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城,诞生一姓,子孙过1亿,祖祠不如客家火

B站影视 2025-02-08 19:26 3

摘要:在鹿邑,随便和路人提起老子,人们都能侃侃而谈,因为这里是老子的故乡,老子姓李,鹿邑也因老子而倍感骄傲。

鹿邑县,位于周口市东北部,人口138万。

鹿邑设城建置始于夏商时期,治所在今鹿邑县太清宫镇一带,距今有4000余年。

鹿邑一直很有名气,因为是李姓的祖地。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李姓达到10139.08万人,占比为7.18%。

“根在鹿邑,望出陇西”,这是超过1亿的李姓的共识。

在鹿邑,随便和路人提起老子,人们都能侃侃而谈,因为这里是老子的故乡,老子姓李,鹿邑也因老子而倍感骄傲。

但是,很多人并不了解,李姓的得姓始祖并不是老子,而是老子的十一世祖李利贞。

李利贞,本为嬴姓,其血缘先祖是上古四圣之一(尧、舜、禹、皋陶)的皋陶。

皋陶辅佐大禹治水有功,曾被定为大禹的接班人,却先于大禹去世。

皋陶架构了最早的司法制度体系,提出了“人性九德说”,被后世尊为“司法始祖”。

由于他长期担任掌管刑法的“理官”,因此他的家族被以官赐名,为理氏一脉。

时间来到商纣王时,理徵继承了祖业,继续担任法官。他执法如山,不徇私情,得罪了一些贵族,最终因直谏触怒纣王被杀。

为躲避追杀,理徵的儿子利贞随母亲契和氏逃难至鹿邑。沿途之中,他们以吃李子得以生存。

在鹿邑隐居后,为躲避纣王的追捕,同时报答“李子”保命之恩,因此更姓氏为李,李利贞为得姓始祖。

老子,出生鹿邑县太清宫,被称为太上老君,尊为道祖,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

东汉时期,汉桓帝刘志曾经在一年中两次派人到鹿邑祭拜老子。

李姓人口的大发展是在唐朝。

李世民登上帝位后,组织吏部尚书高士廉等人编写《氏族志》。

当时,社会上声望最高的氏族是山东清河崔氏,李世民看了初稿后很不满意。

反复修改后,《氏族志》定稿,共100卷,列293姓、1651家。其中,山东清河崔氏被降为第三等,皇族陇西李氏为第一等,新士族集团建立。

此后,唐朝廷以褒赏、恩惠、笼络而赐功臣以国姓,这其中就包括了英国公李勣、夷国公李子和、靺鞨族酋长李突地稽、东突厥首领李思摩、党项族平夏部首领李思恭等等。

如今,在鹿邑县老子故里景区太清宫的东侧有中华李氏大宗祠,供李姓始祖理利贞和李氏先祖老子,以及历代李氏名人。

来这里寻根拜祖的李姓人很多,但是,与看门的老人聊天,他却告诉我们:来祭拜的当地人并不多,更多的是广东、福建等地来的外省人。

而千里之外,在福建上杭稔田镇,也有一座建设于清道光年间的李氏大宗祠,是为了追怀在宋朝移居到福建的李姓祖先李火德而建设的。

这座宗祠被誉为“客家第一祠”,为东南亚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海内外最具影响力的客家祖祠,每年有数十万人前来观光祭祀,兴旺程度超过了鹿邑祖祠。

来源:国家记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