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医救治】于绝境中破局,向希望处新生

B站影视 2025-02-07 17:10 3

摘要:恶性肿瘤、多处转移、肾病综合征、胸腔积液、急性脑梗死、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 这些医学术语,每一个都像一记重锤,令人胆寒。而唐女士,就不幸陷入了这样的绝境。

恶性肿瘤、多处转移、肾病综合征、胸腔积液、急性脑梗死、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 这些医学术语,每一个都像一记重锤,令人胆寒。而唐女士,就不幸陷入了这样的绝境。

自确诊肺部恶性肿瘤,唐女士便开启了辗转于各大医院的艰难求医之路。即便癌细胞已扩散至肝脏、骨头、纵隔淋巴,她和家人始终没有放弃,一心寻求生机。但命运的考验接踵而至,使用肿瘤靶向药物后,她出现了蛋白尿、肌酐升高等肾病综合征症状。多种疾病治疗上相互矛盾,复查与调整用药成了她生活的全部。

祸不单行,近日唐女士多次出现左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口角流涎,虽数分钟后可自行缓解,但症状反复出现且不断加重。病情复杂的唐女士在北京市垂杨柳医院肾内科病房住院治疗期间,左肢瘫痪,言语不清再次发作且不能缓解,神经内科接到会诊申请后立即启动院内急会诊,根据病史、症状、体征,明确诊断唐女士为缺血性脑卒中,给予抗血栓药物治疗后唐女士的症状有所好转。但随后的头核磁结果显示右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达 95%,这正是导致她左侧肢体无力的 “罪魁祸首”,如此严重的狭窄,血管随时可能闭塞,导致病情急转直下。

症状性脑动脉重度狭窄、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已符合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手术指征。但难题接踵而来。唐女士体内肿瘤多发,胸部有大量胸腔积液,肾功能衰竭,身体状况较差,手术风险极高。大脑中动脉血管狭窄介入治疗手术,通常需全身麻醉以确保手术安全性,可对于肺部肿瘤、胸腔积液导致呼吸功能严重受损的唐女士而言,全麻无疑是巨大挑战。此外,唐女士肾功能早已受损,介入手术需注射经肾脏排泄的造影剂,很有可能增加术后急性肾功能恶化的风险。

面对重重考验,神经内科李薇主任多次与患者家属深入沟通,深切体会病人及家属担心瘫痪卧床,希望能维持良好生活质量的意愿,耐心解答每一个疑问。最终,在医患双方反复权衡后,决定为唐女士施行右侧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术。

为确保手术安全,神经内科联合麻醉科、神经外科、胸外科、心内科、肾内科等多科室展开术前多学科联合会诊,最终确定采用局部麻醉,尽量减少造影剂用量,完成这台高难度手术。同时,麻醉医生做好随时转为全麻的准备,以应对术中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

经过充分评估与讨论,2025 年 1 月 10 日,神经介入组组长李军副主任医师、胡益民副主任医师为唐女士实施右侧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血管成型术。局部麻醉下,患者需保持绝对稳定与配合,这对医生的操作熟练程度和手术精准程度提出了极高要求。术中,为降低造影剂对肾功能的损害风险,医生仅用30ml 造影剂,便在短短 40 分钟内顺利完成手术。

术前

术后

术后,唐女士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稳定,肾功能复查无明显恶化,术后 4 天便顺利出院。局部麻醉、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30ml 造影剂、40 分钟手术时长,这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这位身患恶性肿瘤、肾功能不全、胸腔积液、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身上奇迹般实现。这不仅得益于医院流畅的院内卒中诊治流程、多科室之间的紧密协作,更离不开患者和家属的信任与积极配合。唐女士手术的成功,不仅为病情复杂的患者带来了新希望,更对我们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脑血管病患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领域,垂医人将持续精进技术,不断迎接新挑战、实现新突破,于绝境中探寻生机,在挑战与突破中砥砺前行。

本文来自【北京市垂杨柳医院】,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