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旅消费,山东这样做!

B站影视 2025-02-08 09:46 2

摘要: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提振消费的工作部署,奋力推进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行动计划》,全文如下:

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提振消费的工作部署,奋力推进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行动计划》,全文如下:

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行动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国办发〔2025〕2号)文件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提振消费的工作部署,着力扩大文旅消费,丰富优质文旅产品供给,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培育文旅消费新业态、新场景,优化文旅消费环境,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精神文化和旅游需求,奋力推进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丰富消费惠民举措

(一)实施文旅消费提升行动。利用春节、五一、暑期和国庆等节假日,联合有关金融机构,全年开展一系列文旅消费利企惠民活动。线下发动文旅企业、商户举办千场以上文旅消费活动,通过市场化方式,对3A级(含)以上景区、三星级(含)以上旅游饭店、温泉、等级民宿、旅行社等场景消费,享受相关银行卡支付减免“双重”消费优惠。线上通过有关在线旅游服务商购买山东文旅消费产品,享受相关银行卡支付减免优惠。全年线上线下总优惠减免额度不低于5000万元。

(二)扩大冬季文旅消费。办好2025“好客山东”贺年会系列活动,围绕贺年和冬游,组织各市策划“焕彩古韵”“赏冬泉韵”“齐风鲁韵”“民俗戏韵”“舌尖流韵”五大主题、近千条线路产品,开展“博物馆里过大年”“古城国风闹新春”“冰雪运动消费季”“康养温泉嘉年华”“非遗年货品年味”“新春庙会寻年俗”等六大主题重点文旅消费活动。

(三)培育“演出经济”新引擎。丰富旅游演艺产品和剧场演出供给,全年组织全省上下不少于5000场营业性演出,鼓励各地举办万人以上大型演唱会、音乐节。进一步优化营业性演出审批流程,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各地适当放宽大型营业性演出可售(发)票数量限制。落实巡演项目首演地内容审核负责制,巡演地不再重复进行内容审核。打造“跟着演出游山东”品牌。组织全省文艺院团开展精品文艺演出进景区活动。组织省直文艺单位加强省城剧场常态化演出策划,推出更多符合群众欣赏需求的精品演出。积极开展儿童剧创作,推出高品质少儿题材舞台剧目,鼓励开展儿童剧常态化演出。

(四)聚力拓展文旅消费空间。支持商业综合体、商圈、景区、街区、文化产业园区等打造创意市集,嵌入文创、剧场、展览、特色书店、运动健身、文化主题餐饮等业态。实施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和城市发展计划,重点支持国家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建设,培育一批省级典型案例,加强宣传推广。大力发展首发经济,探索开展国潮文化消费首发活动。开展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品质提升行动,支持集聚区打造一批精品演艺项目和沉浸式体验项目,培育山东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消费品牌。创新打造城市艺术综合体,打造山东美术馆城市艺术综合体,支持山东省吕剧院打造“百花戏剧”艺术空间,建设戏曲沉浸式体验基地。

二、深入实施“引客入鲁”

(一)加大国内旅游宣传推广。承办文化和旅游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孔子周游主题推广活动。加强区域联动协作,赴重点客源地举办推广活动,持续打造“沿着黄河遇见海”品牌。围绕四季文旅消费特点,策划“踏春、消夏、赏秋、悦冬”主题,开展“畅游齐鲁乐GO山东”主题旅游年活动。积极打造“文旅+赛事”“文旅+影视”消费新业态、新场景,培育网红打卡地(点),策划“跟着主播游山东”“跟着微短剧游齐鲁”推介,打造“跟着赛事(影视)游山东”品牌活动。

(二)加强入境客源引流。用足用好免签和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发挥济南、青岛、烟台、威海等重点枢纽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和支持入境旅游包机、邮轮游船,打通入境游客来鲁通道。积极组织境外旅行商来鲁考察踩线,拓宽省内旅行社外联渠道。

(三)创新境外宣传营销。开发周末游、美食、登山、民俗等消费场景和创意产品,用好境外新媒体平台和网络达人,加强免签和直航市场产品线路的营销力度,打造“周五下班去山东”入境热点。鼓励和支持各市、文旅企业赴境外举办“孔子家乡好客山东”主题营销活动,办好香港“百家社团分享山东”、东南亚“百团万人游山东”活动,参加各类国际性旅游展会,对组织入境旅游的经营主体实施奖励。

(四)提升入境服务便利化水平。落实《山东省公共场所外语标识管理规定》,指导重点文旅场所规范外语标识使用和管理,在空港和海港口岸设置外语旅游服务点。加强外语导游人才队伍建设,鼓励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开展入境旅游服务人才培训。

(五)推动旅游专列产品开发。适时打造精品旅游专列,开发旅游专线列车,与机场、港口有效联动,培育水陆空交旅融合新业态。推动省内已有专线提档升级,重点打造文化之旅、文物主题游径、红色之旅、乡村之旅、休闲度假、银发康养等主题线路产品,将沿线景区、住宿、餐饮、购物等消费场景纳入消费支付减免范围。吸引外省专列入鲁,鼓励企业组织外省专列入鲁旅游。对组织游客来鲁旅游的省内外专列达到一定规模,停留时间和人次符合条件的给予适当补贴。

(六)打造邮轮消费品牌。以沿海城市为重点,推进邮轮旅游消费体验中心(综合服务区)建设,打造集游客接待、邮轮服务、休闲度假、消费购物为一体的邮轮旅游消费集聚区,拓展邮轮消费空间和内涵。支持青岛打造邮轮行业活动首选地和品牌活动集聚地。

