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类题目,一般以某一主题,给出若干材料,让大家归纳整合材料中提到的信息。
一、归纳概括类
【题目简析】
这类题目,一般以某一主题,给出若干材料,让大家归纳整合材料中提到的信息。
【答题模板】
概括特点:
名词+形容词:内容全面,手段多样,延续时间长,成效显著......化:
手段多样化,措施制度化,具有......性:
决策方式具有民主性,内容具有科学性、多样性,
以......为主导、目的、对象、保障、手段
态度内容有重点:强调、重视、注重.....
内容手段有多种......与......相结合
概括思想主张:
认为......(思想主张对事物的认识)。反对(抨击)......主张(宣扬).....
概括措施:
动词+名词:颁布......,设立......规定......禁止......成立......提倡
政治类事物;政府的重视,统治阶级加强专制,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统一多民族是历史的主流
科技类事物:技术发展水平高,技术更新快,注重创新
文化类事物:促进了文化交流,吸收、借鉴了其他文化
经济类事物:发展水平高,经济交流广泛、联系紧密
其他可参考特点、特征类题目
【真题应用】
泉州出土宋代海船(残存船底):据考古研究,此船的长度应为 34 米,宽 11 米,深 4米左右,载重量超过 200 吨,不仅体量大,而且还使用水密隔舱技术。从船舱出土物来看,数量最多的是香料和胡椒等,都是我国从南洋诸国进口的大宗货物。依据海船的考古介绍,概括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
[参考答案]
①造船技术发展水平高,注重技术创新
②我国与南洋诸国经贸联系紧密
[标准答案]造船技术水平高;海外贸易发展
由于认识到现代社会需要高技术和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因此,政府立法规定,儿童的主要任务是受教育而不是赚钱。例如,英国 1881 年规定,5 至 10 岁的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简明新全球史》
依据材料,概括 19 世纪末工业化国家的儿童能够接受教育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①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政府认识到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②政府立法规定儿童需要接受教育。
[标准答案]现代社会的需求(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政府立法
二、史料史学类
【题目简析】
这一类题目不考传统历史知识,而考史料、史学、历史研究方法的相关认识。
【答题模板】
该类题目虽然是主观题,但更侧重于知识点,因此答题要以下述知识点为主:
知识点:史料
按照史料形式分类:
文字史料:
①以纸张为载体的:如:史书、文书、传记、文集、日记、野史笔记,书籍、报刊、杂志、信件等。
②以电子媒介为载体的:如:电子邮件、网帖等
地位/作用:最主要的史料载体,使文化知识得以流传后世
局限:主观性较强,可信度受作者情感、立场、研究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不能独立反映史实,需要与其他史料互证
实物史料: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如: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
地位/作用:①比文献资料可信
②关于史前和上古的历史,实物史料显得特别重要
③与文献资料相互参证,弥补文献不足
局限:
a.很小的一个碎片,并不一定能展示历史的全貌
b.有些实物,人们猜测的意义,并不一定符合其真实意义
口碑史料(口述史料):人们口耳相传的资料,如: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谈话录音等
地位/作用:可能有虚构成分,但可以弥补文献资料的不足。(慎用)
局限:
①经过层层传承,口述资料与本来面貌会有较大差距
②可能会有大量创造和虚构的情节
③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当事人回忆也难免不准确或不全面
数字化史料:记录一定历史内容的图片或音视频资料。包括纪录片、新闻图片、漫画、照片等。记录重要历史场景,直观、可靠地再现历史。一般可信度较高,但如果被人为处理则可信度大打折扣。
按照史料价值分类:
第一手史料:原始资料,即事物发生的那个时代留下来的材料,特别是当事人和目击者提供的史料,直接反映研究对象的情况
第二手材料:距离那个时代较远的记录、转述,或者后人的研究成果,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一般来说,第一手史料时间较近,价值较高,但衡量第一手和第二手史料的价值高低也不能绝对化,如何增补佐证、增强低价值史料的可信度:可以补充实物史料如现场照片、现场文物、原始录音录像等;或补充原始史料如会议纪要、各类文件、新闻报道等。
运用史料的注意事项:
1.注意史料的来源、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尽量选取第一手(原始)史料。
2.选取客观、公正、正确的史料,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进行分析,史书要考虑作者主观因素和时代背景的影响。
3.对史料要合理利用,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有九分材料,不说十分话。
4.搜集更多的史料,对多种史料进行甄选、辨别,多源互证。(孤证不立,无证不信,不能以偏概全,或以个别代表整体)
5.注意史料作者和使用者意图。(文献史料口述史料都是人为,不可避免带有书写者和口述者的意图)
6.史学常用考证方法:二重证据法:把文献与考古材料相结合、相互印证的史学方法。
史料的信度:
一般而言,第一手资料的可信度高于第二手资料,实物史料的可信度高于文字史料和口述史料,音像资料的可信度高于纯文本资料。文学和艺术作品可以作为史学研究的辅助史料,但因其可信度相对较低,使用时应进行考察鉴别、去伪存真。另外,距所要考察的历史对象时间较近的史料相对可信。
【真题应用】
数据是史料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和支撑。在探究历史过程中,对数据的使用应注意什么?
