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综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年度进展2024

B站影视 2025-02-08 03:03 2

摘要:引用本文:栾涛, 沈盼晓, 张云辉, 等.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年度进展2024[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5, 48(1): 72-77. DOI: 10.3760/cma.j.cn112147-20241103-00655.

第一作者单位: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国家医学呼吸中心 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通信作者:周承志,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国家医学呼吸中心 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引用本文: 栾涛, 沈盼晓, 张云辉, 等.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年度进展2024[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5, 48(1): 72-77. DOI: 10.3760/cma.j.cn112147-20241103-00655.

摘要

本文针对2024年国内外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取得的临床进展进行回顾。在靶向治疗领域,特别是针对罕见突变的研究,继EGFR、ALK、ROS1等突变后的新靶点,KRAS G12C、HER2和MET等突变的靶向药物在2024年获得了更多临床验证和批准。KRAS G12C抑制剂对患者疾病控制率也有显著改善。新型双靶点抑制剂逐渐得到广泛关注,这些药物不仅针对主要驱动突变,同时还能作用于与耐药性相关的次级突变,避免传统靶向药物治疗中的耐药性问题,这一策略在临床中显示出延长无进展生存期(PFS)。免疫治疗PD-1/PD-L1抑制剂,在2024年继续成为晚期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单一的免疫治疗对某些患者反应有限,新的联合疗法和组合疗法显示一定的潜力,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化疗、抗血管生成药物以及靶向治疗的联合方案被证明可显著提高疗效。针对HER2突变的抗体偶联药物(ADC)也得到应用批准。当前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在不断更新,新的组合策略也正在探索。

2024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22年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肺癌的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均居恶性肿瘤首位,其中2022全国癌症新发病例为482.47万例,仅肺癌新发病例便达到106.06万例,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 1 , 2 ] 。

目前各种靶向药、免疫治疗药物、ADC药物的出现更新了肺癌的治疗模式 [ 3 ] ,本文总结了2023年10月至2024年9月晚期NSCLC的临床研究数据,综述了本年度晚期NSCLC的治疗进展。

