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岁的小明(化名)自4岁起便深受预激综合征之扰。每周,他会经历两三次心动过速(医学上称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发作时心率升至230次/分钟,血压骤降,眼前发黑,几乎晕厥。在本该活泼好动的年纪,小明因疾病几乎不敢参与任何体育运动。
10岁的小明(化名)自4岁起便深受预激综合征之扰。每周,他会经历两三次心动过速(医学上称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发作时心率升至230次/分钟,血压骤降,眼前发黑,几乎晕厥。在本该活泼好动的年纪,小明因疾病几乎不敢参与任何体育运动。
此前,小明在家人的陪同下辗转多家医院求医,医生判断其心动过速可能由多旁路参与引发,需行射频消融手术治疗。但因患儿年龄小,手术难度大,在外院求医均未被收治。今年1月,经推荐,小明一家来到和祐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华先平接诊并积极收治。
据了解,小明经华先平医生接诊后仔细询问病史后,考虑是预激综合征并发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建议其行射频消融手术治疗。华先平介绍,预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是指心房和心室之间,除正常房室传导系统外,还存在附加的房室传导系统,从而导致心室提前激动,这种疾病可能与先天性发育异常、心脏疾病等因素有关。
“如果小孩没有出现不适症状或者不发作心动过速,一般不严重,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但如果小孩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症状,则比较严重,可能会导致心脏功能受损,严重时还可能会危及生命。”华先平同时呼吁家长们要留意孩子的体检报告,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该类疾病可以通过心电图检查、心脏彩超等方式明确诊断和排查某些病因;如果确诊,小孩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通过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
华先平介绍,由于小儿具有血管细、心脏小、心肌薄等特点,为婴幼儿实施射频消融术难度高,风险大,但射频消融手术中的心脏电生理检查可以通过心脏的一些电信号找到多余的传导通路,并将其“打断”(通过热损伤的方式),从而使该类心律失常得到根治,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术前,考虑到小明年龄尚幼、个头偏矮,此次手术面临诸多挑战。患儿发育未成熟,心脏小、房室壁薄,对术者要求极高。操作层面,穿刺血管易引发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等并发症,消融治疗还可能出现心包填塞,以及治疗过程中也可能导致房室传导阻滞。此外,由于儿童天性好动,清醒状态下手术配合度较差,极有可能显著延长手术时间,从而增加手术风险。
消融治疗后使用腺苷验证旁路被彻底阻断
为最大程度保证手术安全,该手术由和祐医院心内科牵头,联合麻醉科、儿科、ICU、导管室等多学科展开联合会诊。各科室集思广益,将术前可能遭遇的困难逐一梳理,并制定应对策略。术中,小患者出现心动过速发作且血压降至80mmHg以下的紧急状况,迫使医生必须迅速完成手术。手术期间,心内科团队凭借精湛医术,在各科室紧密协作下,手术进展顺利。仅耗时一个半小时,手术圆满完成。术后半小时,小明从麻醉中完全苏醒,心率、血压恢复稳定;休息三天后,就顺利出院。
该手术难度大、要求高,当被问及为何选择和祐医院,小明的家长则表示:“因为我们通过了解之后,相信这个平台,相信家门口的名医。”据介绍,和祐医院致力于推动专病专科建设,快速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已完成48个学科规划,明确各学科发展方向、人才引进、人才培养、设备配置等计划。其中,心血管内科是集医、教、研于一体的综合临床专科。科室配备数字减影血管成像系统(DSA)、冠脉血管内超声(IVUS)、冠脉血流储备分数检测仪(FFR)、主动脉球囊反搏仪(IABP)、心律失常的三维标测系统(Crato)、电生理多导仪(波士顿科学)等国内外先进设备;治疗的优势病种有冠心病介入技术、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技术、难治性高血压介入技术、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起搏器植入术、恶性心律失常的ICD植入术、心衰的再同步化治疗、心脏康复技术等,为区域内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带来优质的医疗服务。
院方负责人表示,这次手术的患者年龄较小,手术难度因此更大,但这也为参与本次手术的医护人员提供了难能可贵的经验。在未来,医院心内科团队将继续积累和总结类似复杂病例的处理经验,进一步提升团队的技术水平和应对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同时,也将加强与其他医疗团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心血管疾病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文/顺德融媒记者陈敏奇
图/医院供
来源:佛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