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越来越多的新病,比如红斑狼疮、甲状腺炎等等“自身免疫疾病”,正是这样产生的。而又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儿童仅因为发烧感冒去西医院治疗后就患上了尿毒症、白血病,这些都与抗生素的滥用有着必然的联系。
现在越来越多的新病,比如红斑狼疮、甲状腺炎等等“自身免疫疾病”,正是这样产生的。而又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儿童仅因为发烧感冒去西医院治疗后就患上了尿毒症、白血病,这些都与抗生素的滥用有着必然的联系。
人体有超过80%的免疫功能建构在肠道中的菌群平衡上,自婴儿出生后摄取初乳开始,肠道中的菌群便逐渐发挥作用,免疫功能也由此启动。而抗生素会把好菌坏菌全都一网打尽,永久性地改变免疫功能和神经系统。尤其三岁以下小孩处于生长发育期,一些器官组织尚未发展成熟,更容易受到抗生素的永久伤害。
美国有医师指出,一整个抗生素疗程可能造成体内有益菌无法修复的损伤,长期下来会降低人们对疾病与感染的抵抗力,这得花费数年时间采用特定营养素和益生菌疗法才能让身体趋于正常;且过度使用抗生素会大幅增长肥胖、第一型糖尿病、发炎性大肠疾病的发生率。
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腠,其气必虚”,也就是说在正常的状态下,身体处在阴阳平衡的状态中,即使遇见了大风大雨异常的气候变化,也不会得病。如果人体外受风、寒、暑、湿、燥、火,内受喜、怒、忧、思、悲、恐、惊,自身的正常状态被打破,就赋予了致病病毒或细菌生存发展的条件,这时就很容易生病。
按西医的做法,一旦得病就要想方设法杀死致病病毒,但是谁都想活,为了生存病毒肯定就千方百计地要变异,它不想死,因此它的变异的速度会远远超过我们研制药的速度。
真正的传统中医治疗阴证,是恢复阳气,是要把阴证往阳证转,除此绝无二法。瞑眩反应,是中医和西医的其中一个原则性的分别:中医是将疾患发出来,驱逐出之,一劳永逸;西医是将皮球按在水里般按住它,所以一辈子都无法摆脱,永无宁日。瞑眩反应(排毒反应)不是副作用,也不是过敏反应,而是身体气血能量上升、免疫功能增强后,把原来没有能力排出的毒素、细菌、垃圾驱除出身体的一种身体自我调节现象。身体体质提升以后,身体的自我修复系统在身体内部进行一次“大扫除”,解毒、排毒,净化血液,甚至把历年积累下来的毒垢清出体外,这样身体就要调整机能,恢复阴阳平衡,个别系统、器官出现调整期的不协调是正常的。
中医是我们的国粹,日本虽然有很多汉方药,但他们采用的却是“弃医存药”。他们只学到了我们中医的一点皮毛而已,不懂得因人而异、因时而异辩证论治,所以中医在他们那里也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弃医存药”是指日本国内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即民众对于中医药疗效的认可和使用,但对中医医生的求诊却非常少见,即将医生弃而不用,而将医生开出的药方保存下来自行使用。这种现象在日本已经存在了数百年,主要是由于日本历史上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深远影响,使得中医药在日本得到广泛传播和应用。
公元6世纪,中国的僧侣渡海来到日本,并传授了中医药的理论和应用。此后,中医药在日本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8)期间,中医药达到了巅峰时期,被广泛应用于民间医疗和皇室御医。
而日本的医学体系,经过了近代化的改革,也逐渐与中医药脱离,发展出了独立的现代医学体系。现在,虽然日本的医疗体系已经完全现代化,但是“弃医存药”现象仍然普遍存在。据统计,有近一半的日本人口在一年内曾经使用过中医药,但寻求中医医生治疗的人数却很少。
“ 西学中”的实践证明,中医药疗法所焕发出来的显著疗效,不可能离开中医学术思维理念的指导。中医的发展也不可能依靠西医的模式和现代科技,只有依据中医的临床思维,充分发挥中医学术理论的临床价值,脱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学术概念的羁绊,中医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西医的检验数据取代不了中医的“四诊八纲”,也无法作为辨证论治的学术依据;这些东西捡得越多,就只会让中医临床失去更多的诊断权。中医并不属于还原论范畴,不是现代科学技术意义上的科学,因为中医的学术概念既不能用数字来描述,也无法通过实验室检验方式来验证,因此,借用西医的学术理念和现代科技学术思维来观察中医是错误的选择。
由于存在先入为主的现代思维,通常西医出身的中医师面临临床时,首先想到的会是察看检验数据;以为只需要通过检验数据,他们就可以使用中医药疗法诊治疾病。事实上他们所谓的“微观辨证”只是一个学术闹剧,根本就无法指导临床辨证;而他们所使用的任何中医药疗法都不是为着改变西医临床的检验数据所制定的,而只能用于纠正中医临床辨证所得出的“病态证型”。
想想那些污蔑中医的人,想想那些反中医的人,如果我们没有了中医,医疗全部西化的话,受苦的将是我们大众。2月3日,中国台湾著名艺人徐熙媛(大S)在日本因流感并发肺炎去世,引发了人们的热议。西医与中医相比,差的太远了,太远了,西医完完全全就是小儿科的幼稚!
来源:经方中医张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