一、靶向治疗

1.Ⅲ期不可切除NSCLC:LAURA研究是一项全球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的Ⅲ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奥希替尼在根治性CRT后未出现疾病进展的EGFR突变Ⅲ期不可切除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4 ] 。该研究共纳入216例患者,并以2∶1的比例随机分配接受奥希替尼或安慰剂治疗。结果显示,奥希替尼组和安慰剂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39.1个月和5.6个月(HR=0.16,Pvs. 33%)和中位DoR(36.9个月vs. 6.5个月)方面的获益也优于安慰剂组。根治性放化疗后使用奥希替尼维持治疗,有望成为患者新的标准治疗方案。对于不可切除的Ⅲ期NSCLC患者,根治性放化疗后序贯免疫巩固治疗是当前的标准治疗模式。对于EGFR敏感突变的不可切除的Ⅲ期NSCLC患者,免疫巩固治疗可能无法带来预期的获益,因此,临床亟需更为精准的全新治疗模式[ 5 ] 。POLESTAR研究旨在探索阿美替尼在不可切除的EGFR敏感突变Ⅲ期NSCLC患者根治性放化疗后巩固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阿美替尼组的中位PFS达到30.4个月,对比安慰剂组的3.8个月延长了26.6个月(HR0.20),将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了80%,在所有的预设亚组中均观察到阿美替尼巩固治疗带来的获益趋势。2. EGFR敏感突变NSCLC一线选择:EGFR是非小细胞肺癌最常见驱动基因,我国肺癌患者EGFR突变率约为50%[ 6 ] ,高于欧美等地区。尽管针对EGFR敏感突变的第三代分子靶向药物单药已经成为了一线治疗的首要选择,但是其总体有效率仍然只有不到80%,中位PFS只有1年半左右,依然有改善空间。在此背景下,有了联合治疗(联合化疗或者联合靶向治疗)的尝试,代表性研究是含铂双药化疗(FLAURA2研究)以及埃万妥单抗联合拉泽替尼(MARIPOSA研究),联合方案相较奥希替尼单药在PFS上获明显优势。奥希替尼联合化疗在脑转移患者具有明显优势(HR=0.47),而在ctDNA阴性、无合并TP53突变、无脑转移患者,无生存获益,奥希替尼单药依然适用。在一线治疗 EGFR敏感突变 NSCLC 上,MARIPOSA研究显示埃万妥单抗联合拉泽替尼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奥希替尼单药[ 7 ] FLAURA2探索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联合化疗在EGFR突变晚期NSCLC的 疗效[ 8 ] ,结果显示,奥希替尼联合化疗的PFS较奥希替尼单药组延长约9个月,mPFS为25.5个月vs. 16.7个月(HR=0.62,P[ 9 ] 。第3代TKI伏美替尼以160、240 mg加量模式进行一线治疗尝试,结果显示,ORR分别为34.8%、63.6%,颅内有效率46.2%,3级治疗相关不良反应(treatment-related adverse event,TRAE)分别为11.9%、20.7%,丰富了EGFR非敏感突变的治疗路线。另外,CHRYSALIS-2研究了埃万妥单抗和拉泽替尼的组合方案用于治疗EGFR少见突变NSCLC[ 7 ] ,该研究招募了各种EGFR突变且未接受过治疗的患者,结果显示:埃万妥单抗+拉泽替尼联合方案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总体缓解率为51%(95%CI:41%~61%)。在亚组中,埃万妥单抗+拉泽替尼的PFS为19.5个月,显示出埃万妥单抗+拉泽替尼作为EGFR少见突变治疗的潜力。4. EGFR-TKI耐药后的治疗:EGFR突变患者在接受EGFR-TKI治疗耐药后常进入无药可用的境地,这一数量庞大的人群在临床中受到广泛关注和担忧。HARMONi-A研究证实:对于EGFR-TKI治疗失败的患者,PD-1/VEGF双抗伊沃西单抗联合化疗可改善患者PFS[ 10 ] ,采用了依沃西单抗+培美曲塞+卡铂(三药)vs.培美曲塞+卡铂(两药)的研究方案,结果显示:依沃西单抗联合化疗组和对照组的中位PFS分别为7.1个月和4.8个月,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54%(HR=0.46,Pvs.14.5个月,依沃西单抗联合化疗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当,整体安全可控。2024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ational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NMPA)批准:依沃西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和卡铂,用于EGFR-TKI治疗后进展的EGFR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鳞状NSCLC患者。5. 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EGFR ex20ins突变作为肺癌罕见难治靶点,因其空间构型特殊,传统EGFR靶向药对该靶点基本无效,临床长期存在治疗空白,患者预后较差,PFS与OS不及EGFR敏感突变的一半。既往各种治疗方法,ORR均未突破50%。我国自主创新药物舒沃替尼在WU-KONG-6临床试验显示:97例患者中59例患者肿瘤得到缓解,ORR为61%(95% CI:50%~71%),达到预设的统计学差异(PCI:79%~93%),超过90%的患者实现靶病灶缩小。亚组分析显示,舒沃替尼在不同突变亚型患者中均观察到疗效,ORR超过50%[ 11 ] 。舒沃替尼改变了EGFR ex20ins突变晚期NSCLC“有靶无药”的局面,成为《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2024)》针对经治EGFR ex20ins突变晚期NSCLC二线及后线治疗中一级推荐方案。另外,FURTHER研究评估了伏美替尼对未经EGFR-TKI治疗且伴有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的疗效[ 12 ] 。截至2024年6月20日,在240 mg组和160 mg组中,ORR分别为81.8%和47.8%;脑转移患者的ORR为46.2%,在安全性方面,也未观察到因TRAE而停止治疗的情况,总体耐受良好。6. ALK 融合:ALK融合阳性在NSCLC患者中的发生率为3%~7%,是NSCLC的重要治疗靶点。202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公布了Ⅲ期CROWN 研究中劳拉替尼对比克唑替尼5年随访结果[ 13 ] :在中位随访时间至60.2个月时,劳拉替尼5年PFS率为60%,克唑替尼组的5年PFS率为8%。第三代ALK抑制剂劳拉替尼让晚期ALK融合型NSCLC患者跨越5年生存门槛。而且与克唑替尼相比,使用劳拉替尼的患者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81%,脑转移进展风险降低94%,显示出劳拉替尼一线治疗ALK阳性晚期NSCLC的有效性。

