。荷叶以写意的笔法写出,淡墨染出叶片,留出叶脉的空隙,使大片荷叶在空间上推到较远的位置,近景水面上漂浮的睡莲与漫展的荷叶相映,暗淡的色彩也更衬托出荷花与鸳鸯的精致和华丽。三枝荷花明媚可人,没骨法晕染,有种出淤泥而不染的清姿,展现出雨中的蓬勃湿润感;两只鸳鸯生动可爱,羽毛以细笔勾染,顾盼生姿,刻画细致而不失情趣。整体颇为契合郑谷的诗境,也有郑谷诗中那种“清婉明白,不俚而切”的味道,可称大千早年画荷佳作。

《荷花鸳鸯图》局部

作本幅时,张大千时年39岁,正值艺术成熟期。通过鸳鸯的安然栖居,传递对乱世中对于微小幸福的珍视,兼具文人雅趣与时代印记。“鸳鸯”的成双成对,暗喻着对和平团聚的期盼。这也是大千在乱世中的一份艺术坚守,彰显艺术家的情怀之作。

巨然晴峰图

Lot 3133

张大千 1899~1983

巨然晴峰图

镜心 设色纸本

丁亥(1947年)作

116×49.5 cm. 约5.2平尺

RMB: 3,800,000-4,800,000

题识:巨然晴峰图。丁亥闰二月朔,临似恂侯仁兄法家正之。大千弟张爰。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展览:

“辟混沌手:张大千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纪念展” ,保利艺术博物馆,2019年5月20日-26日。

出版:

1《先生归来·吴隐和他的时代》,第222页,西泠印社出版社,2023年版。2.《二十世纪美术作品档案·大师合卷一》,第263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24年版。

展览现场

元代佚名《万山积雪图》(无锡博物院藏)

张大千《巨然晴峰图》,168.5×85cm,中国嘉德2016 秋季拍卖会,第 724 号拍品,成交价:1.03 亿元。

元代佚名《万山积雪图》(藏无锡博物馆),属李郭派余脉,描绘雪景苍山,笔墨刻板但气势恢宏。三、四十年代,因清宫旧藏散佚,大千得以大量接触宋元名迹。此画或为其中之以巨然的长披麻皴(中锋圆笔)替代李郭派的侧锋劈斫,增强山体质感的柔韧性与墨色层次;融入元人王蒙的繁密苔点与苍莽意境,使画面从“雪景寂寥”转向“晴峰浑厚”。

张大千与吴湖帆等画友于上海

张大千 1946 年上海画展公告

此时的张大千已从敦煌归来,致力于整理敦煌未完成的作品。同时因战乱流散在市场上的宋元名迹,大千亦竭力搜罗,这让他的临古愈加精进。在这个时期,他逐渐从董巨化出,兼得王蒙茂密蒙茸,直登宋元堂奥,堪称临古创作的巅峰时期。此作堪称张大千“仿古”艺术的终极形态——以古画为食材,以己意为厨艺,烹出一道既似曾相识又焕然一新的盛宴。它不仅是1940年代中国画“复古创新”潮流的缩影,也为我们理解张大千从传统主义者到现代主义者的蜕变提供了关键钥匙。张大千的仿古绝非简单摹写,而是通过“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策略,以古画章法为躯壳,注入个人笔墨灵魂。此幅《仿巨然晴峰图》正是这一创作哲学的典范:“仿巨然”是借五代巨然的披麻皴法确立正统性。实质是脱胎于元人《万山积雪图》,以李成、郭熙的“山重水复”构图为基础,融合巨然、王蒙笔意,完成对古画的“创造性篡改”。

《巨然晴峰图》局部

1947年5月9日至13日张大千于上海成都路中国画苑举办“张大千近作展”,轰动一时。展览上的拟古作品包含《巨然松溪归棹》、《仿石溪山水》、《临黄鹤林泉清集》、《临黄鹤夏山隐居》、《仿巨然溪山云屋》、《临北苑江隄晚景》等等,让世人见识了大千血战古人的全面成就。观全幅,主峰巍峨,山脉如龙蛇盘绕,溪涧纵深穿插,将“冬景肃杀”转化为“夏山葱郁”,以巨然的长披麻皴,替代李郭派的侧锋劈斫,增强山体质感的柔韧性与墨色层次,融入元人王蒙的繁密苔点与苍莽意境,清润流畅,墨色均匀,燥润相生。空间节奏上从“雪景寂寥”转向“晴峰浑厚”。

