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伪造泛滥,真实何去何从?林玮:以理性精神筑牢心理防线

B站影视 2025-02-07 20:18 3

摘要:一封署名英伟达CEO黄仁勋的内部信表达对DeepSeek的看法;另一封“来自”DeepSeek CEO梁文锋对冯骥的公开回应。

从新闻到见解,字里行间读懂社会万象。

有思想有观点,智慧碰撞把握时代脉搏。

让我们一起《读端》,一起“潮”。

本期嘉宾是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林玮

(视频由AI共同创作)

假新闻,最近你碰到过吗?

不久前,两封疑似AI生成的“重磅”信件引发网友大量转载——

一封署名英伟达CEO黄仁勋的内部信表达对DeepSeek的看法;另一封“来自”DeepSeek CEO梁文锋对冯骥的公开回应。

乍一看信件文采斐然,自带人文情怀,还挺像那么回事。幸好辟谣及时来到,明确说明信件完全是虚假捏造。

潮声丨AI伪造泛滥,真实何去何从?

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林玮

AI造伪泛滥,正在促发理性社会的形成

AI造伪泛滥,日益成为一个显著的社会问题。AI降低社会生产成本的同时,也在降低造假成本。越来越多的假信息、假新闻和网络诈骗,潜伏在我们身边。除了“用魔法打败魔法”,寄望于深度鉴伪技术的迅速发展之外,更要紧的,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理性精神。

一方面,要充分意识到AI造伪的廉价和普泛,不要盲目自信,以为自己有多聪明——传播学上有“第三人效应”,人们都倾向于高估信息对他人的影响,而低估对自己的影响。这是人之常情,但需要避免。

另一方面,要适度收起自己泛滥的“同情心”,将其转化为“同理心”。中文是一种比较擅于煽情的文字,我们从小学习语文也总被要求有“真情实感”。但长大了就知道,部分情感、情绪不是自主的,它们或系伪造,或被激发,一旦泛滥,就容易造成社会的戾气、盲从与键盘侠。既然AI造伪如此普遍,我们的情感也就有可能被操纵。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提高情感接纳门槛。凡事多问问为什么,被感动或说服之后,也要问一句是什么让我发生动摇。

理性、批判、反思,特别是自反性地克服人的欲望(比如贪小便宜),这是人之为人的重要内涵,AI取代不了,自然也是人对抗AI的根本堡垒。AI在为我们“创造”各种情感,我们筑牢心理防火墙,仔细辨别其真伪。这将会是未来的常态。提高警惕,保卫人类。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潮新闻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