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睡眠如何调节?医生这样说

B站影视 2025-02-08 10:34 2

摘要:春节过后,绝大多数人已经回到了朝九晚五的工作岗位,虽然身体回来工作了,但精神很可能还处于迷茫当中,尤其是每天又要开始早起,晚上还舍不得睡那么早,不少人直呼感觉不适应。那么,睡眠该怎么调节?平时就睡不好的人该怎么解决他们的问题?《四大帮办在行动》节目连线了大庆市

春节过后,绝大多数人已经回到了朝九晚五的工作岗位,虽然身体回来工作了,但精神很可能还处于迷茫当中,尤其是每天又要开始早起,晚上还舍不得睡那么早,不少人直呼感觉不适应。那么,睡眠该怎么调节?平时就睡不好的人该怎么解决他们的问题?《四大帮办在行动》节目连线了大庆市第三医院睡眠医学病区责任主治医师樊伊楠,请她来说一说跟睡眠有关的话题。

1.有一部分人,尤其是年轻人喜欢在假期熬夜,然后白天补觉,让自己的睡眠状态处于“混乱”之中,现在上班了,一切步入正轨,这部分人群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调节呢?

答:假期熬夜后,年轻人在上班时调整睡眠状态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调整作息时间

- 设定规律的睡眠时间

- 逐步调整:若难以一下子恢复正常作息,可每天提前15-30分钟上床睡觉,逐步适应正常的睡眠时间。

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 保持卧室安静

- 控制卧室光线

- 选择舒适的床品

调整生活习惯

- 适度运动

- 合理饮食

- 减少咖啡因和酒精摄入

缓解压力和焦虑

- 放松身心

- 合理安排工作

- 保持积极心态

2.据了解,有近40%的中国成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其中失眠症状较为明显的占到30%以上。那么,究竟是什么缘由导致我们常常难以成眠?

答:导致成人难以成眠(失眠)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生理因素:年龄增长、疾病影响、生理节律紊乱

心理因素:压力与焦虑、抑郁与情绪障碍、不良心理暗示

环境因素:噪音干扰、光线影响、温度不适

生活习惯因素

药物与物质因素

- 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降压药、抗心律失常药、糖皮质激素等,可能会有失眠的副作用。

- 物质依赖与戒断:长期饮酒、吸烟的人,在停止使用这些物质时,可能会出现戒断反应,其中就包括失眠。

3.面对睡眠障碍,我们如何去应对才能有效改善这一状况呢?

答:应对睡眠障碍,可从生活习惯、心理调节、环境改善及医疗干预等方面入手来改善睡眠状况,具体方法如下:

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 规律作息:每天尽量在相同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周末也不例外,保证每天7-8小时的睡眠时间,帮助身体建立稳定的生物钟。

- 适度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运动时间尽量在下午或傍晚,不要临近睡觉前运动。

- 合理饮食:晚餐适量,避免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睡前2-3小时不进食。可适当多吃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如牛奶、香蕉等,有助于促进睡眠。

加强心理调节

- 放松训练:睡前进行深呼吸、冥想、瑜伽等放松练习,帮助身体和大脑放松,减轻紧张感,提高睡眠质量。

- 心理疏导:学会正确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和焦虑,通过与朋友聊天、写日记等方式释放负面情绪,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 调整心态:不要对睡眠过度焦虑,不要把失眠看得过于严重,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睡眠问题,减轻心理负担。

营造舒适睡眠环境

借助医疗手段干预

-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可短期使用一些助眠药物,如苯二氮䓬类、非苯二氮䓬类等,但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依赖性。

- 中医调理:可通过中医的针灸、推拿、中药等方法进行调理,如按摩太阳穴、百会穴等穴位,或服用一些安神助眠的中药。

- 治疗基础疾病:由身体疾病如心脏病、抑郁症等引起的睡眠障碍,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从根本上改善睡眠状况。

4.还有很多人是“碎片化睡眠”,认为自己一天零零散散加起来也有七八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了,睡眠质量应该能过关,真的是这样吗?