7. RET融合:在2024年WCLC大会上,报道了普拉替尼和塞普替尼用于RET融合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真实世界研究,旨在探索这两种RET抑制剂用于RET融合阳性晚期NSCLC患者在真实世界中的有效性,结果显示,普拉替尼的2年PFS率高达73.6%(95% CI:56.1%~96.6%),而塞普替尼的2年PFS率为53.3%(95%CI:29.8%~95.4%),HR=1.12(95%CI:0.27~2.91),该结果为RET抑制剂在临床实践中的用药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LIBRETTO-431探索了塞普替尼对比化疗±帕博利珠单抗一线治疗转染期间重排基因(Rearranged during transfection,RET)融合阳性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 14 ] 。研究达到主要终点,中期分析显示,在使用帕博利珠单抗人群中,塞普替尼组和对照组的中位PFS分别为24.8个月和11.2个月(HR=0.46,P[ 15 ] :联合用药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近2年时间,显著长于奥希替尼组,分别为23.7个月和16.6个月,拉泽替尼单药治疗组为18.5个月[ 7 ] 。2024年3月1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埃万妥单抗联合卡铂和培美曲塞,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 EGFR ex20ins的 NSCLC的一线治疗。另外,奥希替尼联合赛沃替尼一线治疗EGFR突变且携带MET过表达及MET扩增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比对照组奥希替尼单药,主终点ORR有显著提升(90.5%比60.9%),中位DOR分别为18.6及8.4个月,中位PFS分别为19.6、9.3个月,奥希替尼联合赛沃替尼显示出具有临床意义的ORR改善和可管理的安全特征。该方案有可能为这类患者提供一种新的一线治疗选择。9. KRAS G12C:大 鼠 肉 瘤 病 毒 癌 基 因 同 源 物(Kirsten rats arcomaviral oncogene homolog,KRAS)基因作为重要的癌基因,自发现以来已被研究了40年。然而,由于KRAS蛋白独特的空间结构和生化特征等原因,小分子抑制剂一直未被成功研发,KRAS G12C阳性患者的治疗方案同驱动基因阴性患者[ 16 ] 。因KRAS突变存在显著异质性,对传统含铂化疗表现出抵抗。因此,KRAS突变也被视为患者预后不良的生物标志物之一,一旦化疗或免疫治疗失败,这类患者的临床治疗选择十分有限[ 17 ] 。KRAS最常见的突变亚型为KRAS G12C,我国研发出G12C共价不可逆抑制剂氟泽雷塞(IBI315),为KRAS G12C突变晚期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Ⅱ期临床研究显示[ 18 ] :在116例经组织学确认为KRAS G12C突变的患者,氟泽雷塞ORR为49.1%(95%CI:39.7%~58.6%),DCR为90.5%(95%CI:83.7%~95.2%),mPFS 9.7个月(95%CI:5.6%~11.0%)。2024年8月,KRAS G12C抑制剂氟泽雷塞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适用于至少接受过一种系统性治疗的KRAS G12C突变型的晚期NSCLC成人患者。

二、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成为肺癌临床治疗的重要选择。尽管有显著进展,但患者长期的生存率仍有提升空间。新型免疫治疗药物,如抗TIGIT、抗LAG-3类药物[ 19 ] 、双特异性药物,在临床研究中展现潜力,新策略也在探索中。1.晚期NSCLC一线免疫治疗:在晚期NSCLC免疫治疗领域,免疫单药/联合方案为驱动基因阴性患者一线治疗带来了希望。HARMONi-2评估依沃西单抗注射液(PD-1/VEGF双抗)单药对比帕博利珠单抗在一线治疗PD-L1阳性的晚期NSCLC患者,结果显示:依沃西单抗组患者对比帕博利珠单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延长了5.3个月,无进展生存期有统计学意义( HR=0.51)。此外,依沃西单抗组的客观缓解率也优于帕博利珠单抗组(50.0%vs. 38.5%)[ 20 ] 。在传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治疗的禁忌人群中,如中央型鳞癌、肿瘤存在空洞或坏死、肿瘤包绕重要血管的患者中,依沃西治疗的出血风险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增加。

此外,多种免疫联合方案也有望为驱动基因阳性患者带来获益。Olomorasib(LY3537982)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在治疗KRAS-G12C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方面,取得了良好结果。使用该方案作为一线治疗,患者的客观缓解率77%,无进展生存率为72.8%。针对EGFR-TKI耐药的EGFR突变非鳞状NSCLC患者,依沃西单抗联合化疗方案能够改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客观缓解率也有明显提高。

