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之战,小米入局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6-15 20:16 5

摘要:2024 年 5 月,一张万兆 NAS 的工程图,悄悄藏身于小米交换机宣传海报中。虽然官方火速澄清“暂无计划”,但这张图片还是点燃了许多用户的热情。

2024 年 5 月,一张万兆 NAS 的工程图,悄悄藏身于小米交换机宣传海报中。虽然官方火速澄清“暂无计划”,但这张图片还是点燃了许多用户的热情。

面对用户呼声,小米生态链总经理陈波曾表示: “小米最初确实没有造 NAS 的计划。” 不过,用户声音强烈真切,最终促使小米内部经过多轮会议与调研,紧急立项。

时间来到今年 1 月,陈波 在直播中正式官宣:小米 NAS 开发已进入尾声,量产在即。

6 月 10 日,陈波直播更新小米 NAS 最新进展: 今年 10 月初步量产并完成测试,年底(元旦前)发布。

从用户请愿到产品量产,小米 NAS 的诞生之路颇具传奇色彩。相信有不少家友也在关注小米 NAS 的落地,今天IT之家小编就和大家聊聊关于 NAS 的那些事。

01.

什么是 NAS?

给还不了解 NAS 的家友介绍一下, 简单来说, 可以把 NAS 看作是一块联网的、始终在线的“智能硬盘”。

当我们手机里的照片视频激增、影视资源分散存储、工作文件管理混乱、隐私泄露担忧日增时,NAS 的价值便体现出来了。

相较于移动硬盘的物理束缚和网盘的隐私焦虑,NAS 的优势很明显。

它具备 自动备份功能,能够将手机相册、微信记录等数据实时同步,释放本地空间,避免数据过多占用手机等设备的存储。

在 跨设备共享 方面,NAS 可以成为家庭成员的影音中心;也能搭建多人协作资源库,满足家庭成员多元化存储需求。

更重要的是,作为私有云,NAS 让用户完全掌控自己的数据, 规避第三方网盘可能存在的隐私泄露风险。

对于喜欢折腾的极客来说,Docker 支持下的 NAS 还能 解锁更多玩法:作为 下载器、智能家居中枢,甚至是轻量服务器。

IT之家梳理,目前 NAS 主要分为两类搭建方式。

一类是 基于专用 NAS 设备。

由专业厂商(如群晖、威联通等)生产,搭载定制化硬件(CPU、内存、硬盘接口等)和操作系统(如群晖 DSM、威联通 QTS)。这类 NAS 操作门槛低、运行稳定性强,面向企业用户,价格也较高。

另一类是 利用普通电脑搭建。

使用闲置的笔记本电脑或台式机、安装多块硬盘和专用 NAS 系统或 Windows Server、Linux 等通用系统,实现文件共享。这类方案成本较低,但是要求用户具备较强的硬件知识和系统调试能力,同时系统的稳定性较差。

因此,目前 NAS 市场也存在一些困境。以群晖、威联通为代表的专业设备,价格动辄数千元,让不少普通家庭望而却步。同时,传统 NAS 操作不友好,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跨品牌设备之间的联动更是困难重重,使用体验较为繁琐。

02.

入局 NAS,小米有底

正是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小米入局 NAS 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小米进军 NAS 领域,最大的底气在于其强大的生态整合能力。

去年 10 月,陈波就透露过小米 NAS 产品的定位,目标是打造出最适合小米米家用户的家庭存储产品。

IT之家注意到, 小米的生态链已经涵盖手机、平板、PC、电视等设备领域。 在多端联动方面,小米 NAS 的优势在于打通以上设备和平台。

例如,在手机端,实现扩容和 AI 相册功能,智能整理照片;电视端,支持电影视频刮削、生成私人影院海报墙、随心点播等功能;支持网盘管理、资源下载等基础存储功能;不同设备之间的文件互传也将变得无缝无感,实现 “小米设备无感切换”的效果。

另外, 陈波也表示 小米会主动调研苹果用户需求, 这一动作暗示着小米 NAS 可能具备跨品牌兼容的能力,进一步扩大用户群体。

不止生态覆盖广泛,在成本方面,小米也有自身优势。 作为一个具有高性价比基因的品牌,小米许多产品一经推出,便是所在行业里的“价格屠夫”。

据IT之家了解,目前如绿联等知名品牌,旗下部分 NAS 价格已来到 1500-2000 元价位。小米 NAS 有望下探到更低价位,让更多家庭可以轻松拥有。

除了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从产品战略角度来看, 小米 NAS 的推出,不仅仅是一款存储产品的落地,更是小米抢占智能家居新入口的重要布局。

通过将 NAS 从单纯的 “存储工具” 升级为 “家庭数据中心”,进一步增强家庭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而这一动作,也可以增强用户对小米生态的粘性,反过来增加手机、IoT 设备的销量。

03.

小米下场,搅动 NAS 市场

小米 NAS 的出现,对用户来说这是一场胜利,说明现在用户的声音,真的能影响厂商决策,让产品更贴合用户需求。而对行业来说,小米则是那条搅动市场的 “鲶鱼”。

从过去经验看,小米在智能硬件领域的 “性价比破局” 策略确有先例。

比如 2011 年, 配置出众的 小米 1 横空出世,1999 元的开售价让不少人直呼“性价比超高”;2013 年 小米路由器 以 199 元价格进入市场,让传统厂商调整定价策略;2017 年 小米智能音箱 也以低价打开市场,加快音频交互设备的普及。

小米进入 NAS 领域,预示着更多厂商可能会被吸引,共同关注和优化消费级 NAS 的用户体验,最终受益的是广大用户。

当然了,消费级 NAS 的普及并非坦途,整个行业都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共同挑战:

长期数据安全的维护。

数据是 NAS 的核心,过去就曾有 NAS 数据出现问题的情况。

比如 2021 年初,群晖就遇到了勒索病毒“SynoLocker”,不法分子通过漏洞攻击用户 NAS 设备,加密用户数据索要钱财。 NAS 厂商需要持续投入安全研究,提供及时有效的固件更新和安全防护功能。

硬件的稳定和可靠性。

由于 NAS 设备需要 7x24 小时不间断运行, 硬件 (如硬盘、电源、主板)的耐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同时,配套 软件 服务的稳定运行和长期支持(如云同步、远程访问、手机 APP)也是用户体验的关键。任何单点故障都可能造成服务中断或数据访问困难。

数据丢失后的应急响应与恢复机制。

无论是硬件故障、误操作、软件 Bug 还是恶意攻击,数据丢失都是用户最不想看到的情况。

厂商需要提供 有效的备份解决方案 (如异地存储、多版本备份)、 强大的数据恢复工具 (提供完善的文件恢复能力)以及 快速的应急响流程 (帮助用户知晓当前面临的情况和处理方法)。

小米作为新进入者,其 NAS 产品能否成功,同样需要在这些方面交出令人信服的答卷。 整个消费级 NAS 行业的进步,也依赖于所有参与者共同应对和解决这些关键的挑战。

最终,市场会检验小米 NAS 的实际表现。

来源:金融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