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工作,其实就是“提供情绪价值”

B站影视 2025-02-08 19:29 3

摘要:我们现在有个相当火的词汇,叫——情绪价值。之所以要深刻领会情绪价值的价值,是因为我们大多数的人从事的工作都是提供情绪,所以,有个词,也一定要知道——情绪劳动者。

我们现在有个相当火的词汇,叫——情绪价值。之所以要深刻领会情绪价值的价值,是因为我们大多数的人从事的工作都是提供情绪,所以,有个词,也一定要知道——情绪劳动者。

比如当老师,我们更多看到的是教你如何考高分的老师,而教育领域,我们真正所需的已不单是传授知识的讲师,而是能指引前行的导师。一个老师一天中80%的时间不是在上课,而是在观察每一个学员的情绪表现,深入了解学员们内心在想什么,找到最佳时机给予激励。他更重要的功能是“传道、解惑”者。而传道解惑者一定是一个好的“情绪劳动者”。

我们任何一个行当,包括我们媒体行业的记者,我想,我们显然也是情绪劳动者。我曾说,媒体一是引导,二是迎合,不要把这里的“迎合”庸俗化,这两件事情其实都是在做情绪工作,它既可以提振信心,也可以化解矛盾。

情绪劳动者将是下一个时代的主要劳动者,连接人,点燃人,提高生命的体验。

也有人解释说,所有服务业(不要狭隘地理解服务业),都是情绪劳动。

那么情绪劳动怎么解释最为合适呢?

“不管任何工作,只要涉及人际互动,员工都可能需要进行情绪劳动”。

而我的理解是,情绪劳动者,最要考虑别人的情绪,同时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也许才会是个好的情绪劳动者。我认为,这个世界上除了孤家寡人,其他人都是情绪劳动者,因为你要做工作,几乎都要和人打交道。

比如媒体工作,有人曾举例说:前不久,印度一名女主播在直播一条突发车祸消息时,发现其中一名死者就是自己的丈夫时,一度声音发抖,但她很快就冷静下来。新闻一结束,立刻痛哭着向前方记者求证。一个主播的修养,就是展现观众此时需要的情绪。

查了很多资料,我悲哀的发现,我们几乎都是情绪劳动者,因为我们每天都要配合你的职业服务对象的情绪,要有“泛美式微笑”,同时我们必须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我们还没那么幸福,因为我们是情绪劳动者。每个人都能举出自己的案例,每个人都需要一副职业面孔。

我们在为别人提供“情绪价值”的时候,情绪劳动者们也在为你提供“情绪价值”,这才是社会平稳和谐的关键所在。

所以,做好一个“情绪劳动者”是职业的素养。

来源:金石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