2.免疫耐药策略探索:免疫治疗可为晚期NSCLC患者带来生存获益,但也会出现耐药[ 21 ] 。免疫耐药后下一步治疗方案成为当前的主要问题。Ⅲ期研究EVOKE-01探索了TROP2 ADC药物戈沙妥珠单抗用于既往免疫治疗进展的NSCLC患者的疗效[ 22 ] 。遗憾的是,相较于多西他赛组,戈沙妥珠单抗组患者总生存期虽然有提高,但二者并无显著差异,该研究未达到主要终点。另一项针关于Dato-DXd的TROPION-LUNG01研究,同样是与多西他赛化疗对比,聚焦于NSCLC的二线治疗。TROPION-Lung01研究与EVOKE-1研究的试验设计上类似,入组条件都是需经过免疫治疗且发生进展。在2024 WCLC大会上公布了TROPION-Lung01的Ⅲ期研究OS获益结果,在全体患者分析中,Dato-DXd组和多西他赛组的中位mOS为12.9个月vs. 11.8个月,同样未能达到统计学显著差异[ 23 ] 。但MORPHEUS-Lung研究证明,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的方案用于免疫耐药的晚期NSCLC患者相比多西他赛可带来疗效上的提升,中位PFS分别为6.9个月和4.5个月,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或可成为免疫耐药后的潜在治疗方案。免疫耐药后,除了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还有很多新药包括ADC药物待探索。3. EGFR-TKI耐药后的免疫方案选择:免疫治疗应用之初,EGFR突变人群似乎扮演着“免疫治疗禁忌人群”的身份,免疫单药在很多临床研究中表现出的疗效不优于化疗。一项对Orient-31、ATTLAS、CheckMate-722和KEYNOTE-789的4项临床研究对比发现[ 20 ] ,化疗联合免疫相较于单纯化疗,可以降低疾病进展风险(HR=0.77)和死亡风险(HR=0.86);化免联合贝伐珠单抗相较于单纯化疗,可以降低疾病进展风险(HR=0.54),但不能降低疾病死亡风险(HR=0.98),并得到结论:针对EGFR-TKI耐药的NSCLC患者,后续的化免联合方案或化免联合贝伐珠单抗方案相较于单纯化疗,均可以降低患者疾病进展风险;相较于化免联合,在其基础上联合贝伐珠单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时间。亚组分析来看,EGFR L858R突变人群、无EGFR T790M突变人群、既往仅接受过一线治疗的人群可能是免疫联合治疗方案的最佳获益人群。另外何健行等通过涵盖17项单臂试验和15项随机对照试验共2 886名患者进行多模式荟萃分析:评估了ICI在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EGFR-TKI靶向治疗耐药后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表明:免疫联合抗血管治疗与化疗的组合(ICI-antiangio-chemo)有出最佳PFS[ 24 ] 。在所有ICI治疗策略中,总体ORR为29.0%(95%CI:21.3~36.7,I22=93%)。其中,免疫+抗血管+化疗ORR为60.6%(95%CI:51.0~70.2,I22=78%)最为理想,其次是免疫+化疗,ORR为35.8%(95%CI:28.1~43.4,I2=16%)。针对EGFR突变NSCLC一线靶向治疗耐药人群,ICI联合化疗相较单纯化疗显著改善了患者预后,联合抗血管治疗可进一步延长无进展生存期,相应增加的毒性虽可接受但仍需在临床实践中继续关注。另外在HARMONi-A 研究中,PD-1/VEGF 双特异性抗体依沃西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和卡铂对比单纯化疗治疗耐药患者的中位 PFS 为7.1个月 vs.4.8个月(HR=0.46),具有显著改善[ 10 ] ,目前已经在我国获批用于 EGFR-TKI 治疗进展后 NSCLC 患者的治疗。3.双免疫治疗:CheckMate 9LA 研究是一项双免联合化疗的临床研究,纳入既往未经治疗的Ⅳ期或复发性 NSCLC 成年患者,联合治疗组接受每 3 周 360 mg 的 纳武利尤单抗、每 6 周 1 mg/kg 的 伊匹木单抗和每 3 周 2 个周期的化疗(361例),单独化疗组接受每 3 周 4 个周期的化疗(358例)。2024年ASCO公布CheckMate 9LA 双免联合化疗5 年随访结果[ 25 ] :与单独化疗相比,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及两周期化疗作为转移性 NSCLC 患者的一线治疗具有持久的长期生存优势。在至少 57.3 个月的随访期内,双免疫联合疗法方案持续改善了 OS,接受双免疫与两周期化疗的患者中5年存活比例 18%,而接受单独化疗仅 11%(HR=0.73,95%CI:0.62~0.85)。与单纯化疗相比,无论PD-L1表达或组织学如何,在转移性NSCLC患者中一线使用双免疫疗法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联合化疗总OS有获益。

