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头:科伦博泰ADC药物全梳理

B站影视 2025-02-08 09:24 3

摘要:回望国内,提到ADC药物的研发就不得不提到科伦博泰,其作为国内最早进行ADC药物研发的企业之一,通过仿创结合的方式,2018年启动首个ADC药物的临床申请以来,到2025年1月已经有10款ADC药物进入临床,俨然成为中国甚至全球的ADC药物研发弄潮儿。

近年来,ADC抗体偶联药物研发取得显著进展,特别是以第一三共为代表的公司,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格局改变者,推动ADC药物成为全球医药研发的热点。

回望国内,提到ADC药物的研发就不得不提到科伦博泰,其作为国内最早进行ADC药物研发的企业之一,通过仿创结合的方式,2018年启动首个ADC药物的临床申请以来,到2025年1月已经有10款ADC药物进入临床,俨然成为中国甚至全球的ADC药物研发弄潮儿。

科伦博泰ADC药物研发概况

TROP-2 ADC药物Sac-TMT(SKB264)在2020年启动临床,2024年在总计不到5年的情况下即获得上市批准,成为中国本土第二款自主研发上市的ADC药物,也成为全球第二款上市的TROP-2 ADC药物,并有望成为全球潜在最佳。

其不仅在科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商业上更是推动了ADC药物以及中国资产出海授权的浪潮。2022年,科伦博泰与默沙东先后达成三项许可及授权协议,将TROP-2 ADC药物SKB264(除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区域)、Nectin-4 ADC药物SKB315(全球权益)、七项临床前ADC资产独家授权给默沙东,总预付款2.57亿美元,总里程碑金额115.64亿美元,总交易金额高达118亿美元,一度刷新了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记录。

科伦博泰与默沙东的商业化合作

从2012年科伦药业转型成立创新研究院,到2016年科伦博泰的成立,再到2025年科伦博泰十款ADC药物进入临床,科伦博泰在ADC药物方面的探索超过十年,其转型成功更不是偶然,本文简要梳理其ADC药物研发管线。

1、TROP-2 ADC:Sac-TMT(SKB264)

TROP-2 ADC药物Sac-TMT(SKB264)并不是科伦博泰在ADC药物方面的首发管线,仅在2020年才进入临床,但是基于该领域的格局变化,科伦博泰审时度势调整优先级,不到5年时间即将产品成功推动上市,并有多个关键临床仍然进行,有望成为同类潜在最佳。

结构方面,Sac-TMT(SKB264)采用了和吉利德Trodelvy类似的结构设计,均是pH依赖的裂解方式,但是连接子方面采用了优化的,不可逆的位点特异性甲磺酰基嘧啶-硫醇偶联,其半衰期显著高于前者。

Sac-TMT(SKB264)结构

毒素方面其采用贝洛替康衍生物KL6100023,活性一定程度高于SN38,虽然第一三共采用了活性更高的依喜替康衍生物Deruxtecan,但是由于其采用更低的DAR4偶联率,后期临床并未显示充足的疗效,Sac-TMT(SKB264)可以说基于更平衡的结构设计,转化出更优的临床结果。

目前上市的三款TROP-2 ADC结构比较

目前SKB264已经获批用于三阴乳腺癌的二线及以上治疗,同时1L晚期PD-L1阴性的 TNBC、EGFR-TKi治疗失败的EGFR阳性NSCLC后线、和HR+/HER2-乳腺癌后线,3项适应症也被CDE纳入突破性疗法认定。此外,EGFR-TKI+含铂化疗失败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以及经EGFR-TKI治疗后,病情进展的EGFR突变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成年患者的治疗两项适应症也在上市申请评审中个,有望在2025年获批上市。

海外方面,自2023年10月份以来,短短半年多时间,默沙东就密集启动Sac-TMT(SKB264)的10余项全球III期临床,合计计划入组近8000例不同肿瘤适应症患者,覆盖非小细胞肺癌、子宫内膜癌、乳腺癌、胃癌、宫颈癌等多个瘤种,其中和K药联用的临床试验达到5项。

Sac-TMT(SKB264)临床推进状态

疗法对比方面,三阴乳腺癌目前仅有科伦博泰和吉利德的产品获批,相较于其他 TROP2 ADC产品,2024年ASCO会议期间公布的数据显示,SKB264显著提高了末线经治TNBC患者的ORR获益, 其ORR和中位PFS均显示更好的疗效,中位OS还未达到。

目前上市的三款TROP-2 ADC在2L及以上三阴乳腺癌疗效比较

除了单独用药外,TROP2 ADC在与PD-L1联用治疗TNBC取得了良好的疗效。SKB264联合A167(PD-L1单抗)用药治疗一线TNBC的临床试验中总体响应率达到 85.70%,第一三共的Datroway联合度伐利尤(PD-L1单抗)治疗一线TNBC的临床试验中响应率达到73.6%。