《巨然晴峰图》局部

水竹幽居图

Lot 3135

张大千 1899~1983

水竹幽居图

镜心 设色纸本

41.5×86.5 cm. 约3.2平尺

RMB: 3,800,000-4,800,000

题识:

(一)吴下人多水竹居,馆娃宫接越来溪。太湖三万六千顷,一舸西施许独携。摩耶精舍写水竹幽居图,并拈小诗。八十二叟爰。

(二)六十九年庚申(1980年)重阳后一日,付与十儿心智收之。

钤印:张爰、大千居士、摩耶居士

著录:

1.《张大千年谱》,第477页,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

2.《张大千诗文集编年》,第205页,荣宝斋,1990年版。

出版:

1.《张大千的生平和艺术》,彩页第21页,中国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2.《天水无垠:张大千的生平与艺术》,彩页,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年版。

来源:中国嘉德2013秋季拍卖会,第633号拍品。

上款:

“十儿心智”即张大千次子张心智(1927-2006) ,小名“亚福”。四川内江人,擅画。心智虽为大千次子,但张家取大排行法计算,故一代人皆一起排列,因而大千称心智为“十儿”。大千、心智父子感情深厚,1941 年心智随父赴甘肃敦煌临摹敦煌莫高窟壁画,心智侍奉乃父左右,前后历时两年。1949年,张大千远赴南美,张心智则留寓内地,父子两人从此天各一方,此生再无见面。1980年张心智因公赴港,在港给老父拨去了电话,大千听到儿子的声音再也抑制不住思念,顿时老泪纵横,失声痛哭起来。通完电话,

大千于是在重阳后一日,将心爱的《水竹幽居图》题上“付与十儿心智收之”托弟妹带去香港转交张心智。

出版物封面

1976年,张大千结束了二十余年的海外飘零生涯,回台购地筹建“摩耶精舍”,并自此定居台湾,直至仙逝。张大千这一时期的艺术风格,一方面受身体因素的限制,故多以粗笔写意为主,工笔之作几乎绝迹不画。早年的俊秀,中年的精工,都在这一时期转向,愈加趋于朴茂、苍润和沉郁。另一方面也因为其周围艺术欣赏群体的转变,他将那种近乎西方抽象画的浓墨重彩的泼彩泼墨山水技法,进行了细微的调整,而以泼、写兼用法写画山水。本幅《水竹幽居图》即为该时期,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张大千山水佳作。

1941年张心智随父张大千赴敦煌。为张大千临摹莫高窟壁画

本幅画面上有大千所录两段题跋,分为“吴下人多水竹居,馆娃宫接越来溪。太湖三万六千顷,一舸西施许独携。摩耶精舍写水竹幽居图。并拈小诗。八十二叟爰”,“六十九年庚申重阳后一日付与十儿心智收之。”第二段题识中所言及的“十儿心智”,即是张大千的次子张心智。心智虽为张大千次子,但张家取“大排行”法计算,故兄弟的第二代皆一起排列,故称心智曰“十儿”。

张大千在敦煌,中间少年即为张心智

张心智,四川内江人,擅长绘画。1941年随父张大千赴甘肃敦煌临摹敦煌莫高窟壁画,侍奉乃父左右,前后历时两年。1949年张大千离开中国,直至生命结束,再未踏上故土。张心智则投于身新中国美术事业的建设中,并历任甘肃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美术干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馆长,宁夏政协常委副秘书长等职。1980年张心智因公赴香港,在香港,心智给张大千打去电话。张大千刚听到儿子的声音,顿时老泪纵横,颤声叫了一声“亚福”(张心智小名)便泣不成声。父子两人离别三十年,隔海相望而不得相见,张大千对于儿子的思念之情在这一刻再也压抑不住,失声痛哭起来。通完电话之后,大千于是在重阳后一日,将心爱的《水竹幽居图》题上“付与十儿心智收之”托弟妹带去香港转交张心智。