三、ADC药物

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由单克隆抗体与小分子细胞毒素药物偶联而成[ 26 ] ,通过单克隆抗体的靶向作用特异性地识别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然后利用细胞本身具有的内吞作用使化学药物进入肿瘤细胞体内发生药力作用,从而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 27 ] 。ADC药物在肺癌中的靶点包括TROP2、HER2和DLL3等,这些靶点在NSCLC和SCLC中具有不同表达特征[ 28 ] 1.HER2靶点:HER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是一个跨膜酪氨酸激酶受体,属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家族[ 29 ] 。它的基因位于17号染色体上,HER2主要通过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和增强肿瘤侵袭性,在多种癌症的进展中发挥关键作用。德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 deruxtecan,T-DXd)是一种靶向HER2的ADC药物,由人源化抗 HER2 抗体、酶促可裂解的肽接头和拓扑异构酶 I 抑制剂组成[ 30 ] 。2024年WCLC公布 DESTINY-Lung02 研究结果[ 31 ] :其探索德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 Deruxtecan,T-DXd,DS-8201)的最佳剂量。在5.4 mg/kg 组(102 例)和 6.4 mg/kg 组(50例)中,ORR 分别为49.0%和56.0%;两组中位 PFS 分别为9.9个月和15.4个月。两剂量组均表现出可耐受与可控的安全性。研究结果支持T-DXd在经过治疗后 HER2 突变 NSCLC 患者中有良好的获益风险比。2024 年 1 月德曲妥珠单抗(DS-8201a)得到应用批准:治疗肿瘤存在激活 HER2突变且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种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NSCLC成人患者。目前,NCCN、ASCO、CSCO 指南均将T-DXd作为 HER2 突变 NSCLC 患者后线治疗的推荐方案。

2.TROP2靶点:TROP2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在多种上皮源性癌症中高度表达,包括肺癌。它通过调节细胞增殖、迁移和存活,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在肺癌患者中,TROP2的过度表达通常与肿瘤的侵袭性、转移能力增强以及预后不良密切相关。

德达博妥单抗(datopotamab deruxtecan,Dato-DXd)是针对肿瘤相关钙蛋白抗原2(trophoblast cell surface antigen 2,TROP2)靶点的新型ADC药物,在Ⅲ期临床试验TROPION-Lung01研究中[ 23 ] :Dato-DXd对比多西他赛用于治疗晚期NSCLC,PFS(4.4vs. 3.7个月,HR=0.75,P=0.004)与OS(12.9个月vs.11.8个月,HR=0.94)均有一定提升。为了进一步筛选适用人群,TROP2膜比值NMR(normalized membrane ratio,NMR)认为是疗效预测指标。在NMR人群中,Dato-DXd有效率明显高于多西他赛(32.7%vs.10.3%),NMR或成为未来优势人群有利筛选标杆。EVOKE-01评估了针对TROP-2靶点的ADC药物戈沙妥珠单抗(sacituzumab govitecan),对比多西他赛用于经过铂类化疗和免疫治疗后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22 ] 。最终临床试验结果:整体人群中,mOS 11.1个月vs. 9.8个月;HR:0.84(95%CI:0.68~1.04,P=0.0534),OS显示数值上获益,未达到统计学显著;在疾病缓解方面,mPFS 4.1个月vs. 3.9个月(HR=0.92,95%CI:0.77~1.11)。最终结论:戈沙妥珠单抗对比多西他赛,在治疗经治转移性或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未达OS的主要终点[ 22 ] 。在EVOKE-02则评估了TROP2 ADC 戈沙妥珠单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铂类药物一线治疗转移性NSCLC的疗效。2024年ASCO大会报告了EVOKE-02队列A的安全性和疗效结果。研究表明,戈沙妥珠单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在PD-L1 TPS≥50%的晚期NSCLC患者中显示了良好疗效。未来,需要开展戈沙妥珠单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与标准治疗(帕博利珠单抗)的头对头研究,以确证联合方案在PD-L1 TPS≥50%的晚期NSCLC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方面的优势。

四、总结

尽管2024年晚期肺癌领域取得了一些突破,个体化和多模式治疗成为治疗趋势,新的靶向药物和免疫疗法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但仍面临许多挑战。例如,耐药性仍是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中的难题,如何延缓或克服耐药性仍是研究的重点。经济成本和药物可及性问题也限制了部分患者获得最佳治疗的机会。然而,随着新型疗法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扩展,晚期肺癌的治疗前景依然光明。未来的科研将为更多患者带来个性化、精准的治疗方案,将进一步延长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随着分子检测技术和AI技术的进步,晚期肺癌治疗的精准性和动态性将进一步提高,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略)

来源:呼吸科空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