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抖是大病的征兆?医生:经常手抖的人,或暗示体内藏3病

B站影视 2025-02-08 16:01 3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手抖这事儿,乍一听,好像是上了岁数的标配。老年人端个茶杯手哆嗦,拿筷子夹个花生豆半天夹不稳,大伙都见怪不怪。

可问题来了,年轻人手抖是咋回事?难道是游戏打多了,还是咖啡喝猛了?

还是说,手抖这玩意儿,其实是身体某个角落在给你发信号,暗示着某些不太妙的事情?今天,咱就来掰扯掰扯这事儿。

说到手抖,大部分人第一反应都是神经系统出问题了,或者是帕金森啥的。但其实,手抖跟肠道菌群关系密切,甚至比你想象的还要紧密。

科学家们发现,肠道菌群对神经系统有强烈影响,甚至有人管肠道叫“第二大脑”。

人体肠道里住着上万亿个细菌,它们控制着消化、免疫,甚至还能影响人的情绪和神经系统。

如果这些菌群出了乱子,比如有害菌太多,有益菌被欺负得不敢吱声,就会导致神经递质的紊乱,比如多巴胺、乙酰胆碱等关键神经物质的分泌异常。

2017年的一项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的患者,比正常人更容易出现神经系统紊乱,其中就包括不自主震颤。

美国加州大学的科学家们还做了一项动物实验,他们让一群小白鼠的肠道菌群彻底失衡,结果发现,这些小白鼠不仅胃口变差,行为异常,甚至出现了类似帕金森病的手抖症状!

更离谱的是,后来他们给这些小白鼠补充了正常的益生菌,结果手抖症状居然缓解了不少。

这说明啥?说明肠道菌群在某种程度上,真的能影响到人的手部震颤。

如果手抖这事儿要怪罪到某种元素身上,那缺铁绝对是个大嫌疑犯。

很多人以为缺铁就是贫血,脸色苍白、头晕眼花。但实际上,缺铁还会影响到神经系统的稳定性,甚至让手不由自主地抖。

铁是制造多巴胺的重要原料之一。多巴胺是啥?

简单来说,它就是神经系统里负责“稳定输出”的一把手,调控着运动、情绪等各种功能。如果铁不够,多巴胺分泌就会出问题,进而导致手抖。

2013年,一项涉及2万名成年人的研究发现,血液中铁含量低的人,出现手部震颤的概率比正常人高出了近37%!

而对于那些长期贫血的人来说,手抖的风险甚至飙升到了62%。而且,这些手抖往往在疲劳、空腹或者紧张时更加明显。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老是手抖,尤其是吃饭前或者熬夜后,可能就该考虑一下,是不是身体缺铁了。

更关键的是,缺铁的问题,在年轻人群体里并不少见。

现代人的饮食越来越精细化,吃外卖、喝奶茶、熬夜、缺乏锻炼,一套组合拳下来,很多人铁摄入不足,或者铁吸收效率低下,时间长了,就容易出问题。

手抖跟血糖有关系?别说,还真有!

人体的血糖水平,听上去像是个和甜食相关的事儿,但实际上,它的波动会影响到神经系统的稳定性,进而导致手部震颤。

尤其是对于那些血糖忽高忽低的人来说,手抖可能会时不时地找上门。

低血糖,容易让手抖,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儿。

人在低血糖状态下,身体会紧急启动“自救模式”,释放大量肾上腺素,让心跳加快、出汗、手抖,这其实是身体在提醒你:“快点吃点东西,不然撑不住了!”

但高血糖呢?高血糖也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的损伤,进而引发手部震颤。

长时间的高血糖,会损害外周神经,导致神经信号传输异常,最终表现出来的,就是不明原因的手抖。

2021年,英国的一项研究发现,血糖波动幅度大的糖尿病患者,手部震颤的发生率比血糖稳定的人高出了48%。

尤其是在进食后,血糖飙升,再快速下降的情况下,手抖症状最明显。

而现代社会,不管是不是糖尿病患者,很多人的血糖波动都不太稳定。

高糖饮食、暴饮暴食、熬夜、压力过大,这些都会影响血糖的稳定性。

甚至,有些人以为自己血糖正常,但实际上,他们的血糖波动幅度已经比普通人大得多,身体早就开始“偷偷报警”了。

既然手抖和神经系统、肠道菌群、血糖波动都有关系,那它和失眠是不是也有点联系?答案是:有,而且关系还不浅!

长期失眠,会导致大脑神经递质分泌异常,尤其是影响到GABA(γ-氨基丁酸)和多巴胺这两种物质。

而GABA是身体里的“镇静剂”,负责让神经系统安稳运作,如果它的水平太低,神经系统就容易“过载”,手抖就可能会找上门。

2018年,日本一项研究发现,长期失眠的人,手抖发生率比正常睡眠的人高出近42%。而那些每晚睡眠不足5小时的人,手抖的概率更是翻了一倍!

更有趣的是,那些在长期失眠后恢复正常睡眠的人,手抖症状居然也减轻了。

所以,如果一个人总是手抖,还老是睡不好,那可能得考虑,是不是睡眠质量出问题了?解决办法呢?

调整作息,减少熬夜,少刷手机,别让神经系统一直处于“过载”状态。

行了,今天的“手抖大揭秘”就聊到这。看到这儿,还觉得手抖是个小问题吗?

刘翠霞.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发生疼痛的影响因素及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构建,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4-09-11

来源:梁医生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