[答案]注意数据的来源,数据的真实性、数据的完整性等。
照片是了解历史的重要材料。1839 年摄影技术正式诞生,人们开始尝试用摄影记录社会生活、重大事件等。照片能够把转瞬即逝的动态过程凝固成静态的画面形象,永久保留,便于理解,可信度强。
——摘编自吴建《新闻摄影学》
概括照片的史料价值。
[答案]记录重要历史场景;直观、可靠地再现历史等。
三、比较异同类
【题目简析】
这类题目要求比较两种事物或一种事物在不同阶段的异同。比较的项目,一般讲究一一对应
【答题模板】
如果材料没有指出答题范围,则按如下模板回答:
相同点:所处的时代背景、担负的任务、追求的目标,采取的方式、最后的结果......具有一致性
不同点:除了以上相同点的对立面之外,还包括:
a.事物侧重点是....注重....
b.事物侧重点是.注重。
如果材料指出了答题范围,则结合下述比较项的确定方法和材料内容进行回答。
比较项的确定方法:
属于历史人物概念的可分为:国籍、时代、称谓、主要活动、成就、评价等要素。
属于历史事件概念的可分为:背景、时间、空间、主体、经过、意义等要素。
属于历史现象概念的诸因素与历史事件的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经过改为主要内容或主要表现。
属于历史制度概念的可分为:背景、时间、制定者、主要内容、评价等因素。
属于历史革命的知识可分为:革命任务、组织与领导、斗争纲领、主力、方式、性质、结果等因素。
属于历史革命结果及影响的答题要点包括进步性、局限性等
外显比较类题目:
外显比较类问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解答时要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再按设定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答题内隐比较类题目:
解答此类内隐类比较问题,关键是根据题意,具体分析比较对象,自己设法确定比较项。
若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比较项一般从背景、原因、过程、特点、结果、影响和性质等方面确定;若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
【真题应用】
西方现代化追求财富积累,使大量财富聚集在少数人手里,人们生活水平的差异越来越大。当今美国等西方国家财富的不平等程度已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中国式现代化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现代化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10.2 亿人拥有基本养老保险,13.6 亿人拥有基本医疗保险。
比较材料体现的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不同
[参考答案]
①西方现代化侧重点是财富,注重财富积累;中国式现代化侧重点是人民生活,注重公平和共同富裕;
②西方现代化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贫富差距大;中国式现代化将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标准答案]西方现代化以资本为中心,贫富差距大,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走共同富裕道路。
四、观点论述类
【题目简析】
这类题目要求就题目中的观点或自拟观点进行论述,要求我们做到史论结合。
【答题模板】
回答论述题一般有三个步骤
①亮明自己的观点、判断。
②列举史实作为论据,论证自己的观点。如果题目分值较大,可将观点分解成分论点,增加要点和字数以匹配分值。每个论点都要有史实支持
③适当小结,升华观点。解题中的史论结合,主要是指要有适当的史实作为立论的基础,要有鲜明的观点作为立论的导向;坚持“从历史中来,到历史中去”的原则。
“从历史中来”,就是从史实中提炼观点,“到历史中去”就是由观点驾驭史实,做到观点与史实的统一
秦、汉、明、清是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四个朝代中任选一个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
材料“大一统”理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天下一统,即国家领土的完整。
第二,政治一统,即天下统一于一个国家、一个君王。
第三,思想一统,有共同的核心价值。
第四,民族一统,华夏族与周边民族融为一体。
——摘编自何星亮《“大一统”理念与中国少数民族》
本题为论述题,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材料给了四个角度,可任意选择一个朝代围绕四个角度进行论述
如秦朝:
①(亮明自己的观点、判断)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
②(列举史实作为论据,论证自己的观点)公元前 221 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实现了“天下一统”。秦朝统一后,政治上,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实现了“政治一统”。思想上,“焚书坑儒”,确立了法家思想作为治国的核心思想,加强了思想控制,实现了“思想一统”。民族关系上,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又派兵征服越族地区并设郡管理,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发展,实现了“民族一统”
③(适当小结,升华观点)综上所述(由此可见),秦朝实现了天下一统、政治一统、思想一统、民族一统。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
来源:正大光明圆月1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