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微信订阅号【本草驿站】专栏,逢周六推送!栏目文章均由医院药学部中药师撰写。内容包括:岭南本草故事、常用本草功效介绍、本草药膳、中药及中成药的日常使用等,实用、精彩!敬请关注!
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微信订阅号【本草驿站】专栏,逢周六推送!栏目文章均由医院药学部中药师撰写。内容包括:岭南本草故事、常用本草功效介绍、本草药膳、中药及中成药的日常使用等,实用、精彩!敬请关注!
盘点名字带“豆蔻”的中药
图文/药学部 廖娴主管中药师
提到豆蔻,大家总能联想到“豆蔻年华”这个成语。唐朝诗人杜牧在《赠别》一诗中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之语,借早春二月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来形容少女朝气蓬勃、姿态轻盈、举止优雅的样子。后来,“豆蔻年华”这个词也经常用来形容女孩子人生中最靓丽的时光。
在中药里也有“豆蔻”,《中国药典》中收载的名字带“豆蔻”的中药有四味,分别是豆蔻(白豆蔻)、草豆蔻、红豆蔻和肉豆蔻。现在说的豆蔻虽专指白豆蔻,但历代本草中豆蔻一词内涵不同,起初多指草豆蔻。
这些“豆蔻”不仅是临床上常用的中药,也是百姓家中常备的香料。这四味药均富含挥发油,具芳香之气,因其名称相近,功用类同,常容易相互混淆。
一、豆蔻(白豆蔻)
豆蔻,又叫白豆蔻或白蔻,为姜科植物姜科植物白豆蔻Amomum kravanh Pierre ex Gagnep.或爪哇白豆蔻Amomum compactum Soland ex Maton的干燥成熟果实。按产地不同分为“原豆蔻”和“印尼白蔻”。
原豆蔻 :呈类球形,直径1.2-1.8cm。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有3条较深的纵向槽纹,顶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凹下的果柄痕,两端均具浅棕色绒毛。果皮体轻,质脆,易纵向裂开,内分3室,每室含种子约10粒。气芳香,味辛凉略似樟脑。
印尼白蔻 :个头略小。表面黄白色,有的微显紫棕色。果皮较薄,种子瘦瘪。气味较弱。
豆蔻是中医常用的芳香化湿药,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具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开胃消食的功效。用于湿浊中阻、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逆、胸腹胀痛、食积不消等。
除了药用,白豆蔻还是烹制荤腥肉食的最佳调料,因其味道辛香浓郁,对于牛羊肉等腥膻味较重的肉食,不仅能够有效祛除异味,而且可以起到显著的增香、提鲜效果。对于异味较少但湿气较重的猪肉,白豆蔻又能有效避免因食用过多而引起的痰湿过重,从而帮助消化、开胃消食、缓解油腻反胃。
豆蔻
二、草豆蔻
草豆蔻又叫草蔻仁、漏蔻,为姜科植物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 Hayata的干燥近成熟种子。夏、秋二季采收,晒至九成干,或用水略烫,晒至半干,除去果皮,取出种子团,晒干。
草豆蔻为类球形的种子团,直径1.5-2.7cm。表面灰褐色,中间有黄白色的隔膜,将种子团分成3瓣,看起来就像是“脑仁”。每瓣有种子多数,粘连紧密,种子团略光滑。种子为卵圆状多面体,长3-5mm,直径约3mm,外被淡棕色膜质假种皮。种皮沿种脊向内伸入部分约占整个表面积的1/2;胚乳灰白色。气香,味辛、微苦。
草豆蔻在我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南方地区药用历史悠久,功效显著。其味辛,性温,归脾、胃经。具有燥湿行气、温中止呕的功效。用于寒湿内阻、脘腹胀满冷痛、嗳气呕逆、不思饮食等。
草豆蔻不仅本身具有浓烈的香辣味,还能与辣椒、香叶、茴香、八角和花椒等常用香料实现很好的配伍,因此常被加入火锅底料,为火锅加味添香。另外,由于草豆蔻具有去腥解腻的功效,也常用于制作卤水或者单独作为烹调的调味品。
