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流感的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肉和关节酸痛等,可选择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成分的解热镇痛药,布洛芬属于非甾体抗炎药,退热之外具有抗炎作用,不良反应为胃肠道损伤、诱发血栓事件和肾损害,心血管疾病和消化道疾病的患者慎用,使用人群局限,对乙酰氨基酚具有解热镇痛作
流感季节,家庭小药箱需要备用的药物主要包括:
一 解热镇痛药
流感的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肉和关节酸痛等,可选择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成分的解热镇痛药,布洛芬属于非甾体抗炎药,退热之外具有抗炎作用,不良反应为胃肠道损伤、诱发血栓事件和肾损害,心血管疾病和消化道疾病的患者慎用,使用人群局限,对乙酰氨基酚具有解热镇痛作用,无抗炎作用,但退热起效快,适用人群广泛,低龄儿童和妊娠期患者均可使用,过量服用可导致肝损害。
选退热药最好选择单方制剂,感冒药所含成分越多,潜在的用药风险越大,但目前市面上复方感冒药的种类居多,若发热合并鼻塞、流涕、喷嚏等症状,也可选择含有抗过敏(马来酸氯苯那敏)、收缩鼻粘膜毛细血管血管(伪麻黄碱)、缓解喷嚏流涕症状的复方感冒药。
二 止咳化痰药
流感后有些患者会出现咳嗽、咳痰症状,咳嗽咳痰是呼吸道清理被病毒损伤的坏死细胞的过程,是一种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因此,咳嗽咳痰,不一定需要服药,流感后的咳嗽大多具有自限性,不服药也能缓解。
流感后咳嗽有很多是鼻后滴流所致,与鼻腔分泌物增多有关,一些复方感冒药中所含有的抗组胺药马来酸氯苯那敏、鼻减充血剂盐酸伪麻黄碱等虽然不属于止咳药,但均可减少鼻腔分泌物,缓解咳嗽,若咳嗽剧烈影响日常生活,也可以适当服一些止咳药,如含喷托维林、那可丁等成分的单方或复方制剂,复方甲氧那明所含有的马来酸氯苯那敏,伪麻黄碱,那可丁等成分均有减少鼻腔分泌物并止咳的作用,治疗流感后咳嗽有一定优势。因成分中含有氨茶碱,使用过程应关注禁忌症和不良反应。
临床常用的祛痰药包括盐酸溴己新片和盐酸氨溴索片、口服液等,需要注意,过度止咳会影响痰液的排出,痰多的患者禁用右美沙芬、喷托维林等中枢性止咳药。
三 抗病毒药
目前针对流感病毒,主要的抗病毒药包括磷酸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奥司他韦属于神经氨酸酶抑制剂,通过抑制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的活性,把子代病毒封锁在感染细胞内,阻止其继续扩散至其他人体细胞,从而减少了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的播散,玛巴洛沙韦属于RNA聚合酶抑制剂,通过抑制RNA聚合酶的PA亚基的活性,直接抑制病毒RNA在人体细胞内的复制。简单一句话,奥司他韦抑制复制的病毒向外扩散,玛巴洛沙韦抑制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两种药物作用机制不同,临床评价也不一,作为患者来说,只需要了解:奥司他韦需要每天吃2次,连续服用5天,玛巴洛沙韦只需要服用一次即可,相对来说,玛巴洛沙韦价格比较昂贵,但胃肠道不良反应相对少于奥司他韦,两种抗病毒药均为发病48小时内服药效果最好。
四 抗菌药物
因流感病毒入侵属于病毒感染,常规不需要服用抗菌药物,个别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如婴幼儿、患有基础病(冠心病,糖尿病等)的老年人比较容易继发细菌感染,但确诊细菌感染,需要有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并由专业医生结合临床症状来做出细菌感染的判断,因此,普通患者应对流感,不必储备抗菌药物,且大多数的抗菌药物有效期比较短,容易过期,抗菌药物种类繁多,不同的感染部位、不同身体状况的患者,致病菌的种类、耐药水平不一,抗菌药物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筛选,因此,不建议患者常规储备抗菌药物。
最后建议,家庭储备药,若在药店购买,最好购买有OTC(非处方药)标志的药物,OTC类药物通常副作用较少,安全性相对较高,但注意“是药三分毒”,无论使用何种药物,用药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尤其要关注禁忌症栏目,保障用药安全,应避免擅自服药,最好在专业医生和药师的的指导下用药。
参考文献: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5版)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
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来源:用药咨询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