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而美”的工作室,将会越来越吃香?

B站影视 2025-02-08 09:10 3

摘要:乙巳蛇年新春伊始,上海报业集团迈出了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重要一步:其旗下澎湃新闻启动了自上线以来最大规模的优化调整,首批推出了24个垂直IP工作室,以全新的工作室模式重塑数字新闻生产流程。

乙巳蛇年新春伊始,上海报业集团迈出了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重要一步:其旗下澎湃新闻启动了自上线以来最大规模的优化调整,首批推出了24个垂直IP工作室,以全新的工作室模式重塑数字新闻生产流程。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针对这一变革,本期“庖丁解news”特别对话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专委会理事长张志安,深入剖析澎湃新闻此轮改革所传递的信号,并探讨这些深耕细作的“小而美”工作室是否会成为未来主流媒体的核心阵地?

大刀阔斧改革为哪般?

在张志安看来,此轮调整主要是为了解决当前包括澎湃新闻在内的众多媒体所面临的两大核心挑战:

1、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机制

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新规律,要求媒体必须面向移动互联网重构工作机制。

这包括将移动互联网视为主阵地,主力团队需进入主战场,进一步面向移动互联网进行内容生产和分发。

媒体需深耕细作,实现场景适配用户需求的精准洞察,即在不同的渠道和场景中提供符合用户需求的内容。

同时,媒体还需在快讯与深度内容之间找到平衡,既要追求速度,也要注重深度,并根据不同平台和渠道的用户需求进行内容的差异化生产。

此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区域媒体与全国媒体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多数区域媒体需思考如何为全网服务,同时保持区域特色。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2、建立新型评价体系

这一评价体系以数据为基础,但不仅仅满足于数据,更注重数据背后的质量。

它要求媒体以数据说话,倒逼媒体真正建立以数据为核心、质量为根本的全新评价体系。

这有助于纠正过去部分媒体要么过于追求流量、出现标题党等问题,要么忽视数据、不关心传播实效的倾向。

新型评价体系要求媒体更加颗粒化、精细化研究内容的影响力,对有影响力的内容加大投入,对无效内容进行削减。

IP工作室:内容精产新纪元?

在张志安看来,此次改革最值得关注的亮点之一是推出首批24个垂直IP工作室。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过去,媒体已尝试通过名记者工作室和个人IP打造特色内容。但这些尝试偏个人化。如今,媒体开始系统性地运作工作室,中心下切分所有内容,实现内容的细分定位,以轻巧、快速、有效的方式生产特色内容。

这些工作室如同独立的业务单元,拥有更强的内容独立运作能力。它们各自负责特定领域的内容生产、传播和运营,使得内容生产更加专业化和精细化。这些工作室并非全新设立,而是在原有栏目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和升级,如澎湃明查、美术课等均是优势特色栏目。

这些工作室不仅延续了澎湃新闻原有的品牌特色,还推出了新的创新内容,如24小时直播、AI辅助的早晚报等,满足了用户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可以说,澎湃新闻通过IP工作室的打造,实现了管理机制的扁平化,提升了决策效率。同时,通过垂直化的内容生产和精细化的品牌运营,进一步凸显了自身在内容生产上的优势。

此外,澎湃新闻的六大采编中心设置也体现了其对内容类型和价值内核的思考。例如,时政评论中心强调了对时政政策的解读和评价;文体思想中心则在文化娱乐报道中强调了思想性、艺术性和审美性。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张志安指出,采编中心这种基于明确内容分类与价值理解的设置,确保了各IP工作室的垂直内容生产定位。

“IP 工作室体现了今天主流媒体内容生产当中比较精细化地对自己的一个自我判断和自我定位。不是什么都做,而是做这些内容能够体现我的优势。”张志安说。

“小而美”的工作室将会更吃香?

张志安指出,系统性的精细化工作室运作(或栏目化运作机制)将成为媒体改革的重要方向。工作室能培养专属群体,打造专业IP,促进内容深度化和垂类化,最大化内容价值。

不过,在张志安看来,叫不叫“工作室”没关系,一个明确的发展趋势是,各大媒体正逐步转向内容的精细化运营。

所谓精细化,即剔除无效内容,增加有效元素,同时对原有的粗放式内容生产流程进行改造,以实现更为精准的内容定位。

对于全国的主流媒体而言,要思考什么才是真正有效内容的供给,而不是盲目追求内容的数量和覆盖面。其次,要注重内容的垂直化IP打造和精细化运营,以建立自己的专业性和影响力。

工作室的精准运营术

工作室模式下的运营将如何适应不同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在张志安看来,对于媒体而言,深度挖掘渠道特性和用户习惯至关重要。

以澎湃新闻为例,其时政内容主要通过主平台分发,利用公务员等主流用户群体的时政关注度,通过朋友圈转发扩大影响力;而人物报道则更适合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因其能打动人心,引发全网共鸣。

对于不同内容,需考虑其在各渠道的最佳适配,同时,也要根据用户需求和内容形态选择渠道。

具体而言,张志安指出,媒体需综合考虑渠道、用户和内容的三维关系,实现精准匹配和价值最大化:

1、渠道与内容的适配性,根据内容形态(如视觉、文本、视频、直播、可视化数据)选择最佳呈现渠道;

2、用户需求和群体特征,分析用户画像,确定目标用户是否在该渠道中,并考虑用户是否仅接触信息还是需要互动,以及互动的平台和方式;

3、价值实现,明确内容价值目标(如有效触达、观念影响、文化认同、商业变现),并考虑在不同渠道中如何实现这些价值。

来源:庖丁解news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