张大千晚年与张群在摩耶精舍共赏荷花

张心智在香港住了五个多月,期间张大千多次表示要到香港,但因年事已高,眼疾复发,身体亦承受不了路途的颠簸,经医生的劝阻,终未成行。张心智亦很想赴台看望父亲,但因当时的政治环境的原因,亦是未能成行。两父子自此便天涯两隔,再也未能见面。这件《水竹幽居图》可以说是父子两人最后互通音讯的见证。

《水竹幽居图》局部

送给三十年未见面的儿子的作品当然不可能是草草写就的应酬之作,必定是大千非常满意而自存的作品。细读此画,便知确为如此。画家先以浓淡水墨泼洒晕扫,然后审度全幅的章法气势,在主体山峰的两边收拾皴擦出竹林、从树及坡石。又选取合适的地方盖起茅屋陋居,最后几笔画一扁舟,浮泛于水面之上。家乡的山水。可以看出,这种泼墨山水画风,需要画家随机应变,审时度势的调整。何处泼染、何处皴擦、何处留白、何处造景,都是根据水墨赋予画面气氛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张大千这一类介于抽象与写像之间的绘画,由于并不刻意预设表现目标,故而留出可供观者充分发挥想象的丰富空间,而经由观赏者自由感受的实际参与,与画家共同完成画境的解析和诠释。

富春山图

Lot 3136

张大千 1899~1983

富春山图

镜心 设色纸本

庚申(1980年)作

68.5×135 cm. 约8.3平尺

RMB: 3,000,000-4,000,000

题识:

江净潮平岂偶然,一山才过一山连。钓台近处行当缓,何用风牵上濑船。六十九年庚申嘉平月,八十二爰翁。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大千豪发、己亥己巳戊寅辛酉、摩耶精舍

出版:

1.《张大千书画集(第三集)》,第50-51页,历史博物馆(台北),1982年版。2.《嘉德二十年精品录·近当代书画卷·三》,第1064-1065页,故宫出版社,2014年版。

来源:中国嘉德2009春季拍卖会,第711号拍品。

出版物封面

“黄山艺苑”1946 年留影,前排右起第 6 人陆丹林、第 7 人张大千、第 12 人郭沫若

张大千一生行迹遍布中西,五洲行遍,谈到世界各地名山大川,始终觉得黄山为第一。“黄山风景,移步换形,变化很多。前后海数百里方圆,无一步不佳。”他说“以石涛、渐江皆往来于黄山者数十年,所写诸胜,并得兹山性情,因命予往游。三度裹粮,得穷松石之奇诡,烟云之幻变,延誉作展于成都、重庆。”其从二十八岁起,一生三上黄山,写生画稿盈箧,拍摄风景照片数百幅,作诗百十首赞美吟哦黄山奇景。他以多重角度,深度发掘出黄山的特征和美。被誉为是“黄山画派最后的集大成者”。

1936 年,张大千(前排右一)、谢稚柳(后排左一)、徐悲鸿、黄君璧诸同好游黄山

从1927年和二哥张善孖第一次游黄山。1931年再登黄山。张大千在文殊院对面文殊台石壁上留下“云海奇观”四字,请篆刻家方介堪刻“两到黄山绝顶人”印章。张氏兄弟对开荒和黄山建设有功,特制纪念墨,墨正面由大千题“云海归来”,又在上海出版张氏昆仲摄影的《黄山画景》,张大千拍摄的黄山风景照还获得比利时万国博览会“摄影金奖”开中国画家出版黄山摄影集先河。三游黄山,都走水路从汤口而入,从浙江溯新安,经过富春江,新安七里泷、严滩,风牵上濑船,入汤口。硃砂泉的冷冷珠玑,人字瀑的匹练寒光天都峰、莲花峰,东西海,前后澥,十分清晰地烙印在他的记忆中。

大千对黄山用情至深,留下诸多书、画、影精彩至极,并留下吟哦黄山的纪游诗逾百首,将黄山的每一处胜景揽入他的诗情画意之中。在他漂泊异乡的晚年,黄山意象仍然常常出现,1969年,他在巴西创作了一生可数的杰作《黄山前后澥图》;在台北摩耶精舍,他种植了四盆名贵的黄山松盆景,盘曲虬劲,千姿百态。至生命的最后,他还在创作《黄山百步云梯》,平生最后画一幅黄山水墨画。