三、扩大优质产品供给

(一)丰富优质旅游产品。推进泰山、三孔景区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烟台蓬莱(金沙滩)旅游度假区建设世界级旅游度假区。深入实施旅游景区焕新行动,加强5A级旅游景区创建提升,新评定4A级旅游景区不少于10家。科学发展温泉、冰雪、康养等特色度假,有序发展邮轮、房车、专列、露营、低空等新兴度假装备,建设“友好型”旅游度假区。实施“乐宿山东”提升行动,打造休闲度假酒店集群,星级旅游饭店达到600家以上。打造“美食山东”品牌,加大“四个一百”评选成果宣传推广,发布美食消费打卡地图指引,组织旅游主播、美食达人探店直播活动。创新开展“2025‘戏’游齐鲁好食光”戏剧美食进景区街区度假区系列活动。

(二)拓展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持续开展好“冬春文化惠民季”“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面向全省培植1000个群众文艺团队,推进优秀群众团队“百团汇演”。创新小戏小剧创演模式,推出一批文旅融合小戏小剧创演试点项目。鼓励公共文化场馆举办特展、开设夜校、开发文创产品。支持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等策划推出高品质特展。创新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管理运行模式,培育打造50个以上以市场运营为主、健康规范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因地制宜延长热门景区、文博场馆开放时间,通过多种方式做好夜间开放保障。

(三)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增效。召开全省乡村旅游大会,实施“赋智结对”“设施提档”“头雁领航”“产品升级”四大计划,深挖乡村文化内涵,坚持项目引领,创新打造如农耕体验、趣味运动会、星空露营、户外运动、乡村美食制作体验等乡村旅游新场景,丰富乡村民宿、沉浸式体验小演艺等业态,推动旅游民宿集聚区建设,联动举办不少于500场次“乡村好时节”主题活动,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激活乡村文旅消费潜力,带动农民致富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实施第五批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建设工作,突出产业带动功能。

四、培育消费新业态、新场景

(一)深入发展“文化+旅游”。加大文物、博物馆与旅游融合发展力度,持续推进“文润海岱游读齐鲁”山东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建设“大道之行”中国儒家文物主题游径。积极创建山东省文物保护利用范区,实现20个省级以上考古遗址公园对公众开放。积极打造“好客山东见识齐鲁”研学旅游品牌,推出“跟着孔子研学游”研学旅游主题线路,丰富研学旅游产品供给。推进临沂市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建设,高质量举办红色文化主题月活动,推出一批革命文物主题展览。

(二)创新发展“非遗+旅游”。突出“非遗+旅游”,深入开展“非遗进景区、进度假区、进街区”活动,推出一批非遗特色景区(街区)、非遗特色酒店(民宿)典型案例。突出“非遗+美食”,策划举办山东非遗美食文化嘉年华活动,评选发布百种非遗美食。突出“非遗+文创”。举办山东省非遗文创设计大赛,推出一批非遗特色文创产品。在全省范围内部署开展“四季非遗购物月”活动,举办非遗市集、非遗年货大集、非遗购物节等,培育国货“潮品”等新消费增长点。举办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搭建展示销售平台,进一步优化非遗产品供给、丰富消费场景。

(三)培育新业态品牌。培育山东特色工业旅游品牌,推进“知名景区+工业旅游企业”模式。打造“沿着黄河遇见海登上邮轮看世界”邮轮旅游品牌。进一步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打造文创品牌。发展银发经济,大力推进康养旅游,组织开展文旅康养融合发展案例评选,推动发展戏曲、书画、音乐、健康等老年文化消费新业态。

(四)打造新型消费场景。支持在文博场馆、A级景区、旅游休闲街区和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等场景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推出一批沉浸式文旅新产品新场景。积极打造文旅数字化应用场景进景区进场馆,鼓励各地发展动漫、云展览、云娱乐、数字艺术、线上演播等数字化场景。加快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公共文化场馆的应用,丰富公共文化空间体验形式和内容。支持各市打造超高清、沉浸式、互动式演艺新空间和数字展览新空间。发展夜间文旅经济,支持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丰富文旅业态,举办民俗演艺、灯会庙会、光影秀等活动,因地制宜发展“水上夜游”文旅产品。支持各地对消费集聚商业区的夜间照明和夜景灯光升级改造,优化停车场、公共交通等配套服务设施。

五、优化消费环境

(一)全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制定创建国家级旅游风景道规划,支持建设一批旅游风景道驿站(游客中心)。在全省景区强化旅游信息服务工作,加强旅游风险预警提示。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公共文化场馆和旅游公共服务阵地深度融合。细化落实《山东省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推动好客服务标准深化应用,引导行业持续全方位、全链条地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水平。

(二)维护文旅消费市场秩序。开展A级旅行社评定工作,细化旅游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健全营业性演出、电竞酒店、剧本娱乐等领域线上监管体系。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不合理低价游,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等违法违规行为。引导文旅企业建立信用承诺制度,发挥旅游投诉先行赔付制度作用,积极维护广大游客合法权益。

(三)优化文旅市场发展环境。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压缩业务办理时长。推行文旅企业单位服务质量承诺制度,组织经营主体设立“首席质量官”。推动全省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上云行动,试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级评定。落实“一团一报”制度,执行入出境团队旅游管理政策。完善全省游戏游艺设备“一机一码”管理系统。推进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系统应用。

来源:光明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