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雪峰的一句”文科都是服务行业,总结成一个字就是‘舔‘”,又一次将”文科无用论”推上了风口浪尖。作为一个从教育行业摸爬滚打了30年的老兵,我不禁要说:这未免太过偏激了。
文科选专业,真的有这么危险吗?
张雪峰的一句”文科都是服务行业,总结成一个字就是‘舔‘”,又一次将”文科无用论”推上了风口浪尖。作为一个从教育行业摸爬滚打了30年的老兵,我不禁要说:这未免太过偏激了。
每到高考志愿填报季,总有人跳出来大谈”天坑专业”。
一会儿说新闻学专业”闭着眼睛随便报一个专业都比新闻好”,一会儿又说法学专业”供大于求”。作为一个看着两个孩子从文科毕业又参与过无数次招聘的过来人,我想说说自己的观察。
首先,没有绝对的”坑专业”,只有不适合自己的选择。
拿新闻传播学来说,表面上看确实”专业饱和”,但实际上优秀的传媒人才依然稀缺。
现在是全媒体时代,会写文案、懂短视频、能做新媒体运营的复合型人才,不管是在传统媒体还是互联网公司,都是香饽饽。我们公司前年招的一个新闻专业应届生,人家不光会采编,还自学了视频剪辑和运营,现在已经是部门主管了。
管理类专业也是,表面上看”人满为患”,但真正懂管理、会管理的人才从来都不嫌多。现在企业最缺的就是既懂专业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我认识一个管理学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就自学了数据分析,实习时主动承担项目管理工作,毕业直接进了世界500强做管理培训生。
至于法学专业,确实竞争激烈,但这恰恰说明这个专业的含金量。法治社会的建设离不开法律人才,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对法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儿子就是学法律的,虽然考司法考试确实很辛苦,但现在在一家大企业做法务,发展得很不错。
小语种专业也不是”天坑”。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懂小语种的人才反而成了香饽饽。我们公司就有好几个小语种专业的员工,现在都在负责海外业务,收入相当可观。
对于很多家长和考生来说,选择专业时最担心的就是就业问题。但其实,与其担心专业是否”坑”,不如多想想:这个专业是否适合自己?自己是否有兴趣?是否愿意在这个领域深耕?
我见过太多例子:有的学生选了所谓的”热门专业”,但因为不感兴趣,最后学习效果差,找工作也处处碰壁;反而有的学生选了”冷门专业”,因为热爱,在专业领域做出了成绩,最后发展得很好。
说到底,专业只是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在这个终身学习的时代,最重要的是培养持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
比如汉语言文学专业,很多人觉得”只能当老师”,但实际上,随着短视频、自媒体的兴起,会写作、懂文案的人才反而更吃香了。我认识一个学汉语言的学生,毕业后自学新媒体运营,现在是某知名品牌的内容总监。
再说师范类专业,虽然竞争激烈,但教育永远是朝阳产业。现在除了传统的教师岗位,还有在线教育、教育培训等新兴领域。关键是要主动拓展自己的能力边界,而不是局限于传统的就业方向。
我想说的是,与其担心专业是否”坑”,不如想想如何让自己变得不”坑”。在任何专业领域,核心竞争力都是:专业能力过硬、持续学习进步、善于发现机会、勇于接受挑战。
记得我们公司有个文科生,专业很普通,但他特别肯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现在已经是公司的技术总监了。这样的例子其实很多,关键是看你愿不愿意付出努力。
对于即将填报志愿的考生和家长们,我的建议是:
第一,选专业要遵从内心,选择真正感兴趣的领域;
第二,在专业学习过程中要主动拓展能力边界,培养复合型能力;
第三,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随时准备接受新的挑战。
记住,没有所谓的”坑专业”,只有不思进取的人才是最大的”坑”。世界在变,机会也在变,关键是要让自己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永远对未来充满期待和信心。
你们觉得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专业选择故事。
来源:天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