《富春山图》局部

1980年,这一年国际社会的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年初,大千接到了来自大陆的子女、亲属、学生、老友们纷纷来信,欢喜无极。台北历博也决定由此开始对大千生平作品作全面系统的介绍,“凡大千先生的书法和绘画,均予以整理编印”,并出版“张大千书画集”。春日,旅日老友李海天、黄天才等到摩耶精舍拜访大千,向大千求为横滨新建的旅舍作一大画。不服老的大千欣然应允,并嘱黄天才在日本找一匹大绢。到七月,定制大绢送到台北,大千十分满意,豪兴大发,决定放手大干。并找来木匠定造了一张三丈多长,七尺多宽的特大画桌,又大兴土木造画室,连出大手笔。而大场景的营造,必然要忆及他最爱的黄山。九月,大千作《黄山光明顶》,题曰:旷绝光明顶,天南四望空,谁去孤啸入,身在万山中。呼吸风雷过,巑岏日月通,仙踪如可接,何必梦崆峒。忆与先仲兄虎痴同游黄山之作,忽忽已是五十余年前事矣。此写光明顶在东海之南,寻常游人所不到者。

而本幅也是登黄山途中,泛舟富春江上,钓台、严陵濑,千古风物,俯视江边两岸,草木葱茏,帆影片片。江净潮平,山脉连绵,那是黄公望笔下的富春山居,也是大千追忆中黄山奇景的入口处。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红叶栖禽

Lot 3137

张大千 1899~1983

红叶栖禽

镜心 设色纸本

壬子(1972年)作

49×80 cm. 约3.5平尺

RMB: 300,000-500,000

题识:

一)枯槎可奈秋风劲,霜叶休矜春意浓。漫倚新声似黄鸟,那知景色近三冬。壬子开岁,环荜庵作。矇叟爰。(二)六十五年(1976年)午日。旧作题奉为元吾兄,用佐蒲觞。大千弟张爰。

钤印:大千居士、张爰之印、大千居士、丙辰

出版:

"The Peninsula times tribune", 1973年3月9日,第13版。

出版物书影

大千七十年代初居于美国加州环荜庵中,每到秋天,优胜美地的红叶漫山遍野,唤起他的思乡之情。日落时分,知更鸟会在高高的树顶上仰头向天,歌声如同暖阳照亮心房。它那橙色的胸腹,曾经让十七世纪欧洲移民在新大陆思念起故乡的知更鸟,它的啼鸣打破冬季的沉闷,预示春天的到来,使漫漫冬日成为遥远的回忆。

张大千在加州环荜庵

1972年初,大千为布置环荜庵,四处寻觅中国的花树,因而笔下关于吟咏花木诗歌和作品也增多起来。大千曾在老友侯北人的陪同下,走遍远近各城所有花圃,不惜重金购买大量的奇花异卉。曾戏言:北人与我,真成了寻花问柳的朋友了。大千作《向侯北人乞海棠》诗:“君家庭院好风日,才到春来百卉开;想得杨妃新睡起,乞分一棵海棠栽。”侯北人即将园中两株垂丝海棠和两株西府海棠送到环荜庵。大千作诗称赞报答:“自辇名花送草堂,真成白发拥红妆;知君有意从君笑,笑此狂奴老更狂。”老友马晋三以宫粉梅花一株相赠,大千作《梅花图》诗二首还报。又作《寒梅图》,寄赠老友张学良将军。至六月下旬,眼疾初愈,左眼复明。七月,环荜庵落成,心情大好。据称园中画室十分宽敞。全用落地玻璃窗,地毯铺好,规模宠大,看起来像是一个巨大的画廊,一端设有大画桌,桌案上铺深蓝色的毡子。“先生落笔迅速准确,可知他的眼力确实是复元了。”常在环荜庵内接待老友来访。乘兴题诗作画。

