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市人均期望寿命81.78岁,主要健康指标继续位居全国前列,达到全球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2024年,青岛市卫生健康事业继续实现高质量发展。2月7日记者注意到,市政协委员们高度关注和健康相关的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积极建言献策。
全市人均期望寿命81.78岁,主要健康指标继续位居全国前列,达到全球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2024年,青岛市卫生健康事业继续实现高质量发展。2月7日记者注意到,市政协委员们高度关注和健康相关的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积极建言献策。
依托优势打造“康复之城”
2024年8月31日,康复大学如期开学,迎来了首届300多名本科新生。“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慢性病患者数量的增加,康复医疗和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现在,人才队伍建设、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养老产业发展的水平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市政协委员、青岛市市立医院副院长邵一兵今年的提案,就是关于依托康复大学资源和青岛的旅游优势,打造“康复之城”和“养老胜地”,通过康养产业促进青岛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城市竞争力。
邵一兵建议相关部门采取“医教协同”的措施,推动康复大学与医疗机构合作,建立临床实践基地,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并引进高端人才,引进国外先进康复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邵一兵建议,青岛可规划建设一批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服务优质的康养结合型养老社区,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开发智慧养老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监测、紧急救助、生活照料等便捷服务,发展智慧养老。同时,青岛可以结合旅游资源,开发适合老年人的旅游养老、候鸟式养老等特色产品和服务,推动康复医疗、养老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新条例进一步激励无偿献血
随着青岛市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重大手术、急危重症救治增多,临床用血需求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23年至2024年,全市手术量增长14.48%。”市政协常委、农工党市委会副主委、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教授王勇杰表示,手术量增长的同时,是无偿献血量持续下降的现实。
“每年秋冬流感高发季节,影响了献血人群健康,使符合献血条件的人数大幅减少。”王勇杰认为,临床用血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对青岛市的医疗安全和公共健康构成严峻挑战。王勇杰建议尽快出台新的《青岛市献血条例》。
王勇杰建议,在积极倡导无偿献血的同时,要推动家属互助献血。在王勇杰看来,与省内其它地市相比,青岛的家属互助献血比例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建议通过宣传引导、政策支持等措施,积极倡导家属互助献血。同时,可设立“无偿献血宣传月”,普及献血知识,提高公众对献血的认知和接受度。王勇杰还建议相关部门适当调整和优化无偿献血的激励政策,降低青岛市无偿献血“四免政策”享受门槛,建议将享受“四免政策”献血次数要求从20次降低至15次,并适时推出“两免政策”,为达到献血10次标准的人群在门诊挂号、乘坐公共交通等方面提供部分优惠,进一步激励无偿献血。
让中医药惠及更多市民
家住金秋小区的荆女士为了给年幼的儿子调理脾胃,经常带着他到附近的虎山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馆调理。记者从李沧区了解到,区中心医院新院区建成了精品国医馆和中医康复中心,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已实现中医馆全覆盖。如今,李沧区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主阵地,构建起15分钟基层优质中医药服务圈,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简便廉验”的中医药服务。
“中医药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部分。”市政协常委、农工党青岛市委会副主委、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于华今年关注“完善中医药基层服务模式”。于华建议,充分借助青岛模拟医学中心的资源优势,结合青岛市医学能力与提升培训项目,为基层中医药人员量身定制培训方案,以进一步拓展基层中医药服务范围,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提高中医药在基层医疗中的应用广度和深度。与此同时,积极推动上级医共体牵头单位医疗资源的整合,推动一体化发展,加强中医专科医院与综合医院之间的紧密协作,确保医共体基层单位能够获得上级医院优质的中医资源扩容下沉,实现基层中医优质资源的全面覆盖。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首席记者 刘卓毅 摄影报道
来源: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