HR+/HER2-乳腺瘤约占所有乳腺癌的70%,目前仅有吉利德和第一三共的产品获批。SKB264在此前公布的I期临床试验数据中,总体响应率为36.8%,疾病控制率(DCR)为89.5%。报道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1.1个月,优于已经获批的Trodelvy的5.5个月,显示在这一重度治疗过的患者人群中具有相当的疗效。

目前上市的三款TROP-2 ADC在2L及以上HR+/HER2-乳腺瘤疗效比较

此外在最重要的适应症非小细胞肺癌中,目前还没有一款TROP-2 ADC药物获批上市,吉利德的III期临床已经失败,第一三共基于亚组分析递交了上市申请。结果上看,SKB264在EGFR突变的二线及以上晚期NSCLC适应症中取得ORR为60%的优异疗效数据,中位PFS达到11.1个月,这一数据不仅在TROP-2 ADC领域具有竞争力,同时相较于康方的PD-1/VEGF双抗AK112仍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未来值得期待。

EGFR突变的二线及以上晚期NSCLC相关药物疗效比较

安全性上,Trodelvy伴随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严重腹泻两种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因而遭到FDA加注黑框警告。相较于Trodelvy ,SKB264在3级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更低,未观察到肺炎,且SKB264表现出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腹泻的发生率较低。此外,接受SKB264治疗的患者并无发生治疗相关的间质性肺病,相较而言,Datroway间质性肺炎的发生率为8.8%。

基于TROP2在多种实体瘤中的高表达,其具有治疗多种实体瘤的潜力,SKB264作为国产首个TROP2 ADC,展现出同类最佳潜力,尤其是Trodelvy和Dato-DXd在非小细胞肺癌领域的失利,为SKB264在这一赛道建立领先优势提供了机会,当前科伦博泰海外携手默沙东,有望加速实现全球化,未来值得期待。

2、HER2 ADC:A166

HER2 ADC药物A166作为科伦博泰的首发ADC管线,2018年首次进入临床,目前三线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处于上市申请阶段,其它还有多个临床正在进行中。基于其研发历史,其一定程度糅合了罗氏和荣昌的HER2 ADC药物设计,作为公司首款ADC药物,以及当时的研发背景,其差异化程度已经颇具想象空间。

相关HER2 ADC药物结构比较

虽然结构上并没有采用最新的拓扑异构酶抑制剂毒素,但是在HER2阳性的乳腺癌后线治疗中,A166不同剂量的最高ORR达到73.91%,PFS达到12.3个月,和其它疗法疗效相当。

更重要的是,A166不会造成明显的间质性肺病与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不良事件,其最显著的事件集中眼部疾病,这些可以通过早期干预来尽可能减少对患者的影响,且多数眼部病变是可逆的停药后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相关HER2 ADC药物在后线HER阳性乳腺癌中疗效比较

显然,快速跟进的两款ADC药物让科伦立于全球ADC药物潮头的位置,基于临床验证的ADC的平台,让科伦在ADC方面的研发进入第二个阶段。

在Sac-TMT(SKB264)平台的基础上,采用拓扑异构酶抑制毒素KL6100023(贝洛替康衍生物),快速孵化了另外两款ADC药物。一款为靶向CLDN18.2的SKB315,目前为临床II期。一款为靶向Nectin-4的SKB410,目前在临床I期。两款药物也均进入了和默沙东的合作范围,但SKB315在2024年8月或基于竞争格局的问题被默沙东退回。

4、ADC平台升级:OptiDC策略平台

随着全球ADC药物竞争的不断升级,作为ADC领域的弄潮儿,科伦博泰也在不断升级其ADC平台,建立了OptiDC策略平台,转向酶裂解连接子平台,聚焦新靶点、新机制毒素和新偶联方式,自此科伦ADC进入全面创新的阶段。

科伦博泰的OptiDC策略平台

目前根据公开的信息,科伦博泰的OptiDC策略平台共孵化了7款ADC药物,6款已经获批进入临床,涉及PTK7、HER3和B7-H3等多个靶点,同时还有公司首个双抗ADC药物SKB571,同时还有望将ADC药物推向非肿瘤领域,未来值得期待。

然而,面对ADC领域的技术复杂性及ADC领域的竞争挤压,持续创新与高效临床推进仍是关键挑战。未来3-5年,随着更多关键临床数据的披露,以及营收的压力,科伦博泰的挑战仍将持续。

过去十年,科伦博泰凭借扎实的技术积累、精准的靶点选择和国际化合作策略,已成为中国ADC研发的标杆企业,其核心产品已经显示疗效与安全性上实现差异化突破的潜力,众多后续管线持续推进,科伦博泰有望立于潮头,重塑全球ADC竞争格局。

来源:药渡数据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