本年大千从春日起准备“张大千四十年回顾展”。在序言中回顾了自己的绘画历程:学染织于日本西京、学三代两汉金石文字,六朝三唐碑刻,梅师酷好八大山人,喜为花竹松石。至流离海外,遍游欧洲南北美,卜宅巴西。予年六十,忽撄目疾,视茫茫矣,不复能刻意为工,所作都为减笔破墨。世以为创新,目之抽象,予何尝新?破墨法固我国之传统,特人久不用耳。老子云:得其环中,超以象外,此境良不易到,恍兮惚兮,其中有象,其庶几乎!本年应香港老友沈苇窗请,作《七十四岁自画像》。画题:苇窗索我尘埃貌,退笔粗疏眼更花;格是无心着泉石,故山挂梦已无家。强烈表现了深沉的故国之思。秋季,于旧金山砥昂博物馆举行“张大千四十年回顾展”预展。场面隆重壮观,观众络绎不绝。祝贺酒会的中外来宾达两千余人,不少艺术评论家、收藏家、美术工作者等从各地赶来参展。这一年美国洛杉矶市授予大千荣誉市民称号,当地华侨团体为之举行热烈的庆贺。

《红叶栖禽》局部

再题此画是在1976年,与友人共度端午节。节过端阳日,蒲觞满自斟。大千兴怀感旧,将此画题赠友人。上款人或为茮原,江兆申(1925-1996),字茮原、椒原,安徽歙县人。画家、美术史家。民国三十八年随溥心畬研习诗文。创作以山水画为主。从事中国画绘画史研究,于吴门画派用功尤深,颇有建树。曾任台北故宫博物院书画处处长、副院长。著有《关于唐寅的研究》、《文征明年谱》等,并发表学术论文多篇。1976年初,台湾老友江兆申来美开会,至环荜庵拜访大千。二人乘兴长谈。经过反复考虑,大千决定听从老友劝告,举家迁回台北居住。也是在本年3月,大千应台北故宫之请,担任该院管理委员会委员。此一时期多次由美返台,五月间,台湾电影耆宿吴树勋征得大千的同意,动用六部摄影机,历时半月,自编自导主演拍摄《张大千的绘画艺术》纪录影片。详细记录了先生日常作画的经过和心得,为大千艺术广泛宏扬的一次。人到晚年,异国秋深忆故枝,终于回到舒适的故乡,解开羁旅之愁,那是大千晚年对故土的深切眷恋与文化归根的最终选择。

相关阅读

「重磅推荐」中国书画、古籍善本、佳酿臻茗、邮品钱币

缶无咎石敢当——吴昌硕墨韵专题

我本荒唐室遗珍:苏曼殊绘《汾堤吊梦图》及其他

英雄逐鹿 虎视崤函——本季春拍张善孖佳作撷珍

众众从从湖众众——魏紫熙笔下的玄武湖军民大联欢

采一炼十 山川与予——大观中的李可染

丹青款款诉情怀——神石轩的海上传奇

日照金山:大千家珍顶级泼彩巨制即将春拍亮相

身上铃声慈母意 为今已作听铃翁——大观之夜中的齐白石《夕阳望子图》与三件人物画佳制

中国嘉德2025春季拍卖会

预展及拍卖日程

滑动可浏览全图

中国嘉德联系方式(滑动查阅)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部)

客户咨询:(86-10)8592 8288-3

结算服务:(86-10)8592 8288-4

媒体合作:(86-10)8592 8288-5

运输咨询:(86-10)8592 8288-9

网拍咨询:15010006220 / 15910807786转分机9

官方网站:www.cguardian.com

联系邮箱: mail@cguardian.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1号

中国嘉德(香港)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客户咨询:( 852 ) 2815 2269

联系邮箱: hkauction@cguardian.com.hk

联系地址:香港金钟道89号力宝中心一座5楼

各地区办事处联络

上海

邮箱:shoffice@cguardian.com

———

广州

邮箱:gzoffice@cguardian.com

———

南京

邮箱:njoffice@cguardian.com

———

杭州

邮箱:hzoffice@cguardian.com

———

厦门

———

台湾

邮箱:twoffice@cguardian.com.tw

———

日本

邮箱:jpoffice@cguardian.com

———

美国

来源:中国嘉德拍卖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