草豆蔻
三、红豆蔻
红豆蔻又叫红蔻、良姜子,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Alpinia galanga Willd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变红时采收,除去杂质,阴干。
红豆蔻呈长球形,中部略细,长0.7-1.2cm,直径0.5-0.7cm。表面红棕色或暗红色,略皱缩,顶端有黄白色管状宿萼,基部有果梗痕。果皮薄,易破碎。种子6粒,扁圆形或三角状多面形,黑棕色或红棕色,外被黄白色膜质假种皮,胚乳灰白色。气香,味辛辣。
红豆蔻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部分产于云南、台湾。其味辛,性温,归脾、肺经。具有散寒燥湿、醒脾消食的功效。用于脘腹冷痛、食积胀满、呕吐泄泻、饮酒过多等。
红豆蔻的味道非常丰富,在烹饪中能起到不错的增香效果。但总体来说,红豆蔻属于辅料,不及其他三种豆蔻来得普遍,更多的是与荜菝、花椒、辣椒等其他香料组合成麻辣调料使用,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堪称是川辣和麻香口味香料配方中的神助攻。
红豆蔻
四、肉豆蔻
肉豆蔻别名肉果、玉果,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Myristisa fragrans Houtt的干燥种仁。
肉豆蔻呈卵圆形或椭圆形,长2-3cm,直径1.5-2.5cm。表面灰棕色或灰黄色,有时外被白粉(石灰粉末)。全体有浅色纵行沟纹和不规则网状沟纹。质坚,断面显棕黄色相杂的大理石花纹,宽端可见干燥皱缩的胚,富油性。气香浓烈,味辛。
《本草纲目》曰:“肉豆蔻生胡国……中国无之”“花实皆似豆蔻而无核,故名”。肉豆蔻味辛,性温,归脾、胃、大肠经。具有温中行气、涩肠止泻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寒、久泻不止、脘腹胀痛、食少呕吐等症。
肉豆蔻也是肉类食物的理想调味料,因其对肉纤维的粗细度和新鲜度均能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在调味中,能起到增加肉质新鲜度、改善肉食口感的神奇作用,特别是在用烤、腌、煨等烹制方法加工肉类食物时,肉豆蔻是调制酱料的重要成分之一。肉豆蔻中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当人们胃口不佳时,使用肉豆蔻可有效促进肠胃的蠕动,从而达到开胃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食用肉豆蔻应适量,过量可能引起中毒反应,出现昏迷和惊厥。
肉豆蔻
结语
四种“豆蔻”虽然功效比较相似,但也存在区别。临床应用时,白豆蔻以“温化”见长,草豆蔻以“温燥”见长,对于虚寒气滞的脾胃症候,宜用白豆蔻;寒湿俱盛者,宜用草豆蔻;而红豆蔻以“温里”见长,同时“善醒于醉,解酒毒”,对饮酒过多导致的呕吐效果较好;肉豆蔻则以“温涩”见长,偏于温脾止泻,对于脾胃虚寒气滞或脾阳虚所致的久泻、五更泻、脘腹胀痛、食少呕吐等症,用肉豆蔻最好。需要注意的是,四种豆蔻药性均偏热,阴虚血燥者禁服。
除了药用,四种“豆蔻”也都是理想的香料,炖肉卤菜火锅的时候适当放一些调味料,会有意想不到的美味。
不同“豆蔻”比较
名称
来源
药用部位
形状
表面颜色
大小
豆蔻
姜科白豆蔻或爪哇白豆蔻
果实
类球形
黄白色至淡黄棕色
直径1.2-1.8cm
草豆蔻
姜科草豆蔻
种子
类球形
灰褐色
直径1.5-2.7cm
红豆蔻
姜科大高良姜
果实
长球形,中部略细
红棕色或暗红色
长0.7-1.2cm,
直径0.5-0.7cm
肉豆蔻
肉豆蔻科肉豆蔻
种仁
卵圆形或椭圆形
灰棕色或灰黄色
长2-3cm,直径1.5-2.5cm
作者介绍
廖 娴
药学部
主管中药师
校对:唐心如
编辑:梁韵怡
复核:梁幸琳、吕泽慧
责编:王爔晨
审定:刘苡婷
健康与你同路!
关注|可预约挂号、缴费、代煎配送、查询检验(查)报告和住院日清单等
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