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谁才是人生赢家?不是权力最大级别最高的,而是这种人!

B站影视 2025-02-08 05:23 3

摘要:而灵堂角落里,有位白发老者正给老花友打电话:"老李啊,明天太极拳照常啊。"

去年参加某单位老干部追悼会时,

我看到两幅截然不同的挽联。

左边写着"勤政爱民五十载",右边赫然立着"沉疴缠身二十秋"。

这具棺材里躺着的是位退休三年的副厅级干部,

家属说他在任时每天工作16小时,

退休后糖尿病、冠心病接踵而至,

最后在ICU住了87天,浑身插满管子,痛苦不堪的离开人世。

而灵堂角落里,有位白发老者正给老花友打电话:"老李啊,明天太极拳照常啊。"

后来才知道,这位86岁的退休科员每天仍能骑行十公里。

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公务员群体高血压患病率超42%,脂肪肝检出率达37.8%。

某省厅级干部体检报告显示,50岁以上干部平均患3.2种慢性病。

去年震惊全国的"48岁处长猝死案"并非孤例

——这位手握审批大权的实权派,办公室抽屉里藏着6种降压药,手机里存着26个应酬群的未读消息。

某地级市曾做过跟踪调查:

同一批入职的公务员,30年后,科员的平均寿命比处级干部长15.3岁。

已故作家王跃文在《国画》中描述的场景正在现实上演:

那些在酒桌上谈笑风生的"明日之星",往往最先倒在体检报告前。

"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

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王就取勾。

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吴承恩在《西游记》开篇就点破了官场迷局。

权力和欲望,让每个官场中的人,如吸血鬼般的趋之若鹜,

最终留给自己的是什么呢?

为了权力而出卖自己的人格和灵魂,最终会有怎样的下场。

答案显而易见!

因果何曾饶过谁?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我们所做的每一件缺德事情都会深深刻入基因,

最终反噬自身!

人最终面对的还将是自己,

不要等到临终那一刻才后悔莫及

不要等到死到临头,才想到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某省会城市档案馆里,保存着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干部日记。

在泛黄的纸页间,

"今天又陪领导喝了八两"

"血压180/110,但明天考核必须到场"的记录触目惊心。

这些曾经鲜活的生命,如今大多已化作干部名册上的黑色方框。

道家养生专家徐文兵说过:"体制就像太极图,阴阳流转间,聪明人懂得在刚强处守柔弱。"

某体制内没有官职的科员,一辈子两袖清风,每天都乐呵呵的,从不计较,处处吃亏,

退休后,在社区书法班当了十年义工,去年以98岁高龄无疾而终。

他的笔记本扉页写着

"每日三问:吃得香否?睡得安否?笑得真否?"

这才是体制内,真正的人生赢家!

中医典籍《遵生八笺》有云:"养寿之道,但莫伤之而已。"

某省直机关老干部活动中心的健康档案显示,

每天练习八段锦超过5年的老人,住院频率比同龄人低58%;

争名夺利,利欲熏心者,猝死的概率比同龄人高61%;

心怀感恩,乐于助人者,长寿的概率比同龄人高70%。

这些数字背后,

是无数个清晨公园里的吐纳呼吸,

是处处吃亏,舍己助人的憨厚大度,

是放下权力欲后的云淡风轻。

站在人生长河的渡口回望,

那些在权位巅峰叱咤风云的身影早已模糊,

唯有江边放生的老者、公园起舞的白发、书房泼墨的居士,在时光里愈发清晰。

从今天开始,

把体检报告当成最重要的红头文件,

把晨练打卡当作最紧急的会议通知,

让养生茶取代茅台酒,让太极拳替代权力场。

毕竟,当我们褪去所有身份标签,

唯一真正属于我们的,

不过是一副能走到终点的健康躯体。

正如《黄帝内经》所言:"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这才是体制人生最圆满的句号。

来源:高等教育文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