答: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虽然碎片化睡眠加起来时长可能达到七八个小时,但睡眠质量通常难以过关,原因如下:

- 睡眠周期不完整:正常的睡眠周期包括浅睡眠、深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阶段,每个阶段对身体和大脑的恢复、记忆巩固、激素调节等都有重要作用。碎片化睡眠会使睡眠周期频繁中断,难以进入深度睡眠阶段,身体和大脑无法得到充分休息和恢复。

- 激素分泌失调:深度睡眠阶段有助于促进生长激素等重要激素的分泌,对身体的修复和代谢等过程至关重要。碎片化睡眠导致深度睡眠不足,会影响激素分泌的正常节律,可能引发激素失衡,进而影响身体的正常功能,如代谢紊乱、免疫力下降等。

- 大脑功能受影响:睡眠对于大脑清除代谢废物、巩固记忆等功能至关重要。碎片化睡眠会干扰大脑的这些正常生理过程,长期可能导致认知功能受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能力下降等问题。

- 心血管系统压力增加:在睡眠过程中,身体处于相对放松的状态,心血管系统也能得到休息和调整。但碎片化睡眠中频繁醒来,身体会反复出现应激反应,导致血压、心率等波动,长期会给心血管系统带来较大压力,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情绪调节失常:睡眠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良好的睡眠有助于稳定情绪。碎片化睡眠会影响大脑中与情绪调节相关的神经递质的平衡,使人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烦躁等情绪问题。

5.现在网络上有很多治愈失眠的音乐,比如潺潺流水声、虫鸣鸟叫声、敲击颂钵声等等,这些音乐对助眠的作用怎么样?我们可以经常应用吗?

答:网络上的潺潺流水声、虫鸣鸟叫声、敲击颂钵声等治愈失眠的音乐,对助眠有一定作用,通常可以经常应用。

助眠作用

- 放松身心

- 转移注意力

- 掩盖噪音

- 调节节律

经常应用的可行性

- 安全性高

- 个性化适用:每个人对声音的感受和偏好不同,有人可能对流水声特别敏感,有人可能觉得颂钵声效果更好。可根据自身喜好选择,长期使用适合自己的音乐助眠。

- 辅助治疗:对于轻度失眠或偶尔失眠的人,这些音乐可作为日常助眠的辅助手段长期使用。与其他助眠方法如规律作息、放松训练等结合,能更好地改善睡眠。

但对于严重失眠或由疾病等引起的失眠,仅靠这些音乐可能效果有限,应及时就医治疗。

6.长期睡眠不足或者失眠对人的影响有多大?如果说一个人睡眠真的很不好,自己调节不过来,可以随意去药店买一些安神之类的药服用吗?医生的建议是什么?

答:长期睡眠不足或者失眠对人的影响较大,医生对于睡眠不好者也有相关用药建议,具体如下:

长期睡眠不足或失眠的影响

- 精神与神经系统: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反应迟钝等问题,影响工作和学习效率。还易引发焦虑、抑郁、烦躁等情绪障碍,增加神经疾病如神经衰弱、偏头痛的发病风险。

- 心血管系统: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长期可引发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还会增加心肌梗死、脑卒中等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几率。

- 免疫系统:身体免疫力下降,白细胞活性和数量降低,对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抵抗力减弱,容易感冒、感染其他疾病,且患病后恢复时间可能延长。

- 内分泌系统:会干扰内分泌节律,影响激素分泌,如导致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等分泌异常,影响新陈代谢,可能引发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对女性还会影响月经周期。

- 消化系统:胃肠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减少,出现消化不良、胃痛、胃胀、食欲不振等问题,长期可诱发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

医生的建议

- 不建议随意买药服用:安神类药物有多种,如中药类的安神补脑液等,西药类的苯二氮䓬类、非苯二氮䓬类等,不同药物有不同的适应证、禁忌证和副作用。自行用药可能药不对症,还可能产生依赖性或其他不良反应,延误病情。

- 及时就医评估:睡眠不好且自我调节无效时,应及时到医院的睡眠科、精神科或神经内科就诊,医生会通过详细问诊、睡眠监测等评估病因和病情,如是否由精神疾病、身体疾病或药物因素等引起。

- 遵循医嘱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如短期使用合适的助眠药物;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物理治疗,如重复经颅磁刺激等。同时要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适度运动、营造良好睡眠环境等。

对饱受睡眠障碍折磨的人来说,重拾良好的睡眠状态是一个逐步进展的过程。这个过程也许很漫长,但是,我们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要相信通过合理调整作息、释放压力、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配合必要时的专业治疗等等手段,一定能逐步走出失眠的困境,重拾美好的睡眠